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MT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准 MT/T1171—2019 煤矿井下浮游粉尘浓度检测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floating dust detection for undergroud coal mine 2018-12-29发布 2019-07-01实施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发布 MT/T 1171—2019 目 次 前 花丽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测尘点 5 粉尘浓度的测定 6 检测周期 报告内容 7 附录A (规范性附录)直读式测尘仪器和粉尘浓度传感器的校正方法 附录1B3 (资料性附录)报告内容及格式 MT/T 1171—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GB/T1.1一2009K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进行编写。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穿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街中国媒炎工业协会科技发展部提出 本标准由煤炎行业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粉尘防治及设备分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煤科工集固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因川省煤炭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霍州 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荫金君、王寿全、李德文、余玉江、李慎举、张小涛、王树德、伍厚荣、背牵、郭胜 均、郑、黄金星、张小康。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n MT/T 1171—2019 煤矿井下浮游粉尘浓度检测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矿井下浮游粉尘浓度检测的术语和定义、测尘点、粉尘浓度的测定、检测周期和报 告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煤矿井下浮游粉尘浓度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粉尘果样器 96021/ GBZ./T 192. 1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 GBZ/T 192.2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 MT/T 163 直读式粉尘测量仪表通用技术条件 MT/T 1102 煤矿用粉尘浓度传感器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作业场所 workplace 劳动者从事职业活动面需要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 3. 2 测尘点 work site for measuring dust 受粉尘污染的作业场所中需进行粉尘浓度监测的地点。 3. 3 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concentration-time weighted average 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0h工作周的平均接触浓度。 3. 4 短时间环境浓度 fshort time environmental dust concentration 指作业场所作业时的短时(1h之内)浮游粉尘平均浓度。 3. 5 环境粉尘浓度 environmental dust concentration 指作业场所环境中的总粉尘浓度和呼吸性粉尘浓度。 3. 6 接触粉尘浓度 exposure dust concentration 指个体呼吸性粉尘采样器测定的呼吸性粉尘加权平均浓度。 4 测尘点 +. 1 测尘点的选择场所 采煤工作面、据进工作面和其他有粉尘产生的作业场所。 1 MT/T 1171—2019 4. 2 测尘点的选择原则 测全点的选择原则如下: a ) 测尘点应设在作业人员经常操作和停留的地点: b) 测尘位置应选择在接尘人员经常操作和停留的地点.且在呼吸带的位置,有风流影响时,一般 应选择在作业地点的下风侧或间风侧: 移动产尘点的测尘位置应位于生产活动中有代表性的地点.或将测尘仪器架设于移动设备上。 ) 4. 3 测尘点要求 4. 3. 1 滤膜采样称重法和直读式测尘法测尘点的选择 滤膜采样称重法和直读式测尘法测尘点见表1。 表1 煤矿井下作业场所测尘点的选择和布置要求 类别 生产工艺 测生点布霄 司机操作采煤机、打眼、人工落弹及据焊 工人作业地点 采焊工作面 四风巷累工作面10m~15m处,距宽版1.5m~ 多工字同时作业 2.0m.期巷帮不小于0.5m 司机提作据避机、打眼、装岩(媒),谨喷支护 工人作业地点 掘进工作面 距掘进头10m~15m月风测,距底版 1. 5 m~ 多工序同时作业(爆破作业除外) 2.0 m-距卷帮不小于0.5m 其继场所 翻端笼作业、卷道维修、转载点 工人作业地点 4. 3. 2 粉尘浓度传感器连续监测法测尘点的选择 粉尘浓度传感器安装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 采煤工作面.安装位置应选择在工作面回风卷距工作面出口10m~15m范围内: b) 机据工作面,安装位置应选择在掘进面迎头后方回风侧10m~15m范围内: c) 炮据工作面.安装位置应选择在距掘进头后方100m~150m范围内: d) 其他作业场所.安装位置按表1的要求选择。 5 粉尘浓度的测定 5. 1 测定内容 测定内穿如下: a) 环境粉尘浓度测定:对所有粉尘作业场所均应在本标准4规定的周定点测定其环境粉尘浓度: b) 接触粉尘浓度测定: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人员配带个体呼吸性粉尘采样器测定接触粉尘浓度, 对流动性较大的工人宜采用个体呼暖性粉尘采样器测定其接魅粉尘浓度, 5.2 测定方法 5. 2.1 测定方法的择 测定方法选择如下: a ) 一个工作册连续滤股采样称重法适用于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测量: b) 短时大流量滤膜采样称重法适用于短时间环境粉尘浓度测量; ) 直读式测尘法适用于短时间环境粉尘浓度测量: d ) 粉尘浓度传感器连续监测法适用于环境粉尘浓度连续测量。 注;本标准现定滤膜采样称重法为基本方法,其能仪器测定份生谦度时.应以本方法为基准进行较验, 5.2. 2 滤膜采样称重法 滤膜采样称重法测定粉尘浓度按GBZ/T192.1和GB7./T192.2的规定进行。 2 1171—2019 MT/T 5. 2. 3 直读式尘法 直读式测尘法测定浮游粉尘浓度前应用滤膜采样称重法校正其精确度,校正方法见附录A。直读 式测尘法测定浮游粉尘浓度完成后直接读取显示值。 5. 2. 4 粉尘浓度传感器连续监测法 粉尘浓度传感器连续监测法测定浮游粉尘浓度前应用滤膜采样称重法校正其精确度.校正方法见 附录A。粉尘浓度传感器连续监测法测定浮游粉尘浓度点按读取监控系统的监测数据。可根据煤矿企 业工班划分.读取每个工班的浮游粉尘浓度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 5. 3 测定仪器的要求 测定仪器应山国家法定单位检验合格且在有效期内.并符合表2的规定要求。 表 2 测定仪器的要求 测量范 较准同期 仪器类型 基本要求 ng/m % 年 粉生果祥器 符合(GB/T20964的现定 不限 ± 10 - 点读式测生仪 符合MT/T163的境定 α ~1 000 ± 10 1 呼吸性粉生 符合GB/T20964的现定 00 [ ~0 ± 153 - 个体果样器 粉生浓度传感器 符合MT/T1102的现定 0 ~ 1 000 ± 15 0. 5 6 检测周期 各测尘点的粉尘浓度检测周期见表3。 表 3 煤矿井下作业测尘点粉尘浓度检测周期 检测周期 生产 生产工艺 测尘点布置 环境粉尘浓度 按触粉尘 跑点 浓度 总粉尘 呼吸性份尘 同阻带作采煤机、打眼、人工落焊 工人作业地点 每月2次 每月1次 3个月1次 及搭煤 笨煤工 作面 同风卷距工作面10m~ 每月2次 每月1次 3个月1次 多工序同时作业 15 m处 同机举作据进提、打联、装常(媒) 工人作业地点 每月2次 每月1次 3个月1次 混喷支护 掘进工 作面 距抵逆头10m~15m同 3个月1次 多工序同时作业(煤破作业除外) 每月2次 每月1次 风侧 其他场所 翻碟笼作业、巷道维修,转载点 工人作业地点 每月2次 每月1次 6个月1次 7 报告内容 报告内容与格式参照附录B。 MT/T 1171—2019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直读式测尘仪器和粉尘浓度传感器的校正方法 将直读式测尘仪器或粉尘浓度传感器和滤膜粉尘采样器的粉尘吸人口.置于同测点、同高度、同方 向-进行同步采样。两仪器粉尘吸入口的中心间距不得大于10cm。 按下式计算该作业场所粉尘浓度转换系数: R 式中; K粉尘浓度转换系数: C果样器测定的粉尘质量浓度,单位为老克每立方米(m/m): K一被校准仪器测定的质量浓度,单位为老克每立方米(mg/m)。 对同一种生产性粉尘.应在实际可能的浓度范围内.近似均勾地选取不同浓度下采集的12个以上 有效样品进行测量.将采样器测定的粉尘质量浓度和直读式测尘仪器或粉尘浓度传感器测定的质量浓 度进行相关分析.并确认线性关系具有显著性(P<0.01)后.再计算各样品浓度转换系数的均值作为该 种粉尘的浓度转换系数,测量结果柔以K即为校正值, 4

.pdf文档 MT-T 1171-2019 煤矿井下浮游粉尘浓度检测技术规范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MT-T 1171-2019 煤矿井下浮游粉尘浓度检测技术规范 第 1 页 MT-T 1171-2019 煤矿井下浮游粉尘浓度检测技术规范 第 2 页 MT-T 1171-2019 煤矿井下浮游粉尘浓度检测技术规范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16 01:03:48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