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77.160;25.030
CCSH7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5766—2025
增材制造用银及银合金粉
Silverandsilveralloypowderforadditivemanufacturing
2025-06-30发布 2026-0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和全国增材制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AC/TC562)共同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南通金源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有
限责任公司、西安赛隆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鑫精合激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船黄冈贵金属有
限公司、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山东招金金银精炼有限公司、雁栖湖基础制造技术研究院(北京)有限公
司、武汉理工大学、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珠宝学院、晶高优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上海航
天精密机械研究所、北矿新材科技有限公司、天津铸金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大学、洛阳船舶材料
研究所(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武汉大学、重庆大学、钢铁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沈阳工
业大学、宁波众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武汉范琦珠宝饰品有限公司、南京理工大学、西北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尹作为、李正、殷杰、梅述文、韩少钦、王文薇、贺卫卫、崔妍、关凯、张圣欢、郑晶、
李尚远、李海斌、王邓志、蔡超、刘路、柯林达、胡宇、钱铸、刘洋、杨晓、刘胜、张臣、宋旭、胡玉、李坤、
史杰杰、周舸、赵文军、刘波、肖行志、张文彦。
ⅠGB/T45766—2025
增材制造用银及银合金粉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增材制造用银及银合金粉的分类和标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
运输、贮存及随行文件和订货单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以惰性气体雾化法、等离子旋转电极法、等离子雾化法、等离子球化法等方法制备的
增材制造用银及银合金粉末。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1479.1 金属粉末 松装密度的测定 第1部分:漏斗法
GB/T1480 金属粉末 干筛分法测定粒度
GB/T1482 金属粉末 流动性的测定 标准漏斗法(霍尔流速计)
GB/T5162 金属粉末 振实密度的测定
GB/T5314 粉末冶金用粉末 取样方法
GB/T17832 银合金首饰 银含量的测定 溴化钾容量法(电位滴定法)
GB/T19077 粒度分布 激光衍射法
GB/T28021 饰品 有害元素的测定 光谱法
GB/T35351 增材制造 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GB/T3535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分类和标记
4.1 产品分类
产品按化学成分可以分为PAg990、PAg925两个牌号;按照粉末规格分为Ⅰ类、Ⅱ类两个类别,其
中,Ⅰ类适用于激光粉末床熔融增材制造领域,Ⅱ类适用于电子束粉末床熔融增材制造领域。
4.2 产品标记
产品标记由以下部分组成:
P
表示粉末□
合金成分(用化学元素符号表示合金成分,
元素符号后的数字表示主元素的质量分数)□
类别(Ⅰ类和Ⅱ类)
1GB/T45766—2025
示例1:
激光粉末床熔融增材制造用Ag990粉末,标记为:
PAg990Ⅰ
示例2:
电子束粉末床熔融增材制造用Ag925粉末,标记为:
PAg925Ⅱ
5 技术要求
5.1 化学成分
产品的化学成分应符合表1的规定。需方对产品的化学成分有特殊需求时,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表1 化学成分
牌号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
Ag
不小于掺杂元素a杂质元素,不大于
As Cr Hg Pb Cd 其他b
PAg990 99.0 余量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PAg925 92.5 余量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a以Cu为主,包括但不限于Cu、Ni、Zn、Sn。
b其他指表中所列杂质元素之外的杂质元素。
5.2 粒度
产品的粒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需方对产品的粒度有特殊要求时,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表2 粒度
类别 粉末规格 粒度组成 粒度分布
Ⅰ类 15μm~45μm ≥45μm,≤5% 23μm≤D50≤37μm
Ⅱ类 45μm~106μm<45μm,≤10%;
≥106μm,≤5%65μm≤D50≤90μm
5.3 松装密度
产品的松装密度应符合表3的规定。
2GB/T45766—2025
表3 松装密度
牌号松装密度
g/cm3
Ⅰ类 Ⅱ类
PAg990 ≥5.10 ≥5.20
PAg925 ≥5.00 ≥5.20
5.4 振实密度
产品的振实密度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 振实密度
牌号振实密度
g/cm3
Ⅰ类 Ⅱ类
PAg990 ≥6.0 ≥6.2
PAg925 ≥5.9 ≥6.1
5.5 流动性
产品的流动性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 流动性
牌号霍尔流速
s/50g
Ⅰ类 Ⅱ类
PAg990 ≤20.0 ≤14.0
PAg925 ≤21.0 ≤16.0
5.6 外观质量
产品呈银白色或银灰色,无目视可见夹杂物。
6 试验方法
6.1 化学成分
产品中Ag含量测定按照GB/T17832的规定进行,As、Cr、Hg、Pb、Cd含量测定按GB/T28021
的规定进行,其他杂质元素含量的测定按供需双方协商确定的方式进行。
3GB/T45766—2025
6.2 粒度
产品的粒度组成测定按GB/T1480的规定进行,粒度分布测定按照GB/T19077的规定进行。
6.3 松装密度
产品的松装密度测定按照GB/T1479.1的规定进行。
6.4 振实密度
产品的振实密度测定按照GB/T5162的规定进行。
6.5 流动性
产品的流动性测定按照GB/T1482的规定进行。
6.6 外观质量
产品的外观质量采用目视检查。
7 检验规则
7.1 检查和验收
7.1.1 产品应由供方进行检验,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本文件及订货单的规定,并填写随行文件。
7.1.2 需方可对收到的产品按本文件及订货单的规定进行检验,如检验结果与本文件及订货单的规定
不符时,应在收到产品之日起15天内向供方提出,由供需双方协商解决。如需仲裁,仲裁取样应在需方
共同进行。
7.2 组批
产品应成批提交验收,每批应由同一原料、同一牌号、同一类别在同一生产工艺下生产的产品组成。
7.3 检验项目及取样
产品的检验项目及取样应符合表6的规定。
表6 检验项目及取样
检验项目 取样规则 取样要求 技术要求的章条号 试验方法的章条号
化学成分
粒度
松装密度
振实密度
流动性每批1份
每批1份
每批1份
每批1份
每批1份按GB/T5314的
规定进行5.1 6.1
5.2 6.2
5.3 6.3
5.4 6.4
5.5 6.5
外观质量 逐袋/瓶 — 5.6 6.6
7.4 检验结果的判定
7.4.1 化学成分检验不合格时,则在该批产品中取双倍数量的试样对该不合格项进行重复检验,若重
4GB/T45766—2025
GB-T 45766-2025 增材制造用银及银合金粉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7 18:53:26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