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GH 中华人民共和国供销合作行业标准 GH/T 1245—2019ICS 67.140.10 X 55 备案号: 2010-××-××发布 1.1.1.1 2010-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发布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发布2019- 03 - 21 发布 2019 -10-01实施生态茶园建设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tea plantationGH/T 1245 —2019 1 前 言 本标准依据 GB/T 1.1-2009 编制。 本标准由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AC/TC 339)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福建农林大学、浙江大学、黄山中 科新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福建省泉州市裕园茶叶有限公司、六妙白 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年年香茶业有限公司、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国家茶叶质量安全工程技术研究 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孙威江、陈志丹、杨秀芳、王校常、郑国建、张亚丽、孔俊豪、苏小 琴、林扬闻、庄长强、李天德、徐杰、苏亮。 GH/T 1245 —2019 2 生态茶园建设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茶园的术语和定义、生态茶园建设、生产管理、有害生物绿色防控及极端自 然灾害防控。 本标准适用于生态茶园的建设与生产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 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 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063 复合肥料 GB 18877 有机 -无机复混肥料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11767 茶树种苗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NY 525 有机肥料 NY 227 微生物肥料 NY/T 5018 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NY/T225 机械化采茶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3.1 生态茶园 ecological tea plantation 以茶树作为生态系统中主要物种,按照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要求,以生态学和经济 学原理为指导, 结合茶树生长规律,因地制宜的在园区内合理配置不同物种,配备完善相关设施, 科学施肥,绿色防控,建设 而成的生态系统稳定、可持续利用的茶园。 4 生态茶园建设 4.1 园地环境 4.1.1 茶园环境条件应符合 NY/T 5010的要求。 GH/T 1245 —2019 3 4.1.2 茶园生态环境良好、空气清新、水质纯净 ,茶园土壤 pH值宜在 4.5~6.0之间、土壤有 机质含量宜在 1.5%以上,茶树种植面积宜占茶园总面积的 60%~70%,其他植物种植面积宜 占茶园总面积的 30%~40%。 4.1.3 茶园远离城区、工矿区和交通主干线,远离有毒有害物质排放污染源。 4.1.4 园地水土保持良好,园林植被丰富,生物多样性水平好。 4.2 建设规划 4.2.1 布局开垦 生态茶园的开垦应选择坡度 25°以下地块。 4.2.2 生态建设 4.2.1.1 维护茶园原有水系,合理的保护和保留茶园原有林木植被。 4.2.1.2 在上风口保留或新植林木作为防护林带;在茶园园内主要道路、沟渠两侧或一侧种 植行道树;在茶园四周保留或种植林木或植被作为隔离带。 4.2.1.3 茶园内裸露、荒秃的空地以及梯级茶园的裸露梯壁等地应保留自然植被或新种植 被,在园内空地适当种植遮荫树,地表覆盖率达 70%以上。 4.2.1.4 茶园内行道树、防护林、隔离林、遮荫树、绿肥、植被宜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物种 (植 被的选择参照附录 A)。 4.2.3 茶园道路 4.2.3.1 茶园主干道与园外道路连接,茶园支道与主干道相连,茶行与茶行、茶行与支道之 间设置步道。 4.2.3.2 坡地茶园道路应按“之”字形或“ S”形绕山开筑。 4.2.4 水利建设 4.2.4.1 茶园水利设施系统完善,合理布置和建设相关水利设施,有效控制茶园水土流失。 4.2.4.2 茶园与周边荒山、林地及农田等非茶地块的交界处开设隔离沟,沟深、沟宽宜 50cm~100cm。 4.2.4.3 山凹及主要道路内侧修建排水沟 。 5 生产管理 5.1 茶树种植 5.1.1 茶树品种选配 GH/T 1245 —2019 4 茶树品种应合理选配种植早、中、晚生以及不同抗性的茶树良种,茶树种苗要求符合 GB 11767的规定。 5.1.2 种植方法 5.1.2.1 生态茶园茶树种植宜满足良好自然生长的需要,栽植后注意抗旱、防涝。 5.1.2.2 茶苗种植前应施底肥,施肥时开挖种植沟(穴),沟(穴)深、宽 40cm~50㎝,底 肥以有机肥为主,施肥后覆土 20cm。 5.1.2.3 单行条植适于陡坡窄幅梯坎茶园,丛距 25cm,每丛种茶苗 1株~ 2株,每亩种植茶苗 2500株~ 4500株。 5.1.2.4 双行条植适于缓坡或宽幅梯坎茶园。行距 150cm~180cm,条距 30cm~40cm,丛距 33cm~35cm,两小行茶丛交叉排列,每丛种植茶苗 1株~ 2株,每亩种植茶苗 4000株~ 5500 株。 5.1.2.5茶苗种植时根系收拢向下,覆土应埋没根茎处,种植后压紧踏实表土。栽植后注意抗 旱、防涝、保苗。 5.2 土壤管理 5.2.1 土壤深厚、松软、肥沃,树冠覆盖度大、病虫草害少的茶园可实行减耕或免耕。 5.2.2 耕作时应结合当地降水情况,防止水土流失,深耕宜结合施用有机肥。 5.2.3 宜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注意平衡施肥、基肥和追肥以及有机肥和化肥的配合施用。 5.2.4 平地和宽幅梯级茶园在茶树种植行中间开沟施肥,坡地和窄幅梯级茶园在上坡位置或梯 级内侧开沟深施;基肥施肥深度 20cm以上、追肥施肥深度 10cm左右,施肥后及时覆土。 5.2.5 茶园施肥以有机肥为主,使用肥料应符合 NY 525、GB 15063、GB 18877、NY 227的规 定。 5.2.6 茶园可结合树龄和种植方式,适当套种、间作绿肥 (绿肥的选择参照附录 B)。 5.2.7 修剪枝叶宜留在茶园内培肥土壤。 6 有害生物绿色防控 6.1 要求 从茶园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各种防治措施创造 不利于有害生物孳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的多样 性。 6.2 虫害防控 GH/T 1245 —2019 5 6.2.1 物理防治 采用人工捕杀,灯光、色板和食饵诱杀等方式杀灭害虫。 6.2.2 生物防治 6.2.2.1 保护和利用茶园中的蜘蛛、瓢虫、捕食螨和寄生蜂等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 6.2.2.2 使用生物农药如微生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等,所使用的 农药应取得法定登记许可。 6.3 病害防控 增施有机肥和钾肥提高抗性,合理修剪增强通风透气,施用石硫合剂和波尔多液等封园。 7 极端自然灾害防控 7.1 冻害 种植抗寒茶树良种,深耕施足基肥,营造防护林带,采用覆盖措施及防寒保暖设施进行茶 园防霜抗冻。 7.2 旱害 种植抗旱茶树良种,夏季铺草覆盖或采用喷灌、滴灌等措施。 GH/T 1245 —2019 6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生态茶园种植植被 生态茶园适宜种植的植被见表 A.1 表A.1 生态茶园宜种植的植被 序号 宜栽茶区 植物名称 生育特性 用途 1 西南茶区 华南茶区 江南茶区 楝树 落叶乔木 喜温暖气候,耐湿,不耐旱,喜光不 耐荫,多分布于海拔 1000m以下地 域。 遮阴树、行道树、防风林、 隔离树 2 江北茶区 江南茶区 华南茶区 西南茶区 香椿 落叶乔木 喜温,较耐湿,多分布于年平均气温 8℃~10℃地域。 遮阴树、行道树 3 西南茶区 华南茶区 江南茶区 油柿 落叶乔木 喜温,抗逆性强,适应性强,多分布 于年平均气温 12℃~21.5℃、年降 雨量 650mm以上的地域。 遮阴树、行道树 4 江北茶区 江南茶区 华南茶区 西南茶区 银杏 落叶乔木 喜光,对气候、土壤的适应性较宽, 多分布于海拔 1000m以下、年降水 量700m~1500mm 地域。

.pdf文档 GH-T 1245-2019 生态茶园建设规范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GH-T 1245-2019 生态茶园建设规范 第 1 页 GH-T 1245-2019 生态茶园建设规范 第 2 页 GH-T 1245-2019 生态茶园建设规范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02 12:36:35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