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13. 220. 10 XF C 83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救援行业标准 XF T 11912014 高层建筑火灾扑救行动指南 Guidelines for fire fighting of high-rise buildings 2014-09-28 发布 2014-09-28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公布 XF/T 1191—2014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总则 5 扑救行动 6 行动安全 XF/T 1191—2014 前言 根据公安部、应急管理部联合公告(2020年5月28日)和应急管理部2020年第5号公告(2020年8 月25日),本标准归口管理自2020年5月28日起由公安部调整为应急管理部,标准编号自2020年8 月25日起由GA/T1191—2014调整为XF/T1191一2014,标准内容保持不变。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公安部消防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灭火救援分技术委员会(SAC/TC113/SC10)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公安部消防局、上海市公安消防总队、江苏省公安消防总队。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长江、夏登友、姜连瑞、商靠定、刘皓、薛彩姣、吴立志、马鸿、魏捍东、朱晓利、 张庆利、王贺明、马志锋、张友达、周建中、李海。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XF/T 1191—2014 高层建筑火灾扑救行动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层建筑火灾扑救行动的术语和定义、总则、扑救行动和行动安全等。 本标准适用于公安消防部队的高层建筑火灾扑救行动,专职消防队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 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 用文件 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907 消防 本术语 第一部分 GB/T11651 体防护 装备选用规范 GB/T18664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维拆 XF 621 消防员个人 (防护装备配 备标准 3术语和定义 GB5907界定的以及下列然语和定义适用 3. 1 high-rise building 高层建筑 建筑高度大 27m白 的住宅建筑和建筑 房、仓库和其他民用建筑。 3. 2 灭火作战预案 fire fighting plan 针对作战对象可能发生的火灾事故, 行动方案 3.3 分级响应 graded I response 按火警和应急救援分级规定进行灭火作战编成和力量调派的行动 3.4 协同作战 coordinated fire fighting 根据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各方参战力量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的作战行动。 4总则 4.1高层建筑火灾扑救行动坚持“救人第一,科学施救”的指导思想 4.2高层建筑火灾扑救行动应遵循“预案支撑,分级响应;以固为主,固移结合;内攻为主,攻防并举”的 原则。 4.3高层建筑火灾扑救行动应视情成立火场总指挥部,由当地政府统一领导,公安消防部队具体组织 和指挥,其他单位协同作战,单位技术人员和专家提供技术支撑 4.4高层建筑火灾扑救行动应加强针对登高、供水等作战环节的战勤保障工作。 1 XF/T 1191—2014 4.5公安消防部队应针对辖区不同类型的高层建筑制定相应类别的灭火作战预案,并进行熟悉和 演练。 4.6公安消防部队应熟悉辖区内高层建筑的固定消防设施的分布、安全出口位置、安全疏散路线等,消 防员应掌握建筑固定消防设施的操作方法。 5扑救行动 5.1接警出动 5.1.1消防指挥中心应按照火警受理程序和方法,及时准确受理火灾报警。 5.1.2应根据报警信息作出初步判断,结合高层建筑灭火作战预案实施力量调集,加强举高消防车、大 功率水罐消防车、压缩空气泡沫消防车和供气消防车等车辆的调集。 5.1.3根据火情变化,适时调度增援力量。 5.1.4视情调集公安、供水、供电、供气、医疗救护、建筑、工程、航空等力量到场。 5.1.5消防指挥中心应与报警人保持联系,了解火场情况;与出动力量保持通信,传达指挥员的命令和 相关信息。 5.2战斗准备 5.2.1首批力量应根据火场情况,采取下列适当的战斗展开形式: a) 准备展开。从建筑外部看不到燃烧部位和火焰时,指挥员应在组织火情侦察的同时,命令参 战人员占领水源,将主要作战器材装备摆放在消防车前,做好战斗展开的准备, b)j 预先展开。从建筑外部能够看到火焰和烟雾时,指挥员应在组织火情侦察的同时,命令参战 人员携带作战器材装备接近起火部位,铺设水带干线,确定水枪阵地 c)全面展开。基本掌握火场的情况后,指挥员应确定作战意图,果断命令参战人员立即实施火 灾扑救行动。 5.2.2增援力量到场后,应主动请领任务,按照任务分工迅速开展扑救行动 5.3火情侦察 5.3.1 首批力量出动途中,应通过火灾方位的烟雾、火光等判断燃烧状态和火灾发展阶段;到场后,应 成立侦察组,了解建筑内部结构、功能情况,尽快查明着火部位,初步判定燃烧物质、燃烧范围、主要蔓延 方向、烟气流动方向;被困人员的数量、位置,可疏散抢救的途径等信息。 5.3.2宜组成若干个侦察小组,分区域、分阶段实施侦察。 5.3.3应结合火场实际情况选择以下侦察方法: a)外部侦察。观察高层建筑周围环境,建筑外部火势燃烧蔓延状态、毗邻建筑受威胁情况。 b) 询问知情人。向火灾单位负责人、安保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值班人员、目击者等询问火场详 细情况。 c) 通过消防控制室侦察。了解高层建筑固定消防设施运行情况,观察建筑内部的着火部位、火 势发展、人员被困以及作战人员行动等情况。 1(p 内部侦察。侦察人员深入高层建筑内部,侦察具体着火部位、火势蔓延方向、人员被困数量和 位置、燃烧物质和范围等。 e)1 仪器侦察。利用红外热像仪、测温仪、有毒气体探测仪、遥控飞机等仪器,确定火点及被困人 员的位置、建筑内的温度及烟气成分等。 f)查阅图纸。查阅高层建筑的平面图、面图、消防水源图和有关的数据资料,了解高层建筑内 部布局,出入口、通道及火势蔓延的主要方向。 2 XF/T 1191—2014 5.3.4应将现场情况及时报告给消防指挥中心、火场总指挥部或上级指挥员。 5.4火场警戒 5.4.1火场总指挥部或指挥员应统一组织,由消防、公安民警、武警或其他力量做好火场警戒。 5.4.2根据风力,着火建筑的火情、周边环境,确定警戒范围,划分不同的警戒区域;在风力较大的情况 下,应加强飞火监护。 5.4.3警戒人员应维护火场秩序,疏导围观群众,控制着火建筑的主要出人口,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火场。 5.4.4警戒人员应及时进行外部疏导,禁止无关人员及车辆进入火场;根据火场总指挥部或指挥员的 命令对火场周围道路实施交通管制 5.4.5警戒人员应佩戴标识,做好安全防护、警戒记录。 5.5疏散救人 5.5.1除确定内部无人的情况外,救援力量应成立疏散救人组,进人高层建筑对被困人员进行疏散和 救助。 5.5.2 增援力量到 场,应根据现场疏散救人任务增加疏散救人组,分楼层、区域实施救人。 5.5.3疏散救人组应利用建筑内应急广 “播系统便携武扩意器等进行语音疏导,通报火情信息,稳定被 困人员的情绪,引导被困人员疏散。 5.5.4疏散救人组应携带移动照明器具进入建筑内部,沿疏散通道铺设救生照明线,放置发光导向指 示标志;在可能引 1起迷路的重点部 应派专 人值守指被困次员沿正确路线撤离。 5.5.5疏散救 组应根 据高层建 势剪 延情况送层遂间仔细搜索被困人员, ,并采用背、抱、抬等救 援方法,迅速使 脱离危险区域 5.5.6疏散救 组可利用消防电梯、疏散楼梯和阳台等疏散救人 5.5.7疏散救人 组可利用举高消防车、绳紫、缓 机器人、软梯和消防梯等救人;也 可使用直升机实 施救人 5.5.8紧急情况 下,可将 人员引导、疏散至高层 建筑的避难场所或其他安全区域;也可在相对安全、不 易受烟火威胁的适当区域设置救援中转 5.5.9应将疏散出的人员弓导到地面安至区域,救出的人员应安置于地面通风良好,不影响作战,便于 急救的安全区域。 5.5.10侦察组根据任务完成的情况可转换成疏散救人组。 5.6灭火 5.6.1消防力量到场后,应根据高层建筑火场情况,科学合理使用作战力量,控制火势蔓延,适时扑灭 火灾。 5.6.2 应充分利用以下固定消防设施: a) 启动水喷淋和消火栓等灭火系统; b) 适时启闭着火区域及周边的防火分隔设施; c) 利用水泵接合器向室内管网加压供水。 5.6.3应采用消防装备控制火势和灭火: a) 利用消防电梯、举高消防车、消防梯、疏散楼梯、室外楼梯、疏散阳台等迅速进入相应楼层; b) 利用室内消火栓或垂直铺设水带设立水枪阵地,阻止火势水平蔓延;依托防烟楼梯间设置水 枪阵地,阻止火势垂直蔓延; c) 高层建筑外部可用举高车、车载炮等阻止火势向上层蔓延; 3

.pdf文档 XF-T 1191-2014 高层建筑火灾扑救行动指南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XF-T 1191-2014 高层建筑火灾扑救行动指南 第 1 页 XF-T 1191-2014 高层建筑火灾扑救行动指南 第 2 页 XF-T 1191-2014 高层建筑火灾扑救行动指南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04 16:10:11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