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59.080.20 FZ W42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FZ/T42007—2021 代替FZ/T42007—2014 生丝/氨纶包缠丝 Rawsilk/spandexwrappedyarn 2021-07-01实施 2021-04-19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FZ/T42007—202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FZ/T42007—2014《生丝/氨纶包缠丝》,与FZ/T42007—2014相比,主要技术变化 如下: 一调整了相关的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2014年版的第2章); 增加了“名义包缠度”术语和定义(见3.3,2014年版的3.1); 修改了标记方法(见4.2,2014年版的4.2); 修改“物理指标”为“内在质量”(见5.2,2014年版的5.2); -调整了包缠度偏差率和包缠度变异系数、断裂强度的考核要求(见5.2,2014年版的5.2); 一调整了“落沿”的批注数量,删除了“成型不良”中“落沿”(见5.3,2014年版的5.3); 调整了抢度试验仪的夹距(见6.4.4.2,2014年版的6.4.4.2); 删除了“每只简管内壁应贴标志”,“纤维含量”修改为标志于箱外,删除了箱内应附“检验证书” 的要求(见8.2,2014年版的8.2)。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丝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0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蒙山金富春新材料有限公司、浙江丝绸科技有限公司、淄博大染坊丝绸集团 有限公司、四川安泰董丝绸集团有限公司、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浙江丝绸科技有限公司临安织造 分公司、绍兴妙梦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杭州海关技术中心、湖州浙丝二厂有限公司、浙江省轻工业品质量 检验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伍冬平、盛建祥、刘芙蓉、孙锦华、文朝钧、蔡仪新、张金珍、俞丹、陈美丽、 潘璐璐。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发布情况为: —FZ/T42007—2001、FZ/T42007—2014。 I FZ/T42007—2021 生丝/氨纶包缠丝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包缠方式为单包、双包的生丝/氨纶包缠丝。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798—2008生丝试验方法 GB/T2910(所有部分)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 GB/T2543.1 纺织品纱线抢度的测定第1部分:直接计数法 GB/T3916 纺织品卷装纱单根纱线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CRE法) GB/T4743—2009 纺织品卷装纱绞纱法线密度的测定 GB/T6529 纺织品 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GB/T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8693 纺织品纱线的标示 GB/T29862 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标识 FZ/T01057(所有部分)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 FZ/T01095 纺织品多 氨纶产品纤维含量的试验方法 3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生丝/氨纶包缠丝 rawsilk/spandexwrappedyarn 以氨纶长丝为芯丝,通过包缠工艺,把生丝呈螺旋状包缠于被牵伸的芯丝表面的复合丝。 3.2 包缠度wraptwist 生丝呈螺旋状包缠于芯丝表面的疏密程度。以每米的圈数表示。 3.3 名义包缠度declaredwraptwist;nominalwraptwist 生丝/氨纶包缠丝的标称或明示包缠度。 4规格标记 4.1 标记内容 4.1.1 原料线密度:以旦尼尔(denier)或分特克斯(dtex)为单位,简称"den"或“dtex”。 1 FZ/T42007—2021 4.1.2 丝线组合:外包丝/芯丝表示。 4.1.3 包缠方向:按GB/T8693规定执行。符号用“S”、“Z”表示。 4.1.4 包缠度:以每米的圈数(r/m)表示。 符号: 4.1.5 a)长丝符号:f。 b) 包缠丝加工符号:BC。 4.2 标记方法 按“丝线组合包缠方向包缠度包缠加工符号”排列顺序标示。其中,丝线组合中的原料按“原 料名称线密度长丝符号长丝根数”的顺序标记。如丝线组合原料为生丝/氨纶包缠丝,该原料按 上述方法标示后,需外加括号以示区分。 示例1: 生丝20/22den(22.2/24.2dtex)f2/氨纶20den(22.2dtex)f1Z1500BC 示例2: 生丝20/22den(22.2/24.2dtex)f2/L生丝20/22den(22.2/24.2dtex)f2/氨纶20den(22.2dtex)f1S1700BC)fl Z1300BC; 表示先以2根20/22den(22.2/24.2dtex)生丝以S向1700圈/m包缠于1根20den(22.2dtex)氨纶丝;然后以其作 芯丝,再用2根20/22den(22.2/24.2dtex)生丝以Z向包缠,包缠度为1300圈/m, 5要求 5.1[ 回潮率 5.1.1 公定回潮率 生丝/氨纶包缠丝的公定回潮率按各混合原料的公定回潮率和干燥质量实测比例,加权平均求得, 见式(1),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1) 100 式中: R生丝/氨纶包缠丝的公定回潮率; A,一一生丝的干燥质量实测混合百分比例; A2——氨纶的干燥质量实测混合百分比例; R,以百分率表示的生丝的公定回潮率; R2——以百分率表示的氮纶的公定回潮率。 注:生丝的公定回潮率为11.0%,氨纶的公定回潮率为1.3%。 5.1.2实测回潮率 生丝/氨纶包缠丝的实测回潮率不得低于7.0%,不得超过13.0%。 5.2内在质量 生丝/氨纶包缠丝的内在质量要求见表1。 2 FZ/T42007—2021 表1 生丝/氨纶包缠丝的内在质量要求 要 求 项 目 名义包缠度 优等品 一等品 二等品 纤维含量允差 按GB/T29862执行 线密度变异系数/% 2.5 3.5 5.0 ≤1000/m 8.0 10.0 11.0 包缠度偏差率?/% >1000r/m 7.0 9.0 10.0 ≤1000/m 3.5 4.5 5.5 包缠度变异系数/% >1 000/m 2.5 3.5 4.5 断裂强度/(cN/dtex)(gf/den) > 2.70 (3.05) 2.43 (2.75) 2.16 (2.45) 断裂强力变异系数/% ≤ 7.0 8.0 10.0 断裂伸长率/% > 20.0 19.0 18.0 断裂伸长率变异系数/% 10.0 11.0 12.0 双包的生丝/氨纶包缠丝的内、外层的包缠度偏差率、包缠度变异系数分别计算、定等,以所定出的较低等级为准。 5.3 外观质量 生丝/氨纶包缠丝的外观质量规定见表2。 表2 生丝/氨纶包缠丝的外观症点和批注数量 序号 疵点名称 疵点说明 批注数量/简 1 纤度混杂 同一批丝中混人不同规格的丝 1. 2 多根与缺根 外包丝比规定出现多根或缺根,长度在1.5m以上 2 3 主要疵点 无芯丝 芯丝缺少,长度在1.5m以上 1 4 断丝 丝简中存在一根及以上的生丝或氨纶断丝 2 污染丝 丝筒中有明显油污丝或其他污渍达3处以上 2 丝筒一端丝条跳出,其丝弦长度30mm以上 8 9 落沿 7 成型不良 成筒花纹不匀,丝条有缩曲、包边、塌边等 6 般斌点 8 粒结 包缠过程中,由于张力不匀及振动,使丝条表面产生小颗粒 6 9 夹带杂物 丝筒中夹带飞花、废丝及其他杂物 4 5.4 定等规定 5.4.1 生丝/氨纶包缠丝的等级以批为单位,依其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的检验成绩分为优等品、一等 品、二等品。低于二等品者为等外品。 5.4.2 生丝/氨纶包缠丝的内在质量按表1,以最低一项定等;若有一项低于二等品,则定为等外品。 5.4.3 生丝/氨纶包缠丝的外观质量按表2,主要疵点一项及以上,或一般疵点两项及以上超出批注数 量者为等外品。 5.4.4 生丝/氨纶包缠丝最终等级以批为单位,若外观质量检验为二等品者以内在质量检验成绩最低 3 FZ/T42007—2021 一项定等;若外观质量检验为等外品,则最终等级为等外品。 6试验方法 6.1抽样 6.1.1 抽样方法 6.1.1.1 品质检验用样丝 受检丝在外观检验的同时,抽取品质检验用样丝10筒。抽样时应遍及箱内的不同部位,上层5筒、 下层5简。每箱限抽一简,待品质检验结束后,将样简放回原箱。 6.1.1.2 重量检验用样丝 在任意4箱中抽取重量样丝各1简,共4筒,每筒从表层剥取约100g用作重量检验用丝,然后将 筒做出标记后放回原箱。 6.1.2抽样数量 重量及品质检验用样丝抽样数量见表3。 表3抽样数量 检验项目 样丝份数 每份样丝筒数 重量检验 2 2 品质检验 1 10 6.2 重量检验 生丝/氨纶包缠丝的重量检验按GB/T1798一2008中4.1执行,公定回潮率按本标准5.1执行。 6.3纤维含量检验 按GB/T2910、FZ/T01057以及FZ/T01095的规定执行。 6.4品质检验 6.4.1检验环境条件 生丝/氨纶包缠丝的线密度、包缠度、断裂强度与断裂伸长率检验应在GB/T6529规定的标准大气 条件下进行,样品应在上述条件下调湿平衡后方可进行检验。 6.4.2 外观检验 6.4.2.1 设备 6.4.2.1.1集光装置:光源装在集光灯罩内,以一定的距离使光线柔和地照射到丝筒上,其照度为4501x ~5001x; 6.4.2.1.2 检验台。 4 FZ/T42007—20

.pdf文档 FZ-T 42007-2021 生丝-氨纶包缠丝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FZ-T 42007-2021 生丝-氨纶包缠丝 第 1 页 FZ-T 42007-2021 生丝-氨纶包缠丝 第 2 页 FZ-T 42007-2021 生丝-氨纶包缠丝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08 23:17:06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