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07.040
A7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5529—2010
地
理信息分类与编码规则
Geographicinformationclassificationandcodingrules
2010-12-01发布 2011-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目 次
前言 Ⅲ …………………………………………………………………………………………………………
引言 Ⅳ …………………………………………………………………………………………………………
1 范围 1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
3 术语和定义 1 ………………………………………………………………………………………………
4 分类与编码原则 2 …………………………………………………………………………………………
5 地理要素类型分类 3 ………………………………………………………………………………………
5.1 分类要求 3 ……………………………………………………………………………………………
5.2 分类体系 3 ……………………………………………………………………………………………
5.3 门类和亚门类 3 ………………………………………………………………………………………
5.4 大类和中类 4 …………………………………………………………………………………………
5.5 小类 5 …………………………………………………………………………………………………
6 地理要素编码规则 5 ………………………………………………………………………………………
7 代码的使用与扩充、细分原则 6 ……………………………………………………………………………
7.1 代码的使用 6 …………………………………………………………………………………………
7.2 要素类及其代码的扩充、细分规则 6 …………………………………………………………………
附录A(规范性附录) 地理要素类高位分类与代码 7 ……………………………………………………
附录B(资料性附录) 要素实例及要素属性分类编码规则与范例 22 ……………………………………
参考文献 24 ……………………………………………………………………………………………………
ⅠGB/T25529—201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30)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
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国家信息中心、武汉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曾澜、曹彦荣、何建邦、李莉、杜道生、祁国燕、苏山舞、李浩川、李超岭、李景朝、
刘修国、吕建军、刘福江、余国宏、马立广、王占宏、李军。
ⅢGB/T25529—2010
引 言
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规则是地理信息共享的基础标准之一,是通过对多源地理要素及其属性进行
统一分类组织和编码,支持跨部门、跨领域、多源、多时相、多尺度地理信息整合与管理的基础性标准。
本标准面向我国现有地理信息系统,从多源地理信息空间集成共享和信息持续更新的需求出发,基于既
实现多源地理信息整合所需要的信息统一分类编码,又维持整合后的信息分类编码方案能够与原有信
息系统的数据分类编码保持一致的原则,规定了地理要素与属性信息的分类与编码规则。
从满足地理信息空间整合的基本需求出发,本标准重点对于地理要素类型的分类和编码规则及其
扩充方法进行了统一规定,并且通过规范性附录(附录A)规定了地理要素类型的高位分类(门类、亚门
类、大类和中类)与代码。通过资料性附录(附录B)对地理要素实例和属性的分类编码规则进行说明,
并提供了范例。
ⅣGB/T25529—2010
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规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规则,以及地理要素类的高位分类与代码。
本标准适用于对多源地理信息进行统一分类组织和编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2409—2009 地理格网
GB/T13923—2006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地理信息 geographicinformation
与地球上的位置直接或间接相关的现象的信息,又称地理空间信息(geo-spatialinformation)。
[ISO19101:2002]
3.2
要素 feature
现实世界现象的抽象。
注:要素可以类型或实例的形式出现。当仅表达一种含义时,应使用要素类型或要素实例。
[ISO19101:2002]
3.3
地理要素 geographicfeature
与地球上位置相关的现实世界现象的表达。
[ISO19125-2:2004]
3.4
要素实例 featureinstances
具有地理空间位置的单个地理对象,是地理要素的一个具体单元,也是对应要素类型的最小组成单
元,且可以用特定的图式符号表达。
例如:“京九铁路”就是一个要素实例,属于“铁路”要素类中的一个具体要素单元。
3.5
要素类型 featuretypes
具有同类特征的现实世界地理对象的类型,即具有同类属性和相同几何特征的要素实例的集合。
一个确定的要素类型是所有组成该要素类型实例的元类,简称“要素类”。
1GB/T25529—2010
3.6
要素属性 featureattributes
要素的特征。
注1:要素的属性包括名称、数据类型及与其相关的值域。某个要素实例的要素属性也具有一个来自于其值域的属性值。
注2:在要素目录中,要素属性可以包括一个值域,但并不指定要素实例的属性值。
[ISO19101:2002]
3.7
要素目录 featurecatalogues
包含对一组或多组地理数据的要素类型、要素属性、要素关联以及可执行的要素操作的定义和描述
的目录。
[ISO19110:2005]
3.8
线分类法 methodsoflinearclassification
将分类对象按选定的若干属性(或特征),逐次地分为若干层级,每个层级又分为若干类目。同一分
支的同层级类目之间构成并列关系,不同层级类目之间构成隶属关系。
[GB/T10113—2003]
3.9
上位类 categoryinhigherlevel
在线分类体系中,一个类目相对于由它直接划分出来的下一级类目而言,称为上位类。
[GB/T10113—2003]
3.10
下位类 categoryinlowerlevel
在线分类体系中,由上位类直接划分出来的下一级类目。
[GB/T10113—2003]
3.11
同位类 categoryinsamelevel
在线分类体系中,处于同一级别的类目之间称为同位类。例如由一个类目直接划分出来的若干下
一级类目之间称为同位类。
[GB/T10113—2003]
4 分类与编码原则
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应遵循如下原则:
a) 科学性原则:分类与编码规则应符合现实世界地理信息的基本组织规则。信息分类视角选择
应在满足多源地理信息整合的需要的同时,充分兼顾各领域传统信息的分类体系。同时信息
分类体系内容应涵盖各层次、各领域的地理信息;编码规则的设计应覆盖各类地理要素及其属
性,具有兼容性。
b)系统性原则:信息分类体系结构应正确反映地理要素与属性纵向、横向的体系结构。信息分
类、分级的层次应清晰合理,对于分类对象的同级分类应采用相同的视角。
c)一致性原则:分类与编码规则的设计应满足地理要素与属性在同一地理信息系统中具有唯一
代码,其中地理要素实例的代码应与相关领域的国家标准保持一致。应实现在信息编码和代码扩
充、增删时,地理要素与其原有属性之间对应关系的稳定性和与原有信息概念和语义的一致性。
d)可扩展性原则:地理要素类型的编码强调高位统一,低位留有充足扩充余地。
e)适用性原则:能最大限度兼容原有数据分类体系,能方便地用于多源地理空间信息整合与共享
交换。
2GB/T25529—2010
GB-T 25529-2010 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规则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3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3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13 01:45:25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