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11.020 C 50 WS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卫生行 业 标 准 WS/T 224—2018 代替WS/T 224—2002 真空采血管的性能验证 Performance verification of vacuum tubes for venous blood specimen 2018 - 04 - 27发布 2018 - 11 - 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发 布 WS/T 224 —2018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WS/T 224 -2002《真空采血管及其添加剂》 。 与WS/T 224 -2002相比,除编辑 性修改外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真空采血管的性能验证》; ——增加了真空采血管的临床评价指标(见 4.4~4.6和4.8); ——删除了原标准中部分由生产厂商测试的内容 (2002年版4~7和9-13); ——修改了管体强度标准,将相对离心力提高到 3000g(见4.3,2002年版8.1)。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同 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邹伟民、李红玉、林勇平、万海英、邓冠华。 WS/T 224 —2018 1 真空采血管的性能验证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真空采血管性能 要求及验证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临床实验室在正式 使用新采血管前 对其进行性能验证 。对正在使用的采血管的检测结 果有疑问 、查找原因可能与采血管相关时 ,也可采用本标准 对采血管进行性能验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添加剂 additive 在一个标本采集管中,添加的任何促进一个预定功能(如防止凝血或糖酵解)的试剂。 注:尽管容器盖不被认为是一种添加剂,但它可能含有或涂覆添加剂,若 它们进入标本中接触,应被认为是添加剂。 3.2 促凝剂 clot activator 用于激发凝血机制的试剂。 3.3 抗凝剂 anticoagulant 用于防止血液或血液制品凝固的试剂。 3.4 偏倚 bias 检测结果的预期值与可接受值之间的差异。 3.5 管盖 tube closure WS/T 224 —2018 2 密闭容器的组件。 注:管盖的作用使采血后容器的口部与外界形成隔离以 确保安全,一般管盖内部还有一个能与容器口部形成密封的 塞体以保护血样,本标准称其为管盖而不称其为塞子,目的是突出其安全作用。 3.6 公称液体容量 nominal liquid capacity ,NLC 采血管用于容纳样品及添加剂的体积。 3.7 重量测定分析法 gravimetric analysis 通过称重和校正液体的质量密度测定液体体积的方法。 注:本文件中,以1000mL水的质量为 1000g。 3.8 抽吸量 draw volume ,DV 从静脉穿刺处负压吸至真空采血管中的血液的体积。 注:在标准条件 (温度18℃~25℃,标准大气压)下,真空采血管采水到平衡时的总重量。 3.9 真空采血管 vacuum tube 带有附加物、添加剂和管盖的用于装血液样品的真空器皿。 3.10 采血管附加物 receptacle accessory 生产者放于采血管内部,以有助于采集、混合或分离样品的部件。 示例:放入血清或血浆采血管中的小型塑料惰性球(或分离胶),用于离心后从血液中分离血清或血浆。 3.11 样本 sample 研究中实际观测或调查的一部分个体 。通过检查、研究和分析样本的特征来反映总体情况。 3.12 验证 verification 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规定要求已得满足的认定。 注:终端用户(临床实验室)有责任验证制造商生产 的器械性能。 4 真空采血管的性能验证 4.1 外观 WS/T 224 —2018 3 试管应透明,无异物;试管无变形和破损;标识应清晰( 真空采血管 标签及管盖颜色国际通用标准 参见附录A);管盖无脱落; 采血管内的分离胶的胶体应呈凝胶状。 4.2 抽吸量 4.2.1 要求 抽吸量应准确 ,抽吸量与公称液体容量的相对偏倚 应在-10%~10%之间。 4.2.2 验证方法 4.2.2.1 试剂 水,符合GB/T 6682 的三级水的要求,温度在 18℃~25℃。 4.2.2.2 仪器 500mL烧杯;考察管;滤纸;分析天平 ;20G(内径38mm)标准双向软连接采血针。 4.2.2.3 取样 采用一次抽样方案取样,随机抽取 30支,按照标准操作进行采水,记录相关数据。 4.2.2.4 步骤(重量测定分析法) a) 将500mL的烧杯装满 水; b) 将1~30支管进行编号且称重, 这为采血管的初始重量,记为 Wi1,其中i为1~30; c) 将采血针的静脉穿刺针(穿透一个纯胶塞)浸入盛满水的烧杯中,另一端的管塞穿刺针刺穿真 空采血管的胶塞进行采水, 保持采血管的高度与水液面的高 度大致一致, 采水达到平衡时拔管; d) 依次将编号为 1~30的采血管进行采 水, 注意烧杯内水的液面高度 与采血管的液面高度保持在 同一水平线上; e) 采水完毕,用滤纸吸取胶塞表面可能残留的水分; f) 然后将采水后 编号为1~30的采血管进行称重,这是 真空采血管采水后的 重量,记为Wi2,其 中i为1~30; g) 抽吸量的计算见式( 1): DV=(  N iiW 12 -  N iiW 11 )/N ................................ . (1) 式中: Wi1----采血管的初始重量 ,单位为克( g); Wi2----采血管采水后的重量,单位为克( g); i ----自然数编号 ,范围为1~30; DV----抽吸量,单位为克( g); N ----检测对象的总量,即 N=30。 注:本标准中,以 1000mL水的质量为 1000g。 h) 抽吸量与公称液体容量 之间的相对偏差 (relative deviation ,简写为 RD), 其计算 见式(2): WS/T 224 —2018 4 RD=(DV-NLC)/NLC ×100% ................................ . (2) 式中: RD ----相对偏差 ; DV ----抽吸量,单位为克( g); NLC----公称液体容量 ,单位为毫升( mL)。 4.3 管体强度 4.3.1 要求 采血管在水平式离心机下应能承受 3000g的相对离心力 ,即测试采血管在充装水至刻度线的条件 下,用水平式离心机采用 3000g的相对离心力,离心 10min而不发生破裂或泄露。 4.3.2 验证方法 4.3.2.1 试剂 水,符合 GB/T 6682 的三级水的要求,温度在 18℃~25℃。 4.3.2.2 仪器 500mL烧杯;水平离心机 ,最大能提供 5000g相对离心力。 4.3.2.3 步骤 a) 随机抽取 30支采血管充装水至刻度线,并保持采血管外观干净,无液体; b) 将30支采血管放入水平离心机中,注意 离心机的平衡 ; c) 设置离心参数,当转速稳定时的最大相对离心力为 3000g,离心时间为 10min(例:离心半径 为17cm,转速为 4000r/min ,离心10min); d) 离心机停止后,小心取出采血管 ; e) 观察采血管外壁是否有液体渗漏。 4.4 血清分离管纤维蛋白挂壁 4.4.1 要求 按照4.4.2.2的步骤进行测试,血清分离管离心后不应出现纤维蛋白挂壁。 注:若采用分离胶促凝管进行测试时,可以增加评估分离胶的性能。 4.4.2 验证方法 4.4.2.1 仪器 考察管;采血针;医用消毒用具 ;40个静脉血标本 ;水平离心机 ;试管架。 4.4.2.2 步骤 a) 试验条件 :温度为18℃~25℃,压力为当地的环境大气压; b) 将采血管进行编号,考察管依次为 1~40; c) 按照标准的采血操作流程进行采血,每个人采 1支管,采血后立刻进行摇匀(按照制造 商规定 的摇匀次数),然后竖直放置在试管架上静置; WS/T 224 —2018 5 d) 当全部40个人采完血后,开始记时; e) 30min后将40支管一次全部放入离心机中进行离心操作; f) 离心参数参考产品说明书中制造商的要求; g) 离心完毕,取出 40支管观察并记录有无纤维蛋白挂壁现象。 4.5 溶血情况 4.5.1 要求

.pdf文档 WS-T 224-2018 真空采血管的性能验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WS-T 224-2018 真空采血管的性能验证 第 1 页 WS-T 224-2018 真空采血管的性能验证 第 2 页 WS-T 224-2018 真空采血管的性能验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04 15:17:09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