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21.100.20 J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5769—2010 滚 动轴承 径向游隙的测量方法 Rollingbearings—Measuringmethodsforradialinternalclearance 2010-12-23发布 2011-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前 言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滚动轴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洛阳轴承研究所有限公司、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杭州轴承试验研究中心有限 公司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宝霞、彭兰、李素娟、徐振宇、章有良、张晓鹏、宣衡艳。 ⅠGB/T25769—2010 滚动轴承 径向游隙的测量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深沟球轴承、调心球轴承、圆柱滚子轴承、滚针轴承和调心滚子轴承径向游隙的测量 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滚动轴承(以下简称轴承)径向游隙的测量。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4199—2003 滚动轴承 公差 定义(ISO1132-1:2000,MOD) GB/T4662—2003 滚动轴承 额定静载荷(ISO76:1987,IDT) JB/T8788—1998 塞尺 JJF1089—2002 滚动轴承径向游隙测量仪校准规范 3 径向游隙的测量原则 3.1 轴承径向游隙的测量是固定一套圈,在不固定的套圈上施加能得到稳定测值的测量载荷,并在直 径方向上作往复移动,进行测量。 3.2 置测头于不固定套圈宽度的中部,读取不固定套圈在各个角位置(大致均布,至少三个)上沿载荷 方向的移动量,其算术平均值(减去由于测量载荷引起轴承径向游隙的增加量)即为轴承径向游隙测 量值。 4 测量前的准备 测量前,轴承应清洗干净,可能影响测量结果的粘附于轴承上的油脂和/或防锈剂均应除去,并应采 用低黏度油润滑。预润滑轴承和密封、防尘轴承的某些结构可能会影响测量精度,为消除差异,对于闭 型轴承,应在封闭前测量。 注:测量完成后,轴承应立即防锈。 5 测量仪器通用技术条件 径向游隙测量仪的设计和使用条件应符合GB/T4199—2003中有关轴承径向游隙的定义,技术要 求及标准应符合JJF1089—2002的规定。 6 深沟球轴承径向游隙的测量 测量该类轴承时,应使球落入沟底。 6.1 专用测量仪测量 6.1.1 无载荷仪器测量法(见图1) 6.1.1.1 测量前,应根据轴承的尺寸选择合适的心轴,将被测轴承的内圈固定在心轴的端面上,调整测 量载荷值(不大于5N)及测头位置,使仪器的各部分均处于正常状态。 1GB/T25769—2010 6.1.1.2 测量时,使被测轴承处于正常测量状态,应旋转内圈至少一周以上的整圈数,交替施加上下测 量载荷,从仪表上读出的上下两位置平均值之差即为游隙测量值。 图1 6.1.2 有载荷仪器测量法(见图2、图3) 6.1.2.1 测量前,应根据轴承的尺寸选择合适的压紧顶杆、心轴及测量仪表并安装到仪器上;将轴承的 内圈轴向固定,调整测量载荷值及测头位置,使仪器各部分均处于正常状态;所施加的测量载荷应为可 获得稳定测值的载荷,载荷的选择按表1的规定。 6.1.2.2 用图2的方法测量时,应均匀交替施加测量载荷,使轴承外圈沿载荷方向移动,即可从仪表上 读出轴承的游隙测量值。 6.1.2.3 用图3的方法测量时,将成套轴承装到一紧配合的刚性心轴上,指示仪A置于外圈外表面并 对准滚道中部,指示仪B置于内圈内孔表面并对准滚道中部。在表1所规定的测量载荷作用下,转动 内圈,并使外圈作径向移动,记录指示仪A和B的平均读数Am1和Bm1。 改变载荷方向并记录指示仪A和B的平均读数Am2和Bm2,记录两组读数的差值ΔAm和ΔBm,ΔAm和 ΔBm的差值即为径向游隙测量值。外圈每旋转120°,重复上述操作(共测量3次)。3次测值的算术平均 值即为径向游隙测量值Gr。 表1 径向测量载荷 公称内径/mm 测量载荷a/N 超过 到 球轴承 滚子轴承 — 30 25 50 30 50 30 60 50 80 35 70 80 120 40 80 120 200 50 100 a载荷不应超过0.005C0r,C0r按GB/T4662—2003的规定。 2GB/T25769—2010 图2 图3 a指示仪A; b指示仪B; c挡块。 6.1.2.4 由于轴承所规定的径向游隙是无载荷状态下的值,因此,有载荷测量的结果应注明测量载荷 值,为补偿测量过程中产生的变形影响,应对测值进行修正,修正值可参照轴承生产厂商或仪器生产厂 商提供的数值。若有争议时,以无载荷游隙测试方法的测值为准。 6.2 简易测量法(见图4) 图4 6.2.1 此方法在轴承尺寸超出专用测量仪的测量范围时采用。测量时不应施加过大的压力。 6.2.2 将成套轴承的内圈固定在平台上,在内圈与平台之间垫上平垫片。也可以在外圈下面增加与内 圈下面的平垫片厚度相同但不相连的垫片。 6.2.3 指示仪置于外圈外表面并对准沟道中部。使外圈在A向与轴承的其他零件保持接触,对面一 端不应抬起。使外圈作轴向往复移动和周向摆动(目的是使球移到沟道底部),直至指示仪能显示出稳 定的最大读数。 6.2.4 继续使外圈在A向与轴承的其他零件保持接触,并作无圆周运动的轴向往复移动。当滚动体 通过滚道底部时,记录指示仪所显示的最大读数。 6.2.5 不改变外圈的基本位置,使外圈在B向与轴承的其他零件保持接触,对面一端不应抬起。使外 圈作轴向往复移动和周向摆动(目的是使球移到沟道底部),直至指示仪能显示出稳定的最小读数。 6.2.6 继续使外圈在B向与轴承的其他零件保持接触,并作无圆周运动的轴向往复移动。滚动体通 过滚道底部时,记录指示仪所显示的最小读数。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即为所测的径向游隙测量值。 6.2.7 为补偿内、外圈可能存在的圆度误差的影响,可在不同的角位置上重复同样的过程若干次。若 干次测值的算术平均值即为轴承的径向游隙测量值。GB/T25769—2010 GB/T25769—2010 6.2.8 由于轴承所规定的径向游隙是无载荷状态下的值,因此,为补偿测量过程中由于载荷影响可能 产生的变形,应对测值进行修正。 注:如果指示仪的指针不能清晰地分辨出最大和最小读数,可能是垫片太薄的缘故。 6.2.9 当测量大且重的轴承时,应在平台与轴承两套圈之间垫平垫片。 6.3 其他 双列深沟球轴承径向游隙按6.1和6.2规定的方法测量,测点位于外圈宽度的中部。 7 调心球轴承径向游隙的测量 测量该类轴承时,按6.1和6.2规定的方法。 8 圆柱滚子和滚针轴承径向游隙的测量 测量这两类轴承时,可采用下述三种测量方法的任一种,若有争议时,以无载荷游隙仪测值为准。 8.1 专用仪器测量 按6.1规定的方法测量。 测量滚针轴承时,应使滚针的轴心线与滚道素线平行。测量圆柱滚子轴承时,可不考虑测量载荷引 起的弹性变形量。 8.2 简易测量法 按6.2规定的方法测量。 8.3 塞尺测量法 此方法适用于大型和特大型圆柱滚子轴承径向游隙的测量,可将轴承立起或平放测量,若有争议 时,以轴承平放时的测值为准。 8.3.1 轴承的最大径向游隙测值和最小径向游隙测值,按下述方法确定: 用塞尺片沿滚子和滚道圆周间测量时,将轴承立放或平放,并使一侧的内圈滚道、外圈滚道与滚子 保持接触,转动套圈和滚子保持架组件一周,移动塞尺,在连续3个滚子上能通过,而在其余滚子上均不 能通过的最大塞尺厚度为最大径向游隙测值;在连续3个滚子上不能通过,而在其余滚子上均能通过的 最小塞尺厚度为最小径向游隙测值,取最大和最小径向游隙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轴承的径向游隙值。 8.3.2 塞尺厚度的允许偏差和技术要求应符合JB/T8788—1998的规定。 8.3.3 所得测值允许包括塞尺厚度允差在内的误差。 8.4 其他 双列、多列圆柱滚子和滚针轴承可采用8.1、8.2和8.3规定的方法测量。其中,每列的径向游隙测 量值均应合格。 9 调心滚子轴承径向游隙的测量 测量该类轴承时,按6.1和8.3规定的方法。当采用6.1规定的方法测量时,外圈不应倾斜;当采 用8.3规定的方法测量时,每列的径向游隙值均应合格。调心滚子轴承测量时,可不考虑弹性变形量。 0102 — 96752T / BG

.pdf文档 GB-T 25769-2010 滚动轴承 径向游隙的测量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GB-T 25769-2010 滚动轴承 径向游隙的测量方法 第 1 页 GB-T 25769-2010 滚动轴承 径向游隙的测量方法 第 2 页 GB-T 25769-2010 滚动轴承 径向游隙的测量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13 01:51:16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