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DB45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45/T2922005 茶黄螨测报调查规范 2005-10-10发布 2005-10-30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xx /Txxxxxxxx 前 言 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蔬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病虫害发生面积、种类、程度也相应增 多、加重。茶黄螨是蔬菜上的一种重要螨害,其发生严重影响蔬菜生产。测报调查是茶黄螨测报工作的 基础,为保证调查数据的准确性,提高测报准确率,特制定“茶黄螨预测预报调查规范”。 本标准在总结茶黄螨测报工作经验,对其发生消长规律,影响因子、为害损失、抽样技术等系统调 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测报调查规范。 本标准的附录A、B为资料性的附录,附录C为规范性的附录。 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植保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谢茂昌、黄成宇、王凯学、谢光瑜、张木新、李国刚、黄向荣、阳文军、杨再 豪 DB×× /T××××—×××x 茶黄螨测报调查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茶黄螨的调查与测报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广西境内茶黄螨的测报调查。 2系统调查 田间茶黄螨消长调查 从4月至9月选择当地主要受害作物1~2块田,300m/块,采取平行跳跃型取样法固定10点,每点2 株,然后在调查点内随机取20张嫩叶,每5天调查1次,将调查和计算结果填入表1。 表 1 菜田茶黄螨系统消长调查记载表 调查单位: 调查人: 年度 调查 有螨情况 作物名称 生育期 备注 日期 调查株数 有螨株数 有螨株率% 3大田普查 3.1发生情况普查 于5月至9月进行。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乡(镇)、村进行抽样,各类型田的调查块数应按当地其相应比 例确定。调查采取采取平行跳跃型取样法固定10点,每点5株,每株取新生叶1片~2片,调查螨量及为害 情况。调查结果记录入表2。 表2 菜田茶黄螨普查记载表 调查单位: 调查人: 年度 调查 作物 调查田 调查株 有螨株 有螨株 卷叶 平均卷叶 备 日期 名称 块数 (叶)数 (叶)数 (叶)率% 数 数 注 3.2 发生、为害级别区间划分见表3 表 3 茶黄螨发生、 为害级别区间划分表 项目 级(轻发生) 二级(中偏轻) 三级(中等) 四级(中偏重) 五级(大发生) 有螨株率(%) ≤10 10~25 25. 1~40 40. 1~60 >60 发生面积占总 二级以上 三级以上 种植面积的百 四级以上 ≥80 ≥20 ≥20 ≥20 ≥20 分比 DB×× /Tx×××-×x×x 3.3为害普查 防治结束或为害基本定局后进行。抽样按3.1。调查对角线取样法固定5点,调查有螨株率,并以此 确定有螨株受害程度,记录各级别所占田块数及比例。调查结果记录入表4。 表4 茶黄螨为害情况普查记载表 站名 年 调 各级别所占田块数百分比 调查 调 代表 类 生 香 三 四 五 日期 香 面积 田 田 田 田 备注 地 (667 期 块 块 % 块 % 块 % 块 % 块 % 月 日 点 m) 数 数 数 数 数 数 4 预测预报方法 预测预报参考资料见附录B。 4.1发生量、发生程度预测 根据螨口密度调查情况,结合天气、作物布局、长势情况、天敌数量和历史资料综合分析,作出发 生量、发生程度预测。 4.2防治适期预报和防治对象田的确定 当蔬菜有螨株率达10%,受害株率达到2%时,气温在22℃~27℃,且时晴时雨,空气湿度大于80%, 可当即作出防治适期预报。凡达到上述标准的田块,可确定为防治对象田。 4.3发生程度、为害程度、发生面积的确定 发生程度以大田防治前普查的幼螨发生级别及其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为依据。为害程度以大田防治 后普查的受害株级别及其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为依据。对照表4定级别。 n 发生面积 =StP; i=2 式中,St为种植面积总数;P:为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比例;n为最高级别数。 5资料整理与归档 每次调查结束后,将调查数据及时填入相应表内,年末将资料进行整理,正式填入《农作物病螨调 查资料表册茶黄螨》内归档保存。 《农作物病螨调查资料表册茶黄螨》样册见附录C。 2 DBx× /T××××—x×x×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种类描述及形态特征识别 A.1种类描述 茶黄螨[Polyphagotarsonemus latus((Banks)],属蛛形纲,蜱螨目,线螨科,又名白蜘蛛,是蔬菜 上的主要害螨之一。此螨食性杂,分布广,繁殖快,世代重叠,主要为害茄子、辣椒、马铃薯、番茄、 菜豆、黄瓜、萝卜等30多个科70多种植物。茶黄螨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最适温度为16℃~23℃,最适空气 相对湿度为80%~90%。在广西一年可发生25代~30代,为害盛期在5月~9月,在8月~9月为害最重。 A.2形态特征识别 A.2.1成螨 雌成螨体长约0.21毫米,呈椭圆形,淡黄至橙黄色,半透明。身体分节不明显,足较短,第4对 足纤细,其节末端有端毛和亚端毛;腹面后足体部有4对刚毛;假气门器官向后端扩展。 雄成螨体长约0.19毫米,近于六角形,末端圆锥形,琥珀色,前足体部有3对~4对刚毛,足较长 而粗,第4对足胫节细长,向内侧弯曲,其末端为一瘤。 A.2.2卵 长0.1毫米,长椭圆形,无色透明。卵面纵列6行气泡状小突起。 A.2.3幼螨 幼螨椭圆形,淡绿色,头胸部近似成螨,腹部分为明显的3节,腹部末端呈圆锥形,有1对刚毛,3 对足。 A.2.4若螨 长椭圆形,被幼螨表面包被,首尾呈锥形。整个若螨期均静止不动。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预测预报参考资料 B.1茶黄螨在植株上的分布与光照关系调查(湖北农学院) 调查在日光温室中进行,当黄瓜处于结瓜初期无分枝,全株叶片数分别为5、6、7片时各调查1次, 每次定点调查15株。使用ST一80C数字式照度计,测定每片叶总辐射强度、被透射过光强度、被反射过 光强度,再采下叶片在双目解剖镜下观察全叶背面螨量,螨量包括卵、幼螨、若螨和成螨。最后对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分析如下:从黄瓜顶部展开的第一片叶向下依次数到最后-片叶,叶片背面螨量垂 直分布规律:当黄瓜叶片数为5时,黄瓜顶部太阳总辐射强度为1193:331x,第2→4片叶背面螨量占全部 叶片背面总螨量的89.00%;当叶片数为6时,黄瓜顶部太阳总辐射强度为12030.81x,第2~4片叶背面螨 量占全部叶片背面总螨量的90.96%;当叶片数为7时,黄瓜顶部太阳总辐射强度为31832.61x,第2~4 片叶背面螨量占全部叶片背面总螨量的83.64%。以上3种叶片数时,其总辐射光强度、被反射过光强度、 被透射过光强度、被吸收过光强度、吸收率、透射率和反射率的垂直分布与该螨在黄瓜叶片上数量的垂 明显影响。 B.2茶黄螨世代历期 世代发育历期:28℃—30℃,4天-5天;18℃—20℃,7天一10天。 B.3茶黄螨有明显的趋嫩性,成螨和幼螨开始多栖息在嫩叶背面啃食叶肉,当取食部位变老时,立即 向新的幼嫩部位转移,严重时转向嫩果为害。雄成螨具有携带雌若螨向植株上部幼嫩处迁移的能力和习 性。若螨蜕皮变为成螨后,雄成螨即与其交配产卵。卵多散产在嫩叶背面和嫩果凹洼处。初孵幼螨就近 取食为害,很快又停止取食进入若螨期。 B.4气温和湿度是茶黄螨繁殖、扩散主要因素 茶黄螨最适发育温度为25℃~~30℃,相对湿度80%~90%,温暖湿润条件下利于发生。当气温超过35 ℃以上,空气湿度小于80%时发育受抑制,死亡率高。因此植株生长嫩绿光照不足的田块发生严重。 B.5天敌 茶黄螨的天敌不少,主要天敌有叩头甲、草、食螨蓟马、食螨飘螨等。 4 DB××/Txx××- XXXX-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农作物病螨调查资料档案表册 茶黄螨 00=) 年) 1 测报站名 盖章 站 名 (北纬: 东经: 海拨: 测报 负责人 5

.pdf文档 DB45-T 292-2005 茶黄螨测报调查规范 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5-T 292-2005 茶黄螨测报调查规范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1 页 DB45-T 292-2005 茶黄螨测报调查规范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2 页 DB45-T 292-2005 茶黄螨测报调查规范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31 03:24:05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