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99 B 31 DB45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45/T 789—2011 常规水稻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duction of inbred rice seeds 2011-11-10发布 2011-12-10实施 广西灶族自治文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45/T 789—2011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种子生产基本要求 5 原种生产 2 6 大田用种生产 7 秋苗田间管理, 8 移裁技术 9 科学施肥 10 实施节水灌溉技术。 6 11 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b 12 杂草防除. .8 13 除杂保纯 X 14种子收获及贮藏 附录A(资料性附录) 田间记载项日 789-2011 DB45/T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罗群昌、陈远孟、陈传华、刘广林、蒋显斌、高国庆、李丹婷、刘开强。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1 II 789—2011 DB45/T 常规水稻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常规水稻种子生产的有关定义,种子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操作方法以及 收获、运输、储藏的有关处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广西桂南、桂中、桂北地区常规稻种子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401.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15791稻纹枯病测报调查规范 GB/T15793稻纵卷叶测报调杏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常规水稻 指根据种子的性质和亲本来源对水稻品种进行分类所得的水稻品种类型,其种子具有遗传稳定性, 可作多代利用,后代植株一般不会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 2 原种 用育种家育成的品种种子直接繁殖的或按原种生产技术规程生产的达到国家原种质量标准的种子。 3. 3 大田用种 用原种繁殖的第一代至第三代达到良种质量标准用于人田生产的种子。 4种子生产基本要求 4.1隔离 4.1.1空间隔离 1 DB45/T 789---2011 种子生产田与其它品种的种植距离应保持在20m以上。 4.1.2时间隔离 如果不能做到空间隔离则应做到种子生产田与附近其它品种抽穗期相差20d以上。 4.2田块选择 种子生产圃应选择地势平坦、土质良好、地力均匀、排灌方便、病虫害少(没有检疫性病虫害)、 隔离条件好的田块。 4.3种子质量要求 7 原种利大田用种质量要求应符合GB4404.1的规定。 5原种生产 5.1方法 可采用改良混合选择方法,即单株选择、分系比较、混合繁殖的三圃制(株行圃、株系圃、原种圃) 或二圃制(株行圃、原种圃),或采用育种家种子直接繁殖。 5.2单株选择 5.2.1种子来源 在原种圃、株系圃内当选株系、纯度高的大田或保存的低世代种子田选取 5.2.2当选单株特性 当选单株下列性状必须符合原品种特征特性,即“三性”、“四型”、“五色”、“一期”。“三 性”指典型性、一致性、半产性;“四型”指株型、叶型、穗型、粒型;“五色”指叶色、叶鞘色、颖 色、荐尖色、芒色;“一期”指生育期。 5.2.3选择时期 抽穗期进行初选,做好标记。成熟期逐株复选,当选单株连根拨起,及时干燥挂藏,严防鼠雀危害。 不可在边行或缺株周围选择单株。 5.2.4选择数量 依原种圃面积而定,田间初选数应比决选数增加一倍或以上。 5.2.5室内考种决选 结合目测,剔除不合格单株,再逐株考种。 5.2.6考种项目 株高、穗粒数、空瘾粒数、千粒重、单株籽粒重,计算结实率和株高的平均数、穗粒数的平均数。 5.2.7单株当选条件 2 DB45/T789—2011 当选单株的株高应在平均数土1cm范围内,穗粒数不低于平均数,然后按单株籽粒重择优选留。 5.2.8当选单株处理 当选单株应分别编号、脱粒、装袋、复晒、收藏。 5.2.9株行圃 将上年当选的各单株种子,按编号分区种植,建立株行圃。 5.2.10育 选择水肥等基础条件好的秧田,采用当地育秧方式,一个单株播一个小区(对照种子用上一年原种), 小区面积和播种量要求一致。种子须经药剂处理,所有单株种子(包括对照种子)的浸种、催芽、播种 均应在同一天完成。播种后,小区间作小,防止混杂。 5.2.11田间设计 绘制大田田间种植图。拔秋移栽时,一个单株秧苗扎一个标牌,随秧运到人田,按田间设计栽插。 5.2.12移栽要求 每个单株栽一个小区,单本栽插,按编号顺序排列,并插牌标记,各小区须在同一天裁插。小 区长方形,长宽比为3:1,各小区面积、栽插密度须一致,确保相同的营养面积。小区间应留走道, 每隔9个株行设一对照区。株行圃四周设保护行(不少于3行),并采取隔离措施。 5.2.13田间管理要求 田间管理的各项技术措施须一致,并在同--天完成。 5.2.14田间观察记载项目 5.2.14.1秧田期 田间观察记载项包括播种期、叶姿、叶色、抗逆性。 5.2.14.2本田期 各时期田间观察记载项日分别如下: 移栽期、分期,田间观察记载项目包括叶姿、叶片、叶鞘色泽、分藥强弱、抗逆性; 一抽穗期,田间观察记载项日包括始穗期、齐穗期、抽穗整齐度、株叶型、主茎总叶片数; 一成熟期,田间观察记载项日包括株高、株型、穗数、穗粒型、芒有无、谷粒充实度、植株整齐 度、抗逆性、熟期、熟相,目测丰产性。 5.2.14.3田间观察记载要求 田间观察记载应固定专人负责,并定点、定株,做到及时准确,田间观察记载项目参见附录A。发 现有变异单株和长势低劣的株行、单株,应随时做好淘汰标记。 5.2.15田间综合评定与收获 田间综合评定与收获应按以下要求进行: 一根据各期的观察记载资料,在收获前进行田间综合评定; 3 DB45/T789--2011 当选株行区必须具备本品种的典型性状,株行间的一致性、综合丰产性及植株、穗型整齐度好, 穗数不低于对照。齐穗期、成熟期与对照相比,在土1d范围内;株高与对照相比,在土1cm 范围内; 当选株行区确定后,将保护行、对照小区及淘汰株行区先行收割。逐对当选行区复核,分区 收割、脱粒、核产。如采用“二圃制”,则可混合收割。 5.2.16脱粒、晾晒与贮藏 脱粒前,应将脱粒场地、机械、用具等清扫干净,严防混杂。各行区种子应单脱、单晒、单藏,挂 上标签,严防鼠、虫等危害及霉变。 5.2.17# 株系圃 1 株系圃的建立应按以下要求进行: 将上年当选的各株行区种子分区种植,建立株系圃; 各株系区的面积、栽插密度均须一致,并采取单本栽插,每隔9个株系区设一个对照区。其他 要求同5.2.12。田间观察记载项目和评选同5.2.14~5.2.16; 一当选株系须具备本品种的典型性及株系间的一致性,并且要求整齐度高、半产性好; 一各当选株系混合收割、脱粒、晾晒、贮藏。 5.2.18原种圃 原种圃的建立应按以下要求进行: 将上年混收的株系(株行)圃种子或采用育种家的种子扩大繁殖,建立原种圃; 原种圃要集中连片,且应采取隔离措施; 大田采取单本栽插,种子处理、播种及田间管理方法同本规程大田用种生产。且应在各生育阶 段进行观察,及时拔除病、劣、杂株。 6大田用种生产 6.1种子处理 6.1.1晒种 种子播前进行晒种,早稻晒6h~12h,晚稻晒3h~5h。晒种时要薄摊勤翻,不可烈日暴晒。 6.1.2种子消毒浸种 种子消毒浸种应按以下要求进行: 选用强氯精进行种子消毒,每1g强氯精兑水0.6kg,可浸种0.2kg~0.4kg; 早稻种子浸种消毒时间为48h,晚稻种子36h; 将种子用清水洗净,捞净漂在水面上的杂物、秕谷及半饱满谷粒,用清水预浸12h后,放入 消毒剂药液中浸8h~12h。然后将经过消毒的种子洗净,用清水浸种8h~12h,捞起洗净, 再用清水浸种12h。 6.1.3催芽 早稻,将浸泡好的种子洗净捞出,放入40℃~50℃温水中预热,温热后立即捞出,放在保温处催 芽,种子堆积厚度不超过50cm,种子中间放上温度计,控制温度在30℃~32℃左右。在催芽过程中, 4

.pdf文档 DB45-T 789-2011 常规水稻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5-T 789-2011 常规水稻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1 页 DB45-T 789-2011 常规水稻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2 页 DB45-T 789-2011 常规水稻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31 04:02:01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