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75.060 SY CCS E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77552024 诸气库注采能力计算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gas injection and production capacity calculation of underground gas storage 2024—09—24 发布 2025 — 03—24 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SY/T 77552024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资料收集 5 单井注采能力计算 5.1 气藏型储气库单井采气能力计算 5.2气藏型储气库单井注气能力计算 5.3 盐穴型储气库单井采气能力计算 5.4盐穴型储气库单井注气能力计算 6 储气库注采能力计算 6.1 气藏型储气库采气能力计算 6.2 气藏型储气库注气能力计算 6.3 盐穴型储气库采气能力计算 6.4 盐穴型储气库注气能力计算 附录A(资料性) 公式符号注释 附录 B(资料性) 单井注采气产能方程的建 附录C(资料性) 井筒气液两相流压降计 附录D(资料性) 单井注采气限制条件 附录E(资料性) 单井合理注采气量确定示意图 SY/T 7755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 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石油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储气库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PSC/TC 25)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天 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 气股份有限公司储气库分公司、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新 疆油田储气库有限公司、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辽河油田(盘锦)储气库有限公司、大港 油田天津储气库分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源、毛川勤、完颜祺琪、王容、曾大乾、郭凯、彭先、廖伟、李春、李康、 张栩赫、孙景耀、陈显学、赵艳杰、叶萍、钟荣、张士杰、张广权、王梦雨。 II SY/T 77552024 诸气库注采能力计算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储气库单并注采能力、储气库注采能力计算的基本要求和计算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气藏型、盐穴型储气库的注采能力计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SY/T 5440 天然气井试井技术规范 SY/T 6744 油气藏数值模拟应用技术规范 SY/T 6848 :地下储气库设计规范 SY/T 7642 储气库术语 SY/T 7649 储气库气藏管理规范 3术语和定义 4资料收集 资料收集要求按 SY/T 7649执行,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地质静态资料:包括地层、构造、储层、气藏特征、储量、腔体及稳定性、单井地质资料等; b)开发动态资料:包括生产层位、生产井段、工作制度、生产时间、油气水产量、注气量、压 力及温度、测试资料、分析化验资料等; c)其他资料:包括钻井设计、完井及试油(气)报告等。 5单井注采能力计算 5.1气藏型储气库单井采气能力计算 5.1.1 通则 储气库单井采气能力计算方法按 SY/T 6848 执行。宜选取节点分析法,以井底为节点,储层至 并底的渗流段为流入段,井底至井口的垂直管流段为流出段。 1 SY/T 77552024 5.1.2 采气产能方程的建立 5.1.2.1 利用产能试并资料建立产能方程 利用稳定试井或修正等时试井资料,应按公式(1)、公式(2)建立采气井二项式或指数式产能 方程,产能试并流程及资料分析方法按 SY/T 5440 执行。 P - Par == Agg + Bqz (1) g = C(- P)" (2) 式中有关符号的意义及单位见附录A,下同。 上述两种方程形式中,宜选择建立二项式产能方程。由于二项式产能方程是从渗流力学方程推导 而来,其每一项均具有严格的物理意义,它对不同地层的适用性及准确程度要高一些,而指数式方程 只是一种经验公式,准确程度相对较差,其预测的无阻流量通常比二项式产能方程偏大。当测点压差 较小时,指数式产能方程计算结果偏差较大;测点压差较大时,二项式产能方程与指数式产能方程计 算结果偏差较小。 5.1.2.2利用“一点法”测试资料建立产能方程 “一点法”是评价气并产能的经验性方法,仅在已经获得大量气并产能方程,并且统计求得“一 点法”稳定的经验系数的情况下,用于具有相似产能特征的气井。对缺乏产能试井资料且满足“一点 法”测试要求的并,宜采用“一点法” 测试资料近似建立其二项式产能方程,建立过程见B.1。 5.1.2.3利用RTA方法建立产能方程 以产量不稳定分析(RTA)方法为手段,基于气井生产过程中的压力、产量等数据,可采用图版 拟合的方法获取储层参数。在此基础上利用理论公式计算二项式产能方程系数,方法见 B.2。 5.1.2.4产能方程系数校正 对于凝析气藏改建的储气库,或因地层压力变化 (△p≥ 10MPa)引起天然气物性参数发生较大 变化,宜按公式(3)、公式(4)对二项式产能方程系数A、B进行校正: A_kpZ (3) A BZ B"Z (4) 式中: Al、B一—试并确定的二项式产能方程系数; A2、B,一—校正后的二项式产能方程系数; Mgl、Z、Mz、Z——天然气不同状态下的黏度和偏差因子。 5.1.3并筒流出动态模型 5.1.3.1 纯气单相模型 井底压力按公式(5)~公式(7)计算: 2 SY/T 77552024 Pr = Pme* +1.32 ×10-10 r(g,TZ)(e* -1)/ d (5) 0.03415,H (6) TZ (7) 5.1.3.2气液两相模型 气液两相管流压力计算模型及方法见附录C,宜根据流体性质和并型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5.1.4 合理采气能力技术界限 单井合理采气能力的确定应考虑不同生产管柱下的冲蚀流量、携液流量、临界出砂压差、出水压 差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计算公式及方法见附录D 5.1.5合理采气能力确定 气藏型储气库单井合理采气能力应按如下步骤确定: a)根据产能方程计算并绘制par-9g流入动态曲线; b)根据垂直管流公式,计算并绘制井筒流出动态曲线; c)按公式(D.2)计算不同油压下的临界冲蚀流量,并绘制 pur与e 的关系曲线; d)按公式(D.3)~公式(D.5) 计算不同流压下的临界携液流量,绘制p与a的关系曲线; e)对于砂岩型储气库,根据室内岩心实验、 现场测试或经验公式计算确定临界出砂压差,作为 确定气并合理采气能力的限制条件 f)对于底水型储气库,根据理论公式, 数值模拟及现场测试等方法确定临界出水压差,作为确 定气井合理采气能力的限制条件; g)单井合理采气能力应大于临界携液流量, 小于临界冲蚀流量、临界出砂压差及临界出水压差 所对应流量的最小值,示意图见图E.1; h)单井合理采气能力对应的井口压力应大于并口外输压力; i)进行不同油管尺寸单井合理采气能力计算,示意图见图E3,结合储气库调峰需求确定合适的 油管尺寸及对应采气能力。 5.2气藏型储气库单井注气能力计算 5.2.1 通则 宜选取节点分析法,以并底为节点,并口至并底的垂直管流段为流入段,并底至储层的渗流段为 流出段。 5.2.2注气能力方程的建立 5.2.2.1利用注气产能试井资料建立产能方程 利用注气井稳定试井或修正等时试井资料,应按公式(8)、公式(9)建立注气井二项式或指数 3

.pdf文档 SY-T 7755-2024 储气库注采能力计算规范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SY-T 7755-2024 储气库注采能力计算规范 第 1 页 SY-T 7755-2024 储气库注采能力计算规范 第 2 页 SY-T 7755-2024 储气库注采能力计算规范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7 09:38:32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