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75.020 SY E 12 备案号:65543—2018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6111—2018 代替SY/T6111-—2007 气田开发调整方案编制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forpreparing ofdevelopmentadjustmentplanforgasfield 2018-10-29发布 2019-03-01实放 国家能源局 发布 SY/T6111—2018 目 次 前言 I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气田开发调整方案编制原则 4 气田开发调整方案编制任务 5 气田开发调整方案编制内容 5.1 气田概况 5.2 开发方案执行效果评价 5.3 气藏地质特征描述 5.4 气藏动态特征描述 5.5 气藏剩余储量分布描述 5.6 气藏工程调整方案 5.7 钻采工程调整方案 5.8 地面工程调整方案 5.9 健康、安全、环境调整方案 5.10 经济评价和调整方案优选 5 5.11 制订开发调整方案实施要求与进度安排 5 气田开发调整方案报告 6 5 6.1 报告内容 6.2 附件 6.3 附表册 6 6.4 附图册 SY/T6111—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将标准名称改为《气田开发调整方案编制技术要求》,在第1章、第3章、第4章、第5章 中也做了相应改动; -增加了范围,适用于火成岩、变质岩气田(见第1章); 一将规范性应用文件进行了更新(见第2章); 修改了气田开发调整方案编制原则内容(见第3章); 修改了气田开发调整方案编制任务内容(见第4章); 将“勘探简况”和“开发简况”合并,重新修改为“勘探开发历程”,增加了试采简况内容 (见5.1); 将“气田开发调整方案的依据及调整对象和目的”修改为“开发方案执行效果评价”,并修 改了方案执行简况、开发效果评价内容(见5.2); 将重建气藏地质模型内容调至气藏地质特征描述部分(见5.3); 将“气藏生产动态特征分析”修改为“气藏动态特征描述”,并修改了气藏动态特征描述内 容(见5.4); 将建立气藏预测模型内容调至气藏动态特征描述部分(见5.4); 将“气藏储量复算和剩余储量分布”修改为“气藏剩余储量分布描述”,并修改了气藏剩余 储量分布描述内容(见5.5); 增加了采收率标定及可采储量计算内容(见5.5); 修改了气藏工程调整方案编制内容(见5.6); 修改了钻采工程调整方案编制内容(见5.7); 修改了地面工程调整方案编制内容(见5.8); -增加了健康、安全、环境调整方案编制内容(见5.9); 修改了经济评价和调整方案优选内容(见5.10); 增加了老井措施计划安排、老井产量调整与综合管理等内容(见5.11); 修改了气田开发调整方案报告内容(见第6章); 增加了风险分析内容(见6.1)。 本标准由油气田开发专业标准化委员会(SAC/TC07)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义成、邓惠、徐伟、高奕奕、杨柳、罗文军。 本标准代替了SY/T6111-2007。 SY/T6111—2007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SY/T 6111—1994。 II SY/T6111—2018 气田开发调整方案编制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气田开发调整方案编制的内容、方法与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碳酸盐岩、碎屑岩、火成岩、变质岩气田开发调整方案的编制。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6979 天然气藏分类 DZ/T0217 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 SY/T5615 石油天然气地质编图规范及图式 SY/T6098 天然气可采储量计算方法 SY/T6101 凝析气藏相态特征确定技术要求 SY/T6106 气田开发方案编制技术要求 SY/T6177 气田开发方案及调整方案经济评价要求 气田开发调整方案编制原则 气田开发调整方案编制原则应包括: 合理利用天然气资源; 提高气藏采收率和经济效益; 一调整后的开发技术指标合理可靠; 达到安全环保相关要求。 4气田开发调整方案编制任务 开展气藏描述,评价气田开发效果,分析存在问题与开发潜力;确定开发调整目标和原则,论证 调整主体技术可行性;以提高气藏采收率和经济效益为目标,优化调整工作量,完善相关环保措施, 并预测调整后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5 气田开发调整方案编制内容 5.1 气田概况 5.1.1 地理与交通 气田所处地理位置、交通状况、环境状况。 1 SY/T6111—2018 5.1.2区域地质 气田所处沉积盆地、大地构造单元及位置。 5.1.3勘探开发历程 气田的勘探开发历程包括: a)勘探历程:包括地震、钻井、测井、测试、取心、分析化验等工作量以及储量申报情况; b)试采简况:包括试采时间、试采井数、试采层段、产量和压力、储层改造、采出程度等情况; c)开发历程及现状:包括投产时间、开发装置、生产井数、见水井数、压力、产量变化、流体 性质、动用储量、采出程度、气田水处理、动态监测、管输能力等情况。 5.2开发方案执行效果评价 5.2.1 气田开发方案执行简况 开发方案执行简况包括: a)开发方案要点; b)开发方案执行情况,包括产能建设、动态监测、开发投资、研究工作等情况; c)实际开发工作量与方案设计工作量对比分析。 5.2.2气田开发效果评价 气田开发效果评价包括: a)开发单元、层系、井型井网等开发技术对策的适应性评价, b)钻井工艺、采气工艺、地面集输工艺以及健康、安全、环境等适应性评价; c)开发实际技术指标与开发方案技术指标对比分析: d)分析气田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e)提出开发调整方向和目的。 5.3气藏地质特征描述 5.3.1构造特征描述 开展构造特征描述,包括圈闭、断裂、微构造等描述。 5.3.2储层特征描述 开展储层特征描述,包括沉积微相、隔夹层纵横向变化、储层分布、储层连续性、裂缝发育特 征、储量分级等描述。 5.3.3流体性质及分布描述 开展流体性质及分布描述,包括流体组分、流体分布特征等描述,若为凝析气藏,需按照SY/T 6101编制储层凝析气相图,分析不同阶段凝析气相态特征及影响因素。 5.3.4压力、温度特征描述 核算气井不同阶段地层压力、压力梯度、压力系数及地层温度与地温梯度,分析气藏压力及温度 分布特征。 2 SY/T6111—2018 5.3.5重建气藏地质模型 根据气藏地质特征描述,重建气藏地质模型。 5.4气藏动态特征描述 5.4.1生产动态特征描述 分析气井和气藏油、气、水产量和压力变化特征。对于凝析气藏,分析注气效果、流体的分布特征。 5.4.2渗流及产能变化特征描述 气藏渗流及产能变化特征描述包括: a)气藏渗流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b)气井产能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研究,评价增产措施效果。 5.4.3压力变化特征与连通关系描述 静、动态资料相结合,分析气藏压力变化特征,开展气藏连通关系描述。 5.4.4地层水活动规律描述 分析气井产水量、水气比变化特征,研究气藏水体能量大小、水侵通道、水侵方向、水侵类型, 水体台升情况,明确气藏水侵规律,分析和预测水侵对气藏开发效果的影响。 5.4.5气藏类型 按GB/T26979、SY/T6098确定气藏类型。 5.4.6建立气藏预测模型 根据气藏动态特征描述,在重建地质模型的基础上,开展生产历史拟合,建立气藏预测模型。 5.5 气藏剩余储量分布描述 5.5.1 气藏储量评价 气藏储量评价包括: a)按DZ/T0217核算气藏地质储量; b)按SY/T6098计算气藏动态储量; c)利用气藏动态预测模型,计算气藏储量: d)开展储量评价。 5.5.2剩余储量分布描述 静、动态方法相结合,精细描述气藏剩余储量分布,分析气藏储量动用状况和开发潜力。 5.5.3采收率标定及可采储量计算 按SY/T6098重新开展采收率标定及可采储量计算。 3

.pdf文档 SY-T 6111-2018 气田开发调整方案编制技术要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SY-T 6111-2018 气田开发调整方案编制技术要求 第 1 页 SY-T 6111-2018 气田开发调整方案编制技术要求 第 2 页 SY-T 6111-2018 气田开发调整方案编制技术要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16 21:56:29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