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5.020.40
CCSB6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4351—2024
退化林修复技术规程
Codeofpracticefordegradedforestremediationandrestoration
2024-09-29发布 2024-09-29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目 次
前言 Ⅲ …………………………………………………………………………………………………………
1 范围 1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
3 术语和定义 1 ………………………………………………………………………………………………
4 总则 2 ………………………………………………………………………………………………………
5 技术程序 2 …………………………………………………………………………………………………
6 退化林判别 2 ………………………………………………………………………………………………
7 退化等级划分 3 ……………………………………………………………………………………………
8 修复措施选择 3 ……………………………………………………………………………………………
9 作业设计 7 …………………………………………………………………………………………………
10 修复作业施工 8 ……………………………………………………………………………………………
11 质量评价 9 …………………………………………………………………………………………………
12 档案管理 9 …………………………………………………………………………………………………
附录A(规范性) 退化林判别指标及修复措施对应表 10 …………………………………………………
附录B(资料性) 退化林修复作业设计表样式 13 …………………………………………………………
ⅠGB/T44351—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营造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85)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吉林省
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产业发展规划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炜、吴秀丽、雷相东、张晓红、刘羿、杨惠、刘宪钊、国红、高文强、谢阳生、马浩、
刘畅、何潇、向玮、何怀江、张忠辉、罗也、明安刚、李玉杰。
ⅢGB/T44351—2024
退化林修复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退化林修复的总则和程序,规定了退化林判别、退化等级划分、修复措施选择、作业设
计文件编制、修复作业施工、质量评价与档案管理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退化用材林和防护林修复,其他林种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15163 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
GB/T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GB/T15781 森林抚育规程
GB/T26424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
LY/T1646 森林采伐作业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退化林 degradedforest
受到人为干扰或自然灾害影响,森林结构发生逆向改变,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或生产力持续性明
显下降,依靠自然力短期内难以恢复的森林。
3.2
退化林修复 degradedforestremediationandrestoration
通过采取科学的人为措施,改善退化森林结构,提高森林质量,恢复森林功能,促进森林正向演替的
活动或过程。
3.3
目标林相 targetforest
根据地带性顶极森林群落或按照特定培育目标,确定的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特征。
注:通常用树种组成、群落结构和蓄积量等指标来描述。
3.4
全周期修复设计 fullcycleremediationandrestorationdesign
按照森林发育阶段,从退化林现状到目标林相的全过程,做出系统性的修复措施设计。
3.5
竞争生长阶段 competitivegrowthstage
森林郁闭后林木互利竞争,出现树高快速生长的发育阶段。
1GB/T44351—2024
3.6
质量选择阶段 qualityselectionstage
林木间出现明显的互斥竞争并显著分化,相邻竞争林木表现为明显的优势木和被压木特征,林下开
始出现天然更新幼苗幼树的发育阶段。
3.7
疏透度 lightpenetratingporosity
林带纵断面透光孔隙总面积与林带纵断面垂直投影面积之比。
注:表示林带疏密状况和透风程度的指标,其大小取决于林带每行树木的株数和林带宽度。
4 总则
4.1 尊重自然,科学修复。遵循地带性森林群落演替规律,人工修复与自然恢复相结合,科学确定修复
方式,提升森林自我修复能力和稳定性,促进森林生态系统正向演替。
4.2 目标导向,全周期设计。围绕森林全生命周期培育过程,合理确定目标林相,根据森林发育阶
段,开展修复设计,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多种功能。
4.3 因地制宜,因林施策。根据区域自然地理条件,依据退化林类型、退化程度和退化成因,合理安排
修复措施,提高退化林修复的针对性,提升作业施工质量。
4.4 保护生境,保持水土。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原生植被,提高水土保持功能,保护野生动物栖
息地,避免生境破碎化。
5 技术程序
退化林修复技术程序包括退化林判别、退化等级划分、修复措施选择、作业设计文件编制、修复作业
施工、质量评价和档案管理等。
6 退化林判别
6.1 退化乔木林
6.1.1 通用指标
处于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阶段(防护林可包括过熟林阶段),或处于竞争生长和质量选择阶
段,并符合以下判别指标之一的乔木林:
a) 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导致死亡木、濒死木株数比例大于20%,或发生松材线虫等林业检疫性有
害生物灾害,短期内难以恢复健康;
b) 郁闭度小于或等于0.4(半干旱区、干旱区和极干旱区郁闭度小于或等于0.3),且依靠自然力
难以恢复。半干旱区、干旱区和极干旱区范围按GB/T15776执行。
注:濒死木指断(枯)梢1/3以上的林木。
6.1.2 退化天然乔木林
符合6.1.1或以下判别指标之一的天然乔木林:
a) 多代萌生林,或萌生起源的林木株数比例大于80%且缺乏目的树种实生林木个体;
b) 过伐等原因造成树种组成、林层等森林结构逆向演替,且目的树种(组)的株数、胸高断面积或
蓄积比例低于40%,森林主导功能持续性下降;
2GB/T44351—2024
GB-T 44351-2024 退化林修复技术规程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18 03:40:41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