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40 B61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 36/ T 776—2014 光皮树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lantation on Cornus wilsoniana 文稿版次选择 2014 - 03 - 17 发布 2014 - 05-05 实施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6/ T 776 —2014 I 目 次 前言 ............................................................. ................... 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造林地选择 ........................................................ ................ 1 4 造林模式 ......................................................... ................. 1 5 造林整地 ......................................................... ................. 1 6 造林技术 ......................................................... ................. 2 7 抚育管理 ......................................................... ................. 3 8 检查验收 ......................................................... ................. 4 9 造林技术 档案建立 ..................................................... ............. 4 DB36/ T 776 —2014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江西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江香梅、肖复明、徐海宁、章挺、朱恒、宋晓琛、温强、龚斌、戴小英、周文 才、付宇新、徐福华、于宏等。 DB36/ T 776 —2014 1 光皮树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光皮树栽培的造林地选择、造林模式、造林整地、造林技术、抚育管理、检查验收、 造林技术档案建立等。 本标准适用于江西省光皮树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3 造林地选择 海拔600m以下的山地、丘陵、岗地、旱作地或四旁地,土层60cm以上、土质疏松、肥沃湿润、排水 良好、光照充足、坡度平缓,pH5.0~pH7.5的壤土、沙壤土。不宜在低洼积水处造林。 4 造林模式 根据培育目标、立地条件、林地植被情况和造林主体意愿确定造林模式。 4.1 材用或材-果兼用模式 在坡度较大的林地上营造材用林或材-果兼用林。造林模式主要有: a)纯林模式; b)混交模式,如光皮树 ×闽楠,光皮树 ×杉木等; c)套种模式:在稀疏有林地上保留林地上原有大树、有较大生态和经济价值的中、小树,在林隙穴 植光皮树,形成混交林。 4.2 果用林模式 在坡度15 °以下的缓坡地。主要模式有: a)纯林模式; b)光皮树 ×苗木模式; c)光皮树 ×中药材模式; d)光皮树 ×农作物(花生、豆类、蓖麻、牧草)模式。可选择使用。 5 造林整地 DB36/ T 776 —2014 2 5.1 时间 在9~12月,应在造林前一周完成整地、挖穴、施肥、表土回填等。 5.2 整地方式 5.2.1 林地清理 清理采伐迹地上的杂灌、伐蔸等采伐剩余物,提倡机械清理,切碎后返回林地。有林地造林可按光 皮树栽植株数进行穴状或条状清理。 5.2.2 整地方式 海拔低、坡度小、宜间种林地,可采用全垦整地。海拔较高、坡度较大的采伐迹地或疏林地,宜采 用带垦整地,带距根据造林密度而定,一般为3m~4m,带面外高内低,带宽1.2m~1.5m。有林地或坡度大的林地,宜采用穴垦整地。四旁或旱作地可直接挖穴。 5.2.3 穴规格 1年生大田苗的穴规格以60cm ×60cm ×50cm为宜,容器苗穴规格以50cm ×50cm ×40cm为宜。 5.2.4 表土回填与基肥埋施 造林前2d~3d,完成表土回填和基肥埋施工作。先将表土回填10cm~15cm,每穴施枯饼肥0.5kg, 或复合肥0.10kg~0.15kg作为基肥,将回填表土与基肥充分混匀后,再在其上回填表土10cm~15cm。 6 造林技术 6.1 造林季节 1月上旬~2月下旬,选择雨前、阴天、小雨天或雨后天气造林。容器苗造林可延长到5月下旬前。 6.2 栽植密度 果用林初植密度宜小,株行距4m ×4m或3m ×4m,42株或56株/667m 2,早期间种或套种;材用林或材- 果兼用林初植密度宜大,株行距2m ×3m或2m ×4m,110株或83株/667m2。 6.3 苗木选择及配置 根据培育目标选择苗木品系进行配置。 6.3.1 材用林或材-果兼用林品系选择及配置 材用林或材-果兼用林可选择生长和材质性状优良的家系或无性系苗木造林,品系数不限,以多系 栽植为宜。 6.3.2 果用林品系选择及配置 果用林宜选择15个以上果实产量和油品质量高的家系或无性系,根据造林面积的大小,采用随机方 法,从每个品系的合格苗中抽取1株组成一个重复,每个重复的苗按一定设计随机取苗栽植,以降低自交机率。 6.3.3 苗木类型 DB36/ T 776 —2014 3 1年生大田裸根苗或容器苗。 6.4 栽植技术 应将苗木根系放在最后回填土的上面,分层覆土压实,做到根舒、苗正、土实,栽植深度为苗木根 颈处与地面齐平或略低于地面。上覆一层松土,培成馒头形。 不能降解的容器,其苗木需先脱去容器后栽植。 7 抚育管理 7.1 抚育 造林后2~3年需加强抚育管理。第1年抚育2次,第1次在5~6月,第2次在8~9月,全面割灌、锄草、 扩穴培土。第2年~3年每年割灌、锄草1~2次,根据需要培土。 7.2 施肥 造林后2~3年,采取穴状、环沟或纵沟方式施肥,每年春末夏初结合抚育施追肥,每穴施复合肥 0.2kg~0.3kg;冬季树木停止生长后可施一次冬肥,每穴施枯饼肥0.5kg~0.8kg,随树体增大施肥量酌量增加。 7.3 水分管理 在7月~10月高温、干旱季节,可采用喷灌、滴灌等方式适时适量补充水分,以利提高生长量和果 实产量。 7.4 树形管理 7.4.1 材用林 采用早期密植的方法,实现自然整枝,提高枝下高度;再通过及时疏(间)伐,培育大径材。 7.4.2 果用林 因树修剪,随枝作形,培养丰产矮化树形。树高1.2m~1.5m时进行截干定型,留4~5个主枝,每个 主枝留3~4个侧枝,保持树体高度4m~5m,结实层3.0m~3.5m。树体成形后,冬季需剪去徒长枝、纤弱枝、病虫枝、过密枝和枯枝,当年结果枝需适当重剪,以增加次年结果枝萌发数量。 7.4.3 材-果兼用林 材-果兼用林宜采取先培育材用树形,再培育宽大冠形的管理办法。 7.5 病虫害防治 常见的有烟煤病和红蜘蛛危害。 烟煤病是介壳虫的伴生病, 采取合理修剪、 提高透光度、 保护瓢虫等方法预防。 发病初期可用 0.3%~ 0.5%波尔多液, 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与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按1﹕1混合后的 600~800倍液, 于6月中旬、 7月上旬、 8月上旬等多雨时段各喷洒 1次;也可用 40%乐果乳剂 1000~2000倍液喷杀介壳虫 若虫,冬季或早春可用可喷洒 10~20倍的松脂合剂及 50%三硫磷乳剂 1500~2000倍液以杀死介壳虫。 红蜘蛛发生期每隔 15d喷1次40%乐果乳剂 2000倍液或 20%三氯杀螨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或两种药 液混合施用。

.pdf文档 DB36-T 776-2014 光皮树栽培技术规程 江西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6-T 776-2014 光皮树栽培技术规程 江西省 第 1 页 DB36-T 776-2014 光皮树栽培技术规程 江西省 第 2 页 DB36-T 776-2014 光皮树栽培技术规程 江西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31 01:58:06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