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WS/T 583—2017 I ICS 13.280 C 57 WS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卫 生 行 业 标 准 WS/T 583—2017 放射性核素内污染人员医学处理规范 Medical management standard for internal contamination of radionuclides 2017 - 10 - 27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2018 - 05 - 01实施 WS/T 583—2017 II 前 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GB/T 18197—2000《放射性核素内污染 人员医学处理规范 》转化而来 ,与GB/T 18197—2000 相比,除 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在“规范性引用文件 ”中,增加了 GB 18871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Z 96 内 照射放射病诊断标准 ;GBZ 129 职业性内照射个人检测规范 ;GBZ/T 269 尿中总α和总β放射 性检测规范 ;WS/T 467 核和辐射事故医学响应程序 (见第2章); ——增加了摄入量、特殊监测、放射性核素阻吸收 和内污染医学处理 的定义(见3.2,3.4,3.5 和3.7),修改了 年摄入量限值的 定义(见3.3,2000年版的3.2); ——原标准的 5.1修改为内污染检测 (见5.1,2000年版的5.1); ——原标准的 5.2修改为内污染受照剂量的估算 (见5.2,2000年版的5.2); ——原标准的第 8章内容移至 4.6(见4.6,2000年版的第 8章); ——原标准资料性附录A中的表A.1修改为放射性核素的 阻吸收和 促排药物 (见附录 A中表A.1, 2000年版的附录A中表A.1); ——增加了表 A.2 药物给药方法和剂量 (见附录 A中表A.2)。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中国疾 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 、四川省疾病预防 控制中心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强、 张良安、焦玲、樊飞跃、王彦、 孙全富、 何玲、杜利清、徐畅、王芹 。 WS/T 583—2017 1 放射性核素内污染人员医学处理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 放射性核素内污染医学处理的原则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 放射性核素内污染人员的医学处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8871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T 16148 放射性核素摄入量及内 照射剂量估算规范 GBZ 96 内照射放射病诊断标准 GBZ 129 职业性内照射个人检测规范 GBZ/T 269 尿中总α和总β放射性检测规范 WS/T 467 核和辐射事故 医学响应程序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放射性核素内污染 internal contamination of radionuclides 人体通过吸入、食入 或皮肤(包括 伤口)等途径摄入放射性核素 超过其自然存在量 而产生的 体内污 染。一般可以通过 空气、生物样品检测或体外 直接测量对其进行测量和评价。 3.2 摄入量 intake 通过吸入 、食入、伤口或经由完好皮肤进入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的量。 3.3 年摄入量限值 annual limits of intake 在一年时间内 ,控制体内 特定放射性核素的 摄入量在 限制量以下 ,其所产生的内照射待积有效剂量 不高于放射工作人员的有效剂量限值 。 3.4 特殊监测 special monitoring WS/T 583—2017 2 为了说明某一特定问题,而在一个有限期 间内进行的个人监测。例如,在进行辐射源事故处理时, 对事故应急处理人员所进行的个人监测。伤口监测和医学应急监测属于特殊监测。 3.5 放射性核素阻吸收 preventive absorption of radionuclide s 能阻止放射性核素由进入部位吸收入血的措施。非特异措施有催吐 、洗胃和缓泻 。特异性措施指对 特定放射性核素有阻吸收作用的医学措施。 3.6 放射性核素加速排出 acceleration elimination of radionuclide s 对进入人体内的放射性核素所采用的医学措施。 包括用药物和其他措施加速体内放射性核素排出或 阻止放射性核素沉积于体内。 3.7 内污染医学处理 medical treatment for internal contamin ation 对受到意外体内污染人员进行的剂量监测、医学观察、治疗、医学干预和随访。其原则是:减少进 入部位放射性核素的吸收和加速自体内的排出,降低内照射剂量,预防或减轻近期和远期可能的健康危 害。 4 放射性核素内污染医学处理总则 4.1 疑有放射性核素内污染,应收集样品和资料,进行 分析和测量,以确定污染放射性核素的种类和 数量。 4.2 对放射性核素内污染应进行及时 的医学处理:应查出和清除引起内污染的污染源 ;阻止人体 对放 射性核素的吸收;加速 体内放射性核素 的排出,减少其在组织和器官中 的沉积。 4.3 对放射性核素 摄入量可能超过 2倍年摄入量限 值的人员 ,宜估算其摄入量和待积有效剂量 ,除采 取加速排出治疗措施外 ,并对其登记,以便追踪观察。 4.4 在进行放射性核素加速排出 处理时, 应权衡利弊,既要减少放射性核素的吸收和沉积 ,又要防止 加速排出可能给机体带来的毒副作用。特别要注意加重肾脏损害的可能性。 4.5 根据不同核素的性质,不同器官的沉积,采用不同的药物和处理措施 。 4.6 放射性核素内污染伴有其他损伤 或症状时,作相应的医学处理。 5 放射性核素内污染量的确定和受照剂量的估算 5.1 内污染检测 5.1.1 当疑有内污染发生时,应立即进行体 内外污染检测, 收集有关样品,对放射性核素摄入量作初 步估计, 摄入量估算参照 GB/T 16148的规定执行。 5.1.2 对污染物(例如,衣物 、口罩、皮肤、食品、空气等) 进行检测,做鼻拭子的 检测,并应在淋 浴前进行这类检测 。当检测结果发现异常时应进行特殊 监测。 WS/T 583—2017 3 5.1.3 收集和处理 尿样,进行总α和总β的测量, 并对污染放射性核素进行分析。 具体参考 GBZ/T 269 执行。 5.1.4 当体内污染超过年摄入量限值时,对能进行体外(全身或局部)直接测量的放射性核素,应进 行体外直接测量 。年摄入量限值参考 GB 18871中的相关条款。 5.2 内污染受照剂量的估算 如果需要,应按 GB 18871、GBZ 129和GB/T 16148 规定的方法进行 放射性核素摄入量及 待积有效剂 量的估算和评价。 6 放射性核素的 阻吸收 6.1 减少放射性核素经呼吸道的吸收。 首先用棉签拭去鼻孔内污染物,剪去鼻毛,鼻咽喷洒血管收缩 剂。然后 用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鼻咽腔。必要时给予祛痰处理 。 6.2 减少放射性核素 经胃肠道的吸收。首先进行口腔含漱,机械或药物催吐,必要时用温水或生理盐 水洗胃,放射性核素 进入人体3 h~4 h后可服用沉淀剂或缓泻剂。对某些放射性核素可选用特异性阻吸 收剂。阻吸收药物 见附录 A。 6.3 减少放射性核素经体表(特别是伤口)的吸收。首先应对污 染放射性核素的体表进行及时、正确 的洗消;对伤口要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必要时尽早清创。 7 放射性核素 的加速排出 7.1 放射性核素 加速排出药物 见附录 A。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参考 WS/T 467 执行。 7.2 加速排出治疗前、中、后 应测量放射性核素的排出量 ,根据测量结果判断后续的处理措施。 WS/T 583—2017 4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放射性核素的阻吸收和促排药物 不同放射性核素的阻吸收和促排药物 见表A.1。 表A.1 放射性核素的阻吸收和促排药物 核素 阻吸收药物 促排药物 锕(Ac)、镅(Am)、锫(Bk)、锎 (Cf)、铈(Ce)、铬(Cr)、锔(Cm)、 锿(Es)、铕(Eu)、铟(In)、铱 (Ir)、镧(La)、锰(Mn)、镎(Np)、 铌(Nb)、钚(Pu)、钷(Pm)、钪 (Sc)、钇Y、锌(Zn)、锆(Zr) 吸附剂,抗酸剂 首选Ca-DTPA(二乙烯三胺五乙酸三钠钙 ),如无 Ca-DTPA,可用Zn-DTPA 锑(Sb)、砷(As)、汞(Hg)、金 (Au)、镍(Ni) 吸附剂,轻泻剂 首选二巯基丙 磺酸钠 钡(Ba) 硫酸盐 首选硫酸镁或硫酸钠,利尿剂 铋(Bi)、镉(Cd)、铅(Pb) 吸附剂 首选二巯基琥珀酸 钙(Ca) 磷酸钙 首选硫酸镁或硫酸钠,利尿剂 铯(Cs)、铷(Rb)、铊(Tl) 普鲁士蓝 普鲁士蓝 钴(Co) 钴盐 首选C

.pdf文档 WS-T 583-2017 放射性核素内污染人员医学处理规范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WS-T 583-2017 放射性核素内污染人员医学处理规范 第 1 页 WS-T 583-2017 放射性核素内污染人员医学处理规范 第 2 页 WS-T 583-2017 放射性核素内污染人员医学处理规范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04 15:28:44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