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77.040.10 J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5746—2010 可 锻铸铁金相检验 Metallographictestformalleablecastiron 2010-12-23发布 2011-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前 言 本标准由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4)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济南玫德铸造有限公司、河北建支铸造集团有限公司、江西赣玛实业有限公 司、西峡县内燃机进排气管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臧桂铭、王瑞昌、李国林、杨纲勃、任久红、夏侯于生、孙允月、赵新武。 ⅠGB/T25746—2010 可锻铸铁金相检验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金相显微镜下可锻铸铁显微组织的评定方法。 本标准对可锻铸铁的石墨形状、石墨形状分级、石墨分布、石墨颗数、珠光体形状、珠光体残余量分 级、渗碳体残余量分级、表皮层厚度的评定方法作了规定,并列出了相应评级图。 本标准适用于评定可锻铸铁的金相显微组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3298 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 3 检验项目和评级图 3.1 石墨形状分类及特征 3.1.1 对石墨形状的观察,应在未浸蚀的金相试样上进行。放大倍数为100倍。 3.1.2 如在同一试样中有不同形状的石墨,则应观察估计每种形状石墨的百分数,并在报告中依次注明。 3.1.3 石墨分布形状分五种类型,见表1及图1~图5。 表1 石墨形状分类及特征 名 称 图号 特 征 球状 图1石墨较致密,外形近似圆形,周界凹凸 团絮状 图2类似棉絮团,外形较不规则 絮状 图3较团絮状石墨松散 聚虫状 图4石墨松散,类似蠕虫状石墨聚集而成 枝晶状 图5由颇多细小的短片状、点状石墨聚集呈树枝状分布 图1 100× 图2 100× 1GB/T25746—2010 图3 100× 图4 100× 图5 100× 3.2 石墨形状分级 可锻铸铁中,石墨通常不以单一形状出现。鉴于石墨形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分为五级。见表2及 图6~图10。 对石墨形状级别的评定,应在未浸蚀的金相试样上进行。放大倍数为100倍。 表2 石墨形状分级 级别图号 说 明 1级图6石墨大部分呈球状,允许有不大于15%的团絮状、絮状、聚虫状石墨存在,但不允许有枝晶状石墨 2级图7石墨大部分呈球状、团絮状,允许有不大于15%的絮状、聚虫状石墨存在,但不允许有枝晶状石墨 3级图8石墨大部分呈团絮状、絮状,允许有不大于15%的聚虫状及小于试样截面积1%的枝晶状石墨存在 4级图9聚虫状石墨大于15%,枝晶状石墨小于试样截面积的1% 5级图10枝晶状石墨大于或等于试样截面积的1% 2GB/T25746—2010 图6 100× 图7 100× 图8 100× 图9 100× 图10 100× 3GB/T25746—2010 3.3 石墨分布分级 可锻铸铁的石墨分布分为三级。见表3及图11~图13。 对石墨分布级别的评定,应在未浸蚀的金相试样上进行,放大倍数为100倍。 表3 石墨分布分级 级别 图号 特 征 1级 图11石墨分布均匀或较均匀 2级 图12石墨分布不均匀,但无方向性 3级 图13石墨呈方向性分布 图11 100× 图12 100× 图13 100× 3.4 石墨颗数分级 单位面积内的石墨数,称为石墨颗数,以颗/mm2计。 石墨颗数,分为五级。见表4及图14~图17。 对石墨颗数级别的评定,应在未浸蚀的金相试样上进行。放大倍数为100倍。 4GB/T25746—2010 表4 石墨颗数分级 级别 图号 石墨颗数(颗/mm2) 说 明 1级 图14 >150 颗数大于图14所示 2级 图15~图14 >110~150 颗数大于图15~图14所示的范围内 3级 图16~图15 >70~110 颗数大于图16~图15所示的范围内 4级 图17~图16 >30~70 颗数大于图17~图16所示的范围内 5级 图17 ≤30 颗数小于或等于图17所示 图14 100× 图15 100× 图16 100× 图17 100× 3.5 珠光体形状 珠光体形状有片状和粒状两种,以片状为常见。见表5及图18、图19。 对珠光体形状的鉴别,应在浸蚀后的金相试样上进行。 表5 珠光体形状 名 称 图号 特 征 片状珠光体 图18 珠光体中渗碳体呈片状 粒状珠光体 图19 珠光体中渗碳体呈粒状 5GB/T25746—2010 图18 500× 图19 500× 3.6 珠光体残余量分级 基体中珠光体的残余量分为五级。见表6及图20~图23。 对珠光体残余量级别的评定,应在浸蚀后的金相试样上进行。放大倍数为100倍。 表6 珠光体残余量分级 级别 图号 珠光体残余量/% 说 明 1级 图20 ≤10 珠光体残余量小于或等于图20所示 2级 图20~图21 >10~20 珠光体残余量大于图20~图21所示的范围内 3级 图21~图22 >20~30 珠光体残余量大于图21~图22所示的范围内 4级 图22~图23 >30~40 珠光体残余量大于图22~图23所示的范围内 5级 图23 >40 珠光体残余量大于图23所示 图20 100× 图21 100× 6GB/T25746—2010

.pdf文档 GB-T 25746-2010 可锻铸铁金相检验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GB-T 25746-2010 可锻铸铁金相检验 第 1 页 GB-T 25746-2010 可锻铸铁金相检验 第 2 页 GB-T 25746-2010 可锻铸铁金相检验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13 01:50:30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