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97.220.10 CCS Y 55 TY 中华人民共和国 体育行业标准 TY/T XXXXX—XXXX 运动面层性能测试方法 第1部分:规格 Test method for performance of sports surfaces — Part 1:Specifications XXXX - XX - XX发布 XXXX - XX - 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体育总局 发布 TY/T XXXXX —XXXX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是 TY/T XXXXX 《运动面层性能测试方法》的第 1部分。TY/T XXXXX 已经或即将发布以下部分: —— 第1部分:规格; —— 第2部分:厚度; —— 第3部分:抗滑值; —— 第4部分:冲击吸收; —— 第5部分:垂直变形; —— 第6部分:球滚动 性能; —— 第7部分:垂直球反弹; —— 第8部分:滚动负荷; —— 第9部分:合成材料拉伸性能。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体育标准 化技术委员会设施设备分技术委员会( SAC/TC 456/SC 1 )提出。 本文件由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华安联合认证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山东东海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产品质量 监督检验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海鹏、王燕京、潘朝阳、陈韶。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TY/T XXXXX —XXXX 1 运动面层性能测试方法 第1部分:规格 警示——使用本文件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文件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 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运动面层规格的测试条件、样品 、测试方法和测试报告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运动面层平整度、坡度、尺寸、角度的现场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运动面层 sports surfaces 直接承受各种物理和化学作用的具有运动功能和运动保护功能的表面层。 [来源:GB/T 38373 —2019,2.1.1] 3.2 平整度 degree of evenness 场地表面的凹凸或高差的程度。 [来源:GB/T 38373 -2019,3.17] 3.3 坡度 gradient 从起点至终点 的高度差与其水平距离的比值。 [来源:GB/T 38373 -2019,3.18] 4 测试条件 环境温度应为( 5~40)℃。 5 样品 5.1 待测运动面层应平整、清洁。 TY/T XXXXX —XXXX 2 5.2 不应有影响运动面层测试的因素。 6 测试方法 6.1 平整度 6.1.1 仪器设备 6.1.1.1 直尺(靠尺),尺长精度为± 3 mm,工作面直线度不大于 0.5 mm。按各类场地平整度的不同 要求,一般选用标称长度为 2 m、3 m或4 m的直尺。 6.1.1.2 楔形塞尺,量程为 0 mm~15 mm,精度为± 0.2 mm。 6.1.1.3 钢直尺,示值允差为± 0.1 mm。 6.1.2 测试步骤 6.1.2.1 将直尺工作面紧贴于场地面层上固定,使直尺不能移动。 6.1.2.2 目测查找直尺与面层间的最大间隙,将楔形塞尺沿垂直于直尺方向插入间隙,当塞尺不能再 向前移动时,读取塞尺显示的数值。 6.1.2.3 在被测点位选择不同的方向,查找到直尺工作面与场地面层间的最大空隙,记录为该位置的 平整度值,精确至 0.1 mm。 6.1.2.4 天然草坪场地面层测试可以用钢直尺代替楔形塞尺。将钢直尺紧贴直尺并垂直放置,读取凹 陷区域最大刻度值,即为该位置的平整度值,精确至 0.1 mm。 6.1.2.5 当测试凸起位置时,应将直尺工作面中心置于凸起的最高点,直尺一端着地,用楔形塞尺或 钢直尺测量直 尺另一端距离场地面层的高度, 以此高度的一半记录为该位置的平整度值, 精确至 0.1 mm。 6.1.2.6 根据场地测试要求,移动直尺到其他检测位置,重复以上步骤,测试并记录每个位置的平整 度值。 6.1.2.7 测试应覆盖所有运动区域(含缓冲区)。 6.1.3 测试结果 按运动场地标准的要求进行数据处理和表示最终结果。 6.2 坡度 6.2.1 仪器设备 水准仪(精度为± 3 mm)、单面水准标尺及不低于Ⅰ级钢卷尺精度的长度测量仪器。 注:运动场地有特殊要求时,宜使用更高精度的仪器进行测试。 6.2.2 测试步骤 6.2.2.1 在场地上标示测试点位。每组坡度由两个点位组成,按场地设计坡度方向,一般选取在场 地 边线、中线或端线上。 6.2.2.2 安装调试水准仪,将水准标尺先后垂直立于一组坡度的两个测试点位上。通过水准仪分别读 取并记录每个点位上水准标尺对应的刻度值(标高值),精确至 1 mm。 6.2.2.3 用钢卷尺测量该组坡度两个测试点间的距离,精确至 1 mm。 6.2.2.4 重复上述操作,完成全部点位的测试。 TY/T XXXXX —XXXX 3 6.2.3 测试结果 6.2.3.1 沿设计坡度方向,计算每组坡度两点间的标高差,精确至 1 mm。 6.2.3.2 按式(1)计算每组点间的坡度值,以百分数( %)表示。 %100LhP ................................ ...... (1) 式中: P —— 坡度; h —— 每组坡度两点间的标高差,单位为毫米( mm); L —— 每组坡度两点间的距离 ,单位为毫米( mm)。 6.2.3.3 计算各组点坡度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被测场地的坡度值。 6.3 尺寸、角度 6.3.1 仪器设备 6.3.1.1 尺寸的精确测量应使用不低于Ⅰ级钢卷尺精度要求的测距仪器。 注:运动场地有特殊要求时,宜参考国际、国内单项运动组织的测量要求。 6.3.1.2 其他尺寸的测量宜使用 Ⅱ级钢卷尺精度的长度测试仪器。 6.3.1.3 场地标线宽度应使用示值允差为± 0.1 mm的钢直尺进行测量。 6.3.1.4 角度的精确测量应使用精度不低于± 2"的角度测试仪器。 6.3.2 测试步骤 使用测试仪器测 量场地各项尺寸或角度,至少进行两次平行测试。 6.3.3 测试结果 以每项尺寸或角度测试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检测结果。 尺寸的测量应精确记录至 1 mm,角度的测量 应精确记录至 1"。 7 测试报告 测试报告宜包含下列内容: a) 测试依据的标准; b) 测试条件,包括环境温度、风速; c) 测试样品的说明,包括结构、材质、外观、面层干、湿状态; d) 测试仪器的说明,包括名称、精度; e) 测试位置信息; f) 测试结果; g) 测试中的异常情况说明; h) 测试机构名称; i) 测试日期; j) 测试人员; TY/T XXXXX —XXXX 4 k) 与运动面层有关的其他备注。

.pdf文档 TY-T2003.1-2021 运动面层性能测试方法 第1部分 规格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TY-T2003.1-2021 运动面层性能测试方法 第1部分 规格 第 1 页 TY-T2003.1-2021 运动面层性能测试方法 第1部分 规格 第 2 页 TY-T2003.1-2021 运动面层性能测试方法 第1部分 规格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04 14:57:42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