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45. 040 S 05 TB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T 1027.2—2015 代替TB/T1027—1991,TB/T2072—1989 行业 机车车轴 第2部分:车轴 Part 2: Axle 2015-09-15发布 2016-04-01实施 国家铁路局 发布 TB/T 1027.2—2015 目次 前 言 1范 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技术要求 4. 检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5 标志和质量证明书 6包装、保管及运输 附录A(资料性附录) 机车车轴钢代号与国内外钢牌号对照表 附录B(规范性附录) 疲劳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附录C(规范性附录) 残余应力要求和试验方法 参考文献 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12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TB/T1027.2—2015 前言 TB/T1027《机车车轴》分为两个部分: 第1部分:钢坏; 一第2部分:车轴。 本部分为TB/T1027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TB/T1027一1991《机车车轴技术条件》和TB/T2072一1989《50钢车轴技术条件》。 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JZ3、JZ4、JZ6代号的机车车轴要求(见表1、表2和表3); 一明确了不同钢种的车轴的热处理过程要求(见表1); -增加了车轨疲特性要求(见附录B); 一增加了车轴残余应严求(见附录C); 规范了车轴的标志内容(见第5章); 增加了机车车轴钢代号与国内外锅率号对照表(见附录A)。 本部分由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标准计量社究所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金属及化学研究所.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标准计量研究所、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 务平台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刘鑫贵、刘庸、高俊莉、吕士勇、张亚光涂占。 本部分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TB/T1027—1961、TB/T1027—1986、TB/T1027—1991; —TB/T2072—1989。 II TB/T 1027.2—2015 机车车轴第2部分:车轴 1范围 TB/T1027的本部分规定了铁路机车用新造车轴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与质量证明书。 本部分适用于铁路内燃、电力机车等用车轴的制造、订货及检验。其他车轴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8.1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GB/T229金属材料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 GB/T4337金属村科,疫劳试验旋转弯曲方法 GB/T6394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法 GB/T7736钢的低倍缺陷超声波检验法 TB/T1618机车车辆车轴超声波验 TB/T2395铁道机车车辆动力车轴设计方法 TB/T1027.1一2015机车车轴第1部分:钢坏 3技术要求 3.1车轴锻造、热处理 3.1.2钢坏应符合TB/T1027.1一2015的规定,在锻造前应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复验,复验合格后方可 投入锻造。 3.1.3钢坏下料不应造成切割部位的过热影响,不应采用气割方式,推荐采用机械切割加冷却液方式。 3.1.4车轴锻造时应均匀加热钢坏,不应发生钢坏“过热”或“过烧”。 3.1.5钢坏下料时,应预留车轴的延长体试样。JZ1、JZ2、JZ3延长体直径应与热处理前车轴的轴颈等 同,JZ4、JZ5、JZ6延长体直径应与热处理前车轴的轮座直径等同。 3.1.6每根车轴锻造完毕后,应在热态下,用钢印在车轴轮座或轴颈处的外圆部位打印锻造单位代号(内部 加工的可不打)、锻造年(后两位)和锻造顺序号(轴号)等标志,其字高不小于14mm,字深3mm左右。 不应多于70根。 表1至 车轴的热处理工艺选择 代号 热处理工艺 JZ1 正火或正火十回火 JZ2 两次正火十回火 JZ3 两次正火十回火或正火十回火 JZ4 正火 1 TB/T1027.2—2015 表1车轴的热处理工艺选择(续) 代号 热处理工艺 JZ5 调质 JZ6 调质 注:机车车轴钢代号与国内外钢牌号对应关系参见附录A。 3.1.8车轴锻造后如需校直,应在不低于510℃的热态下进行。如在冷态下发现弯曲变形,应将其加 热到不高于700℃,适当保温后再进行校直作业,但校直终温不应低于510℃。 3.2力学性能 经热处理后的碳素钢和合金钢车轴力学性能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中所列均为取自实心轴的半径 1/2部位或空心轴的内外表面中间部位对应试样的目标值。另外,在JZ4、JZ6车轴的接近外表面处所 取试样的测试值还应大于或等于0.95倍的目标值;在JZ4、JZ6实心车轴的中心部位或空心轴的接近 内表面部位所取试样的测试值还应大于或等于0.8倍的目标值。 表2经热处理后的车轴力学性能 抗拉 上届服 断后 断面 冲击吸收能量(纵向) 冲击吸收能量(横向) 代号 强度Rm 强度Te 伸长As 收缩率Z J MPa MPa % KU(20℃) KVz(-20℃) KU2(20℃) KV2(-20℃) 570~590 ≥21 信息服务平 ≥396 JZ1 >590~620 ≥20 >620 ≥19 JZ2 ≥610 ≥345 ≥19 ≥35 JZ3 ≥638 ≥362 ≥20 ≥37 JZ4 550~650 ≥320 ≥22 ≥30° ≥17 ≥10 JZ5 ≥647 ≥421 ≥17 ≥53 ≥42° JZ6 650~800 ≥420 ≥18 40° ≥25c 如果屈服强度不明显,可测定比例极限Rpo.2 冲击试样缺口为U形,缺口深度高度为2mm,为三个试样的平均值,单个样件冲击值不允许低于表中数值 的70% 的70%。 3. 3 3晶粒度 3.4疲劳特性 交流传动机车车轴要进行疲劳特性试验,具体的疲劳特性要求见附录B。 3.5残余应力 车轴要进行残余应力试验,具体的残余应力要求见附录C。其中,JZ1、JZ2、JZ3和JZ5的残余应力 只做记录,不作为验收依据。 3.6探 3.6.1所有车轴均应进行超声波轴向透声检查、轴向探伤检查和径向探伤检查。车轴轴向透声检查 及轴向探伤检查应于车轴两端机加工后进行,径向探伤检查应于半精加工或精加工后进行。探伤要求 按TB/T1618执行。 2 TB/T1027.2—2015 3.6.2空心轴内孔表面可采用超声横波从车轴外圆表面对空心轴内孔进行表面缺陷检查,也可采用 超声表面波或爬波从空心轴内孔进行表面缺陷检查,空心轴内孔表面不允许存在深度超过0.5mm的 横向缺陷。 3.6.3精加工车轴应对其外表面各部位进行磁粉探伤检查。探伤要求按TB/T1619执行。 3.7供货状态及尺寸公差 3.7.2车轴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及表面质量应符合订货图样的要求。 4 检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4.1 组批及检验方法 4.1.1车轴应成批验收,每批应由同一炉(罐)号、同一热处理制度、同一规格的车轴组成;当剩余的车 轴不足一批时,同一热处理批可与含碳量差值不超过0.04%的炉罐号的同一规格车轴组批。 4. 1.2 每批次的车轴应做一次力学性能检验和晶粒度检验,试验结果代表本批次车轴的力学性能和 晶粒度。每批车轴应按表3所列项目进行检验。 表3每批车轴的检验项目 序号 检验项目 取样数量 取样部位及检验方法 出厂检验 型式检验 JZ1、JZ2、JZ5、J7E 每批次1个 V 仆表面1个 取样部位见4.1.3 1 拉伸性能 检验方法按 JZ4、JZ6 半径1/2!个 V V GB/T228.1 服务平 心部1个# V JZ1、JZ5 纵向3个 V 外表面横纵向各6个 V JZ4 半径1/2横纵向各6个 取样部位见4.1.4 合 2 冲击性能 心部横纵向各6个 检验方法按 GB/T 229 外表面横纵向各3个 JZ6 半径1/2横纵向各3个 V 心部横纵向各3个 取样部位见4.1.5 3 晶粒度 每批次1个 检验方法按 J GB/T 6394 小试样 20个/组×2组 疲劳 4 附录B 特性 全尺寸试样 3~5根/部位 5 残余应力 抽取1个 附录 C V 6 超声波探伤 逐根 TB/T 1618 L 7 磁粉探伤 逐根 TB/T 1619 V 8 表面质量 逐根 订货图样 L 9 尺寸 逐根 订货图样 注:“/”表示应检验;“一”表示可不检验。 3

.pdf文档 TB-T 1027.2-2015 机车车轴 第2部分 车轴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TB-T 1027.2-2015 机车车轴 第2部分 车轴 第 1 页 TB-T 1027.2-2015 机车车轴 第2部分 车轴 第 2 页 TB-T 1027.2-2015 机车车轴 第2部分 车轴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04 07:32:48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