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39.040.20 QB 分类号:Y11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1540-2020 代替QB/T1540-2005 钟用黄铜线 Brass wire stocks for clocks 2020-08-31发布 2021-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QB/T1540-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是对QB/T1540一2005《钟用黄铜线》的修订,与QB/T1540一2005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 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2,2005年版的2); 修改了“按状态分类”要求(见3.1.3,2005年版的3.1.3); 修改了黄铜线的极限偏差和圆度要求(见表3,2005年版的表3); -将原标准中“机械性能”条标题修改为“力学性能”(见4.3、5.3,2005年版的4.3、5.3); 修改了“外观”要求(见4.4.2,2005年版的4.4.2); 修改了“残余应力”试验方法(见5.6,2005年版的5.6)。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钟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60)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西安轻工业钟表研究所有限公司、深圳金霸王精密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市泰坦时 钟表科技有限公司、漳州市恒丽电子有限公司、石狮市文豪电子塑胶有限公司、漳州市英姿钟表有限公 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田景志、陈斌、朱继华、尹小余、何光先、樊伟群、邵跃明、蓝丽萍、郑国庆、 洪小兰、庄嫚艺。 本标准代替了QB/T1540一2005,原QB/T1540一2005《钟用黄铜线》废止。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QB/T1540-2005; QB/T15401992; QB877-1983。 QB/T1540-2020 钟用黄铜线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钟用黄铜线(以下简称“黄铜线”)的分类、规格和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 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制造钟表零件用黄铜线,仪器仪表等日用机械行业亦可参照使用。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8.1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GB/T4340.1 金属材料维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 GB/T5121.1 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1部分:铜含量的测定 GB/T8888 重有色金属加工产品的包装、标志、运输、存和质量证明书 GB/T10567.1 铜及铜合金加工材残余应力检验方法硝酸亚汞试验法 GB/T10567.2 铜及铜合金加工材残余应力检验方法氨薰试验法 GB/T10610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表面结构轮廓法评定表面结构的规则和方法 GB/T29094 铜及铜合金状态表示方法 3分类、规格和标记 3.1分类 3.1.1按牌号分 黄铜线按牌号分类如下: -H62; -H68。 3.1.2按状态分 黄铜线按GB/T29094规定的状态分类如下: 特硬:H06; 硬:H04; -1/2硬:H02。 3.2规格 黄铜线产品基本尺寸见表1。 表1基本尺寸 单位为毫米 直径 长度 0.20,0.30,0.50,1.00,1.50,2.00,2.20,2.50,3.00,3.50,4.00 ≥4 000 注:如有其他要求,由供需双方商定。 3.3标记 黄铜线产品牌号标记为: 1 QB/T15402020 HOO 口 采用标准编号 直径(单位为毫米) 级别(A级、B级、C级) 状态 牌号 示例: 用牌号为H62制成的硬态、直径为1.0mm、直径极限偏差为B级的黄铜线,标记为: 线H62H04B级Φ1.0QB/T1540-2020 要求 4 4.1化学成分 黄铜线的化学成分应符合表2规定。 表2化学成分 单位为% 杂质成分 主要成分 牌号 铜(Cu) 锌(Zn) 铁(Fe) 铅(Pb) 磷(P) 锑(Sb) 铋(Bi) 总含量 H62 60.5~63.5 余量 0.01 0.005 0.002 0.50 0.15 0.08 余量 H68 67.0~70.0 0.10 0.03 0.01 0.005 0.002 0.30 4.2外形 黄铜线的直径极限偏差、圆度应符合表3规定。 表3 极限偏差、圆度 单位为毫米 极限偏差 圆度 直径范围 B级 C级 A级 0 0 0 0S0> 0.020 0.025 -0.040 0 0 0 >0.50~1.00 0.030 0.040 ~0.045 ≤50%直径公差 0 0 0 >1.00~3.00 -0.040 0.050 -0.060 0 0 0 >3.00~4.00 0.050 0.060 -0.080 4.3力学性能 4.3.1黄铜线的维氏硬度应符合表4规定。 2 QB/T 1540—2020 4.3.2黄铜线的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应符合表4规定。 4.4外观 4.4.1黄铜线表面应平整、光滑,不应有裂纹、起皮、折叠、拉痕、气孔、夹杂和绿锈等缺陷。 4.4.2黄铜线表面局部轻微划伤、凹坑、压入物、斑点等缺陷,面积应不大于表面积的10%,深度应 不大于直径公差的50%。 4.4.3黄铜线表面粗糙度应符合表4规定。 表4力学性能 维氏硬度 抗拉强度Rm 断后伸长率A 表面粗糙度Ra 状态 (HV) /MPa / (%) /μm H06 >160 685~930 tOH >140~160 585~785 ≤3.2 H02 >110~140 340~540 ≥10 4.5断口 黄铜线断口应教密,无明显裂纹、分层、气孔和夹杂 4.6残余应力 黄铜线不应有在加工过程中产生材料变形的残余应力。 5试验方法 5.1化学成分 黄铜线中铜的化学成分按GB/T5121.1的方法进行测试。 注:杂质成分可不作分析,但总和需符合规定值。 5.2外形 黄铜线的直径极限偏差和圆度用分度值为0.001mm的千分尺测量。 5.3力学性能 5.3.1黄铜线的硬度试验用维氏硬度计,按GB/T4340.1-的方法进行。 5.3.2黄铜线的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试验用拉力试验计,按GB/T228.1的方法进行。 5.4外观 5.4.1外观以正常视力目测检查。 5.4.2表面粗糙度以正常视力用比较法目测检查,必要时用轮廓仪按GB/T10610的方法测量。 5.5断口 将黄铜线横断面锯切小于直径1/3的缺口后冲断,以正常视力检查断口 5.6残余应力 残余应力试验推荐采用氨燕试验方法。氨燕试验方法按GB/T10567.2的规定进行,硝酸亚汞试验方 法按GB/T10567.1的规定进行。 6 检验规则 6.1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见表5。 3 QB/T1540—2020 表5检验项目 序号 检验项目 要求 试验方法 出厂检验 复验 化学成分铜含量 1 4.1 5.1 V V 2 直径极限偏差 4.2 5.2 3 圆度 4.2 5.2 V 4 维氏硬度 4,3.1 5.3.1 5 抗拉强度 4.3.2 5,3.2 V 6 断后伸长率 4.3.2 5.3.2 外观 4.4.14.4.2 7 5.4.1 V 8 表面粗糙度 4.4.3 5.4.2 V 9 断口 45 5.5 10 残余应力 4,6 5.6 V 注1:“”为检验项目, 一”为不检项目。 注2:“出厂检验”为供方进行,“复验”为需方进行 注3:“断口”有争议时为复验项目 6.2组批 黄铜线应以批作为一个检验(验收)单位,每批应由同一规格、同一牌号、同一状态组成。 6.3抽样 取1个试样。 6.3.2力学性能、断口、残余应力检验,在每批产品中各取两个试样。 6.3.3外观、外形检验,每批产品全部检验。 6.4合格判据 6.4.1被检样品全部项目检验合格,则该批产品检验合格。 6.4.2被检样品如有1项不合格,应从同批产品中加倍抽样,对不合格项目进行二次检验,二次检验 中若有1项不合格,则该批产品不合格。 6.5检验后处置 6.5.1出厂检验后对判不合格批的产品可进行逐卷检验,检验合格产品可单独编批验收。 6.5.2复验后的处置由供需双方商定。 7标志、包装、运输、购存 7.1包装 黄铜线应用防潮纸、麻布包紧,捆扎牢固。 7.2标志、运输、贮存 黄铜线的标志、运输、贮存按GB/T8888的有关规定执行。
QB-T 1540-2020 钟用黄铜线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16 07:51:51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