ICS25.100.40
J4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5369—2010
金
属切割双金属带锯条
技术条件
Metalcutting-bimetalbandsawblades—
Technicalspecifications
2010-11-10发布 2011-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刀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南泰嘉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机床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谢文忠、吴松涛、李辉、刘刚。
ⅠGB/T25369—2010
金属切割双金属带锯条
技术条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金属切割双金属带锯条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标志和包装。
本标准适用于宽度尺寸为6mm~80mm,齿部材料为高速钢或高性能高速钢,锯条体的材料是低
合金弹簧钢的金属切割双金属带锯条(以下简称带锯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30.1—2004 金属洛氏硬度试验 第1部分:试验方法(A,B,C,D,E,F,G,H,K,N,T标
尺)(ISO6508-1:1999,MOD)
GB/T4340.1—1999 金属维氏硬度试验 第1部分:试验方法(eqvISO6507-1:1997)
GB/T21954.1—2008 金属切割带锯条 第1部分:术语(ISO4875-1:2006,MOD)
GB/T21954.2—2008 金属切割带锯条 第2部分:特性和尺寸(ISO4875-2:2006,MOD)
JB/T4318.3 卧式带锯床 第3部分:精度检验
JB/T6050 钢铁热处理零件硬度测试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GB/T21954.1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基本截面 usualsection
基本截面由带锯条的宽度和厚度构成,用“宽度×厚度”表示。
3.2
刀弯 straightness
带锯条无约束地置于平板上,背部(或齿部)纵向(长度方向)较大曲率的弯曲,见图1。
H———刀弯值。
图1
3.3
蛇(形)弯 snake
带锯条无约束地置于平板上,在较长的长度上背部(或齿部)连续出现纵向弯曲的渐变,见图2。
1GB/T25369—2010
H———蛇弯值。
图2
3.4
折弯 kink
带锯条无约束地置于无磁力的平板上,较短长度上侧面的弯曲,见图3。
h———折弯值。
图3
3.5
扭曲 twist
带锯条无约束地置于无磁力的平板上,其自由端头侧面与平板间的夹角,见图4。
α———扭曲角。
图4
3.6
料头翘曲(尾翘) coilset
带锯条无约束地置于无磁力的平板上,其自由端头到平板的垂直距离,见图5。
h———料头翘曲。
图5
3.7
根带 bandsawweldedloop
根据顾客需要和供货协议,将一定长度的带锯条成品焊接成环状而形成的产品。
2GB/T25369—2010
4 技术要求
4.1 基本截面
4.1.1 带锯条宽度及其偏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带锯条宽度及其偏差 单位为毫米
宽度尺寸 6 10 13 20 27 34 41 54 67 80
偏 差0
-0.40
-0.50
-0.6
4.1.2 带锯条厚度及其偏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带锯条厚度及其偏差 单位为毫米
厚度尺寸 0.65 0.9 1.1 1.3 1.6
偏 差+0.02
-0.03+0.02
-0.06
4.2 外观质量
4.2.1 带锯条表面不应有裂纹、锈蚀、划痕及磕碰。
4.2.2 焊接处应牢固,不应有错位及凹凸不平,不应有虚焊、气孔、夹渣、脱焊等缺陷。
4.2.3 齿形规则,锯齿应无钝口、崩刃、缺齿、毛刺等影响使用的缺陷。
4.2.4 标志应正确、完整和清晰。
4.3 分齿量
4.3.1 带锯条每侧的分齿量应相等,其偏差为±0.05mm。
4.3.2 总分齿量的偏差为±0.10mm。
4.4 硬度
4.4.1 按GB/T230.1—2004和JB/T6050检测,齿部硬度应不低于62HRC(766HV)。
4.4.2 按GB/T4340.1—1999和JB/T6050检测,锯条体经过热处理后硬度应不低于436HV
(45HRC)。
4.5 表面粗糙度
带锯条表面粗糙度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带锯条表面粗糙度 单位为微米
带锯条表面 表面粗糙度
锯齿前面、后面 Ra3.2
锯条体表面 Ra1.6
4.6 形位公差
4.6.1 带锯条的横向直线度公差为2μm/mm。
4.6.2 带锯条的刀弯应符合“在任意6000mm的测量长度上不大于25mm”的要求。
4.6.3 带锯条的蛇(形)弯应符合“在任意1500mm的测量长度上不大于3mm”的要求。
4.6.4 带锯条的折弯应符合“在任意300mm的测量长度上不大于1mm,且在任意6000mm的测量
长度上不多于5个弯曲处(所有折弯应在公差范围内)”的要求。
4.6.5 带锯条的扭曲应符合“在6000mm的测量长度上不大于30°”的要求。
4.6.6 带锯条的料头翘曲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 带锯条料头翘曲 单位为毫米
宽度尺寸 6 10 13 20 27 34 41 54 67 80
料头翘曲 ≤45 ≤38 ≤30
3GB/T25369—2010
4.7 挠性试验
带锯条应按附录A中A.1的方法进行挠性试验,试验后不应出现塑性变形或裂纹。
4.8 根带
4.8.1 焊接根带应采用已检验合格的带锯条。
4.8.2 根带焊接后,包括对接焊口部位的纵向直线度应符合“在任意450mm的测量长度上不大于
0.40mm”的要求,且只允许齿部凹下。
4.8.3 对接焊口横向错位不应大于0.12mm。按锯齿锯削方向,只允许前高后低。
4.8.4 经打磨抛光后的焊接区的厚度不应小于原厚度的95%。
4.8.5 焊接打磨后形成的锯齿齿距不应大于相邻锯齿齿距,且不应小于相邻锯齿齿距的75%。
4.8.6 焊缝区经回火后的硬度不应大于锯条体硬度,且不应小于锯条体硬度的90%。
4.8.7 打磨抛光均不应损伤齿尖。
4.8.8 根带焊接后应按附录A中A.2的方法进行对接焊口挠性试验,试验后焊缝区不应出现塑性变
形或裂纹。
5 标志和包装
5.1 标志
5.1.1 包装盒(箱)上应标志:
———制造厂的名称、地址和商标;
———带锯条类型或其代号;
———带锯条齿部材料牌号;
———带锯条基本截面;
———每25.4mm长度齿数;
———齿形;
———锯齿前角参数;
———执行标准号;
———带锯条长度;
———包装盒(箱)体积与重量;
———防潮标志。
5.1.2 带锯条产品上应标志:
———制造厂商标;
———带锯条类型或其代号;
———基本截面;
———齿形;
———每25.4mm长度齿数。
5.1.3 在将标志意义明确地告诉顾客的基础上,制造厂可在标志上增添其他带锯条信息。
5.1.4 带锯条的齿形按下列方法表示:
———正常齿或标准齿Rt;
———跳齿St;
———正前角齿Pt;
———正前角跳齿Ps;
———变齿距齿Vp。
4GB/T25369—2010
5.2 包装
5.2.1 带锯条及根带在包装前应作防锈处理。
5.2.2 带锯条及根带包装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齿尖在运输中损伤。
5.2.3 带锯条及根带包装应牢固可靠。
5GB/T25369—2010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带锯条挠性试验
A.1 带锯条挠性试验
A.1.1 试验方法
将带锯条的样本弯曲围绕试验棒半个圆周(见图A.1),然后释放。
图A.1
A.1.2 试验棒直径
试验棒直径见表A.1。
表A.1 带锯条挠性试验的试验棒直径 单位为毫米
带锯条宽度 <54 ≥54
试验棒直径D 100 150
A.2 带锯条根带对接焊口挠性试验
A.2.1 试验方法
将焊接后根带样本的对接焊口部位弯曲围绕试验棒半个圆周(见图A.1),然后释放。其次数不少
于3次。
A.2.2 试验棒直径
试验棒直径见表A.2。
表A.2 带锯条根带对接焊口挠性试验的试验棒直径 单位为毫米
带锯条宽度 ≤27 34 41 ≥54
试验棒直径D 150 180 210 300
6GB/T25369—2010
GB-T 25369-2010 金属切割双金属带锯条 技术条件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13 01:41:18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