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书 书 书犐犆犛 71 . 040 . 40 犃 4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犌犅 / 犜 38261 — 2019 纳米技术   生物样品中银含量测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犖犪狀狅狋犲犮犺狀狅犾狅犵狔 — 犇犲狋犲狉犿犻狀犪狋犻狅狀狅犳狊犻犾狏犲狉犮狅狀狋犲狀狋狊犻狀犫犻狅犾狅犵犻犮犪犾狊犪犿狆犾犲狊 — 犐狀犱狌犮狋犻狏犲犾狔犮狅狌狆犾犲犱狆犾犪狊犿犪犿犪狊狊狊狆犲犮狋狉狅犿犲狋狉狔 2019  12  10 发布 2020  07  01 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书 书 书目    次 前言 Ⅲ ………………………………………………………………………………………………………… 引言 Ⅳ ………………………………………………………………………………………………………… 1   范围 1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 3   术语和定义 1 ……………………………………………………………………………………………… 4   缩略语 1 …………………………………………………………………………………………………… 5   原理 1 ……………………………………………………………………………………………………… 6   仪器与试剂 1 ……………………………………………………………………………………………… 7   样品 2 ……………………………………………………………………………………………………… 8   试验步骤 3 ………………………………………………………………………………………………… 9   数据分析 4 ………………………………………………………………………………………………… 10   准确度和精密度 4 ………………………………………………………………………………………… 11   测试报告 5 ………………………………………………………………………………………………… 附录 A ( 资料性附录 )   实验流程图 6 ……………………………………………………………………… 附录 B ( 资料性附录 )   测试报告模板 8 …………………………………………………………………… 附录 C ( 资料性附录 )   含有银包金纳米棒的生物组织中银含量的测量示例 9 ………………………… 参考文献 13 …………………………………………………………………………………………………… Ⅰ 犌犅 / 犜 38261 — 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 / T1.1 — 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 本标准由中国科学院提出 。 本标准由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SAC / TC279 ) 归口 。 本标准起草单位 :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 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 吴美玉 、 刘颖 、 李瑞如 、 王新胜 、 柳琳 、 高峡 、 赵婷 、 陈宽 、 淡墨 、 陈亮 、 徐丽明 、 谢黎明 。 Ⅲ 犌犅 / 犜 38261 — 2019 引    言    银纳米颗粒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 , 广泛应用于生活用品以及医疗器械中 [ 1 , 2 ] 。 随着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 , 银纳米颗粒进入人体的途径更加多样化 , 并以多种形式存在于生物组织中 。 因此 , 银暴露的风险引起了高度关注 。 在银纳米颗粒的毒代动力学等生物效应和安全性评价中 , 银纳米颗粒暴露后 , 可以以颗粒 、 离子等多种形式存在于生物样品中 , 而不同形式的银元素均在其生物学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 , 所以准确测量生物样品中银元素的总含量非常重要 。 但是 , 目前尚无相关国家标准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 ICPMS ) 是以等离子体为离子源的一种质谱型元素分析方法 , 主要用于进行多种元素的同时测定 , 适用于痕量或微量重金属元素的分析 [ 3 ~ 5 ] 。 本标准包括经银纳米颗粒暴露的生物样品的微波消解方法 , 以及使用 ICPMS 测量消解后样品中银元素总含量的方法 。 Ⅳ 犌犅 / 犜 38261 — 2019 纳米技术   生物样品中银含量测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警示 ——— 本标准方法中使用的部分试剂具有腐蚀性和强氧化性 , 需谨慎防护 , 避免接触皮肤和衣 物 ; 微波消解过程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 按仪器相关设备安全规定操作 ; 注意安全用电 。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物样品中银含量的定量测量方法 , 包括样品制备和测量步骤 。 本标准适用于多种生物样品 ( 生物组织 、 细胞 、 3D 组织模型等 ) 中银含量的定量测量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 其最新版本 (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 适用于本文件 。 GB / T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 / T19619   纳米材料术语 GB / T30903   无机化工产品   杂质元素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 ICPMS ) 3   术语和定义 GB / T19619 和 GB / T30903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 4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 ICPMS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 inductivelycoupledplasmamassspectrometry ) 5   原理 生物样品经微波消解后定容 , 所得溶液采用 ICPMS 方法进行元素含量检测 。 定量方法采用内标 法 , 即在待测样品 、 空白样品和加标样品中通过蠕动泵在线加入相同浓度的内标元素 , 根据银元素的强度与内标元素强度值的比值和银元素浓度的定量关系实现对银的定量分析 。 该方法中设置加标样品以判定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 6   仪器与试剂 6 . 1   仪器 6 . 1 . 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仪 ( ICPMS 分析仪 )。 6 . 1 . 2   微波消解仪 : 具备程式化功率设定功能 , 最大输出功率 ≥ 1200W , 最高设定温度 ≥ 195℃ 。 1 犌犅 / 犜 38261 — 2019 6 . 1 . 3   消解罐 : 压力消解罐 , 聚四氟乙烯材质或等效材质 , 55mL 。 6 . 1 . 4   聚四氟乙烯管 : 15mL 。 6 . 1 . 5   赶酸仪 : 工作温度范围为室温至 200℃ 。 6 . 1 . 6   分析天平 : 灵敏度 0.1mg 。 6 . 1 . 7   移液器 : 量程 2.5 μ L , 量程 10 μ L , 量程 200 μ L , 量程 1000 μ L 。 6 . 1 . 8   冰箱 : 可满足 -20℃ 冷冻存储条件 。 6 . 2   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 , 分析时均使用确认为优级纯或以上级别的化学试剂 , 实验用水为符合 GB / T6682 规定的一级水 , 标准溶液使用有证标准物质 。 6 . 2 . 1   硝酸 : ρ =1.42g / mL 。 6 . 2 . 2   银标准溶液 : 介质 1.0mol / L 硝酸 。 6 . 2 . 3   内标标准溶液 : 介质 1.0mol / L 硝酸 。 宜选用铟 ( 115 In ) 和铑 ( 103 Rh ) 为内标元素 , 内标元素的选择原则参考 GB / T30903 。 6 . 2 . 4   氩气 : 纯度 ≥ 99.99% 。 7   样品 7 . 1   样品前处理流程图 参见附录 A 中图 A.1 。 7 . 2   待测生物样品制备 7 . 2 . 1   将冷冻的待测生物样品室温解冻 , 差量法准确称取一定量的样品 ( 犿 T , 宜为 0.100g ~ 0.500g ) 至 55mL 微波消解罐中 。 新鲜获得的样品可直接称量 。 注 1 : 对于总质量不足 0.100g 的生物样品 , 可以实际称量质量为准 。 注 2 : 体外 3D 模型生物样品直接将收集的样品投入消解罐即可 , 可不称量 ; 体外 2D 细胞经胰酶消化 、 离心收集入 离心管后 , 在离心管中加入 1mL 浓硝酸预消解过夜 , 然后转移至消解罐 , 进行微波消解步骤 。 7 . 2 . 2   在上述每个微波消解罐中加入 10mL 浓硝酸 , 预消解 30min 。 7 . 2 . 3   旋紧消解罐 , 将其对称安装在转盘上进行微波消解 。 微波消解参考程序见表 1 。 注 : 不同微波消解仪可根据仪器固有条件适当调整功率和消解时间等程序参数 , 保证样品消解完全即可 。 表 1   生物样品微波消解参考程序 1 步骤 功率 / W 升温时间 / min 温度 / ℃ 保持时间 / min 1 1600 8 120 2 2 1600 8 160 5 3 1600 8 195 50 7 . 2 . 4   待消解程序结束 , 取出消解罐冷却至室温 。 7 . 2 . 5   旋开消解罐 , 使消解过程产生的气体缓慢释放 , 观察并确定样品是否完全消解 。 若消解完全 , 则执行步骤 7.2.6 。

.pdf文档 GB-T 38261-2019 纳米技术 生物样品中银含量测量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GB-T 38261-2019 纳米技术 生物样品中银含量测量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第 1 页 GB-T 38261-2019 纳米技术 生物样品中银含量测量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第 2 页 GB-T 38261-2019 纳米技术 生物样品中银含量测量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18 00:42:16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