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11.020 C 55 WS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卫生行 业 标 准 WS/T 652—2019 食物血糖生成指数测定方法 Standard for determination of food glycemic index 2019 -06-11发布 2019 -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发布 WS/T 652—2019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河北 医科大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 医院、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王竹、向雪松、杨月欣、马玉霞、刘燕萍 、王俊。 WS/T 652—2019 1 食物血糖生成指数测定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物血糖生成指数 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食物血糖生成指数 测定及评估。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 2.1 可利用碳水化合物 available carbohydrate ; AC 生血糖碳水化合物 能在小肠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 ,主要包括糖、淀粉 (抗性淀粉除外 )和部分具有 生血糖作用的糖 醇等。 附录表 A.1为常见糖醇可利用碳水化合物转化量,附录表 A.2中为不可利用的碳水化合物组分列表 。 2.2 血糖应答 glucose response ; GR 人体进食一定量受试 食物后所引起的餐后血糖浓度的变化。 2.3 血糖应答曲线 glucose response curve 以时间为横坐标 、餐后血糖浓度为纵坐标绘制 的曲线。 2.4 血糖生成指数 glycemic index ; GI 进食含目标量(通常为 50 g)可利用碳水化合物的 食物后,一段时间内 (2 h)血糖应答曲线下面 积相比空腹时的增幅 除以进食含等量可利用碳水化合物的 参考食物 (葡萄糖) 后相应的增幅,以百分数 表示。 2.5 血糖负荷 glycemic load ; GL 100 g或1份食物中可利用碳水化合物质量 (g)与GI值的乘积 /100。 WS/T 652—2019 2 2.6 参考食物reference food 用于测定 食物 GI值的基准物质 ,通常为葡萄糖。 参考食物 的GI值定为100。 2.7 待测食物 test food 用于 GI值测定的 食物,要求配方组成、生产工艺明确。 3 测定基本要求 3.1 GI测定应遵守相关 伦理要求 。 3.2 测定机构设施与条件 参见附录 B的要求。 4 受试者选择 4.1 受试者人数要求 检测人数可根据测定设计要求确定,不少于 12人。 4.2 纳入标准 4.2.1 健康成年人( 年龄在 18岁~60岁),男女各半,非孕妇及乳母; 4.2.2 体质指数( body mass index ;BMI)在正常范围内 (18.5kg/m2~24.0kg/m2); 4.2.3 无糖尿病史 (或糖耐量受损) ,无其他代谢性疾病、消化 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和精神疾 病等; 4.2.4 无对待测食物过敏史和不耐受史 ; 4.2.5 近3个月内未服用影响糖耐量的 营养素补充剂,以及 未口服避孕药、乙酰水杨酸、类固醇、蛋 白酶抑制剂和抗精神病药等药物。 4.2.6 能够耐受至少 10h的空腹状态。 4.3 排除标准 其他不适于纳入的情况 。 5 受试食物准备 5.1 受试食物用量 5.1.1 根据需要提供的可利用碳水化合物 目标量及受试食物中可利用碳水化合物含量 ,计算受试食物 用量,通常目标量设为50 g。计算见式(1): WS/T 652—2019 3 受试食物用量( ) 可利用碳水化合物目标量( ) 受试食物中可利用碳水化合物含量( )……………………………………… (1) 5.1.2 如果待测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含量较低,可适当降低 目标量(如 25g或10 g) , 但不得低于 10 g。 一旦待测食物用量进行调整, 参考食物 用量也必须做出相应调整。 5.2 受试食物配制 5.2.1 参考食物 5.2.1.1 取适量食品级或药品级无水葡萄糖、 一水葡萄糖 或葡萄糖溶液 (相当于含有目标量无水葡萄 糖),加 纯净水溶解至250 mL。当日使用或密封后 4C~8C保存48 h内使用。 5.2.2 待测食物 待测食物按照食用方法和用量 临时制备;如待测食物为固体, 另配备 250 mL纯净水;如为 半固体 或需要采用液体进行调配, 控制水总量为 250 mL。 6 GI值测定 6.1 基本原则 6.1.1 GI测定宜采用随机设计。 6.1.2 测定周期至少包括 3次独立试食 测定,其中参考食物2次,待测食物1次。 6.1.3 每次独立试食 测定间隔72h,待测食物应安排在 2次参考食物 试食测定之间进行。 6.2 试食测定操作程序 6.2.1 测定前三日受试者规律作息, 正常饮食 ;测定前一日 晚餐避免高膳食纤维 及高糖食物, 22:00 前开始禁食 ;测定当日 清晨避免剧烈运动 ,受试者静坐 10 min后开始试食测定 。 6.2.2 间隔 5 min采集 2次空腹血样。 6.2.3 开始进食, 严格控制进食时间,在 5~10min内进食完全部受试物及水,从第一口进食时间开始 计时。 6.2.4 分别于餐后 15 min、30 min、45 min、60 min、90 min和120 min采集血样 ;如必要,可延长采 血时间(如 180 min)。保证采血时间点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 6.3 血样采集基本要求 6.3.1 采血过程中注意保温 。 6.3.2 采血部位 可为指尖毛细血管血(全血) 或手背 /肘静脉血 。测定周期内应保证采血部位一致。 6.3.3 采血量以满足血糖测定用量为宜。 WS/T 652—2019 4 6.3.4 血样采集后,毛细血管血立即测定血糖;静脉血 收集至分离胶真空采血管或含草酸钾 -氟化钠抗 凝剂的真空采血管, 30 min内分离血清或血浆, 宜在 8h内完成检测;条件不允许时, 2℃~8℃冰箱保 存, 48h内测定血糖 。 6.4 血糖测定 按照临床检验操作规 程,采用己糖激酶法或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各时间点 血样血糖浓度( ct),每 个血样采用 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表示,单位为毫摩尔每升( mmol/L)。 6.5 绘制血糖应答曲线 以时间( t)为横坐标,以血糖浓度( ct)为纵坐标绘制折线图。 6.6 GI值计算 6.6.1 要求 只有完成至少 2次参考食物和 1次待测食物试食测定的受试者可以纳入 GI计算。 6.6.2 空腹血糖 基础值( ) 以试食测定中2次空腹血样的血糖浓度 平均值作为基础值。 6.6.3 餐后血糖变化量( ) 餐后某时间点血糖变化值 ,计算见式( 2)。 ………………………………………………………… (2) 式中: ——餐后血糖变化值,单位为毫摩尔每升( mmol/L); ——某时间点血糖浓度,单位为毫摩尔每升( mmol/L); ——空腹血糖基础值,单位为毫摩尔每升( mmol/L)。 6.6.4 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 增幅 参照附录 C,计算血糖应答 曲线下面积 增幅,单位为毫摩尔 分每升( mmol min/L)。 6.6.5 GI值和GL值 待测食物 GI值计算见式( 3)和式( 4)。 ̅ ………………………………… ……………… (3) …………………………………………………… (4) 式中: ——受试者个体得出的 GI值; ——待测食物 IAUC值; ̅ ——同一个体测得的至少 2次参考食物 IAUC平均值; GI——待测食物 GI值; WS/T 652—2019 5 ——由每个受试者个体得出的 GI值之和; n——最终纳入 待测食物 GI值计算的受试者个体数。 如需要, GL值计算见式( 5)。 …………… ……………………………… (5) 式中: GL——血糖负荷值; GI——待测食物 GI值; C——单位质量 食物中可利用碳水化合物含量,单位为克( g)。 6.6.6 结果表达 GI值修约间隔为个位。 7 结果判定 7.1 食物GI分级判定 如GI≤55,为低GI食物。 如55<GI≤70,为中 GI食物。 如GI>70,高 GI食物。 7.2 食物 GL分级判定 如GL<10,为低GL食物。 如10≤GL≤20,为中 GL食物。 如GL>20,为高 GL食物。 WS/T 652—2019 6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常见糖醇可利用碳水化合物转化量 和不可利用碳水化合物的组分 列表 常见糖醇可利用碳水化合物转化量 见表A.1。 表A.1 常见糖醇 可利用碳水化合物转化量 单位为克每百克 组分 可利用碳水化合物转化量 赤藓糖醇 0

.pdf文档 WS-T652-2019 食物血糖生成指数测定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WS-T652-2019 食物血糖生成指数测定方法 第 1 页 WS-T652-2019 食物血糖生成指数测定方法 第 2 页 WS-T652-2019 食物血糖生成指数测定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04 15:33:16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