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01 B 16 武汉市地方标准 DB4201/T DB4201/T 432— 2013 油茶主要病害无公害防治技术规程 2013-01-05发布 2013-02-05实施 武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II 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 A、B、C为规范性附录 。 本标准由武汉市林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武汉市林业科技推广站 、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华中农业大学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柳艳军、王义勋、陈京元、赵秀云、杨泽新、唐岚、祁高富、宋红卫、刘元 杏、杜家斌、李睿、蔡明乾。 本标准首次发布。 DB4201/T 432—2013 1 油茶主要病害无公害防治技术规程 1 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油茶( Camellia oleifera Abel)主要病害防治技术规程的术语和定义,以及苗期、 成林期油茶主要病害的防治技术措施等内容和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武汉市油茶 生产上病害的防治 ,也供湖北 省其他油茶产区病害 防治参考执行 。 2 常用术语和定义 2.1 油茶( Camellia oleifera Abel) 指普通油茶,又称茶 籽树,常绿 小乔木,因其种子可榨油 (茶油)供食用而得名。 2.2 发病率(Incidence ) 指发病植株或植物器官(叶片、根、茎、果实、种子等) 占调查样本总数的比例,用百分率 (%)表示。 2.3 病情指数( Disease Index ) 表示病害危害的严重程度 ,根据计算公式计算出病害危害的严重程度。 2.4 危害程度( Damage Degree ) 林业有害生物对油茶所造成的实际或预测危害大小(统计单位有:枝梢被害率、病情指数、感病株率、 受害株率等) 。 2.5 经济阈值( Economic Threshold ) 指病害合理防治时机的一种病害密度指标 ,即病害达到某一密度 (病情)时应该采取 的控制措施 。 2.6 植物检疫( Plant Quarantine) 以法规为依据,通过法律、行政和技术手段,对生产和流通中的某些感染特定有害生物及其产品采取 禁止或限制措施。 2.7 2 无公害防治(Non -pollution Control ) 指防治措施对人、畜、禽、蜜蜂及有益昆虫安全无伤害,对生态平衡无破坏,由以抚育管理为主的营 林措施、以生物防治为主的调控措施、以物理防治为主的辅助措施和以化学为主的应急措施组成的防治体 系。 3 防治原则和防治目标 3.1 防治原则 以保护生态 环境和食品安全为出发点,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方 针,根据油茶病害的发生危害规律,合理利用植物检疫、林业措施、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等综 合治理,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和危害的良好生态环境,保持田间生态平衡,把病害的危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 3.2 防治目标 病害防治达到的控制标准: 炭疽病病情 指数控制在 10 以下;软腐病病情指数 10~15;烟煤病 病情指 数 10~20;根腐病病株率 5 %以下;半边疯病株率 3 %以下。 4 病情调查 4.1 踏查 踏查是沿着预定的路线进 行,通过有代表性的发病区( 在调查范围内分布比较均匀 )进行田间病情调 查。踏查路线之间的距离可自 250 m~1000 m 或者更大。 根据目测估计,可分轻、中、重三级,分别用“+” 、“++”、“+++”符号表示。分级标准因病害种类不同 而异。根腐病、半边疯用病株率表示危害程度,病株率 10 %以下为轻、 11 %~25 %为中、 26 %以上为重。 炭疽病、软腐病、烟煤病等叶果病害,用叶或果发病率表示危害程度,发病率5% 以下为轻、 6 %~15 % 为中、 16 %以上为重。病害分布情况以单株、成块、成片(0.3 公顷以上) 、大片( 1 公顷以上)四级记载。 4.2 详查 在踏查的基础上对病害进行专题调查,可 选取采用对角线式 、“Z”字式、平行线 式、棋盘式、 隔行式 或随机取样法。病害分布均匀的林地,可随机选取 5 %左右的样树做为调查对象。样点要均匀分布在调查 林地内。地形、土质和栽培管理不一致的林分,取样可适当多些。 4.3 病情统计 调查病株( 叶、果 )数 发病率( %)= —————————————— ×100% ……………… (1) 调查总株(叶、果)数 DB4201/T 432—2013 3 ∑(各病级株数× 该级代表数值 ) 病情指数 = —————————————————— ×100 ......…………... (2) 调查总株数× 最高一级代表数值 5 无公害防治技术 5.1 苗期病害防治 5.1.1 防治对象 油茶苗期病害主要有 炭疽病、根腐病 。 5.1.2 防治措施 5.1.2.1 植物检疫 在油茶种子、植株、穗条和叶芽等组 织器官调运时要严格抽样检查,经植物检疫部门认定后再确定是 否调运,严禁带菌种苗调运。 5.1.2.2 种子处理 播种前用 0.1 %高锰酸钾溶液、 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400 倍~500 倍液或 25 %多菌灵可湿性 粉 剂 1000 倍液等药液浸 种 10 分钟~ 15 分钟,晾干、催芽。 5.1.2.3 田间管理 适时清除杂草和病落叶, 适时排灌 ,控制湿度。病害 流行期,少施氮肥,苗木过密时,适当间苗。 5.1.2.4 药剂防治 炭疽病:在发生初期使 用解淀粉芽胞杆菌(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发酵菌液 50 倍~100 倍、农 抗 120 微生物杀菌剂 4 %果树专用型 600 倍、0.4 %低聚糖素 200 倍喷雾;也可使用大蒜液、穿 心莲、大叶柳、山苍子等进行生物防治。也可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使用 1 %等量式波尔多液 、2 5 %咪鲜胺乳油 800 倍~1000 倍液、50 %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400 倍~600倍液、25 %多菌灵可湿性 粉剂 1000 倍~1200 倍液喷雾 ,每 10 天~15 天喷雾 1 次,连续 2次~3 次。 根腐病:在油茶苗栽植前采用氟霜唑、氟啶胺和棉隆等进行苗床土壤处理。 发病期及时拔除病死株, 苗木根部用 5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400 倍液灌根,也可用 1 %硫酸铜液浇灌苗木根茎部或用熟石灰 撒在苗木根茎部及根际土壤内,每公顷用熟石灰 750 kg。 5.2 成林期病害防治 5.2.1 防治对象 油茶成林期病害主要有炭疽病、软腐病 、半边疯、烟煤病 。 5.2.2 防治措施 5.2.2.1 抚育管理 4 种植密度控制在 1110 株/公顷~ 1335 株/公顷。合理施肥,清洁油茶园,剪除病枯枝、摘除病果(叶) 。 结合秋、冬季全垦深挖, 将病落叶、病落果埋入土层(深度 15 cm)或集中烧毁。对过密 林进行合理 修剪。 5.2.2.2 药剂防治 炭疽病:在发生初期使 用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发酵菌液 50 倍~ 100 倍喷雾、 农抗 120 微生物杀菌剂 4 %果树专用型 600 倍、0.4 %低聚糖素 200 倍喷雾; 也可使用大蒜液、 穿心莲、 大叶柳、山苍子等进行生物防治。也可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使用 1 %等量式波尔多液 、25 %咪鲜胺乳 油 800 倍~ 1000 倍液、 5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400 倍~ 600 倍液、 25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0 倍~ 1200 倍液喷雾 ,每 10 天~ 15 天喷雾 1 次,连续 2 次~ 3 次。 但是在果实膨大期后要严格控制 化学农药的使用,防止造成农药残留,主要采用以解淀粉芽胞杆菌发酵菌液、农抗 120 、0.4 %低聚糖素、 大蒜液等为主的生物药剂进行防治。 软腐病:在发生初期使用解淀粉芽胞杆菌(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发酵菌液 50 倍~ 100倍喷雾; 也可使用 1 %等量式波尔多液 ,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000 倍~ 1500 倍液, 50 %多菌灵可湿性 粉 剂 1000 倍~ 1200 倍液喷雾 ,每 10 d~15 d喷雾 1 次,连续 2 次~ 3 次。但是在果实膨大期后要严格 控制化学农药的使用,防止造成农药残留,主要采用以解淀粉芽胞杆菌发酵菌液等为主的生物药剂进行防 治。 半边疯:病斑用小刀划破,涂抗菌剂( 402)药 200 倍液或 25 %多菌灵 200 倍~400 倍液,或用 1 % 等量式波尔多液涂刷病斑 。 烟煤病:该病以防治蚜虫和介壳虫等媒介昆虫为重点,可使用 无公害药剂花保 100倍~150倍液或 1 %苦参碱可溶性 液剂喷雾防治蚜虫和介壳虫 ;也可利用天敌黑缘红瓢虫、中华盾瓢虫等抑制介壳虫。夏 季用波美 0.

.pdf文档 DB4201-T 432-2013 油茶主要病害无公害防治技术规程 武汉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201-T 432-2013 油茶主要病害无公害防治技术规程 武汉市 第 1 页 DB4201-T 432-2013 油茶主要病害无公害防治技术规程 武汉市 第 2 页 DB4201-T 432-2013 油茶主要病害无公害防治技术规程 武汉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31 02:01:43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