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7.140.10 x 55 DB45 备案号:13970-2003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45/T80-2003 苦丁茶加工技术规程 2003-03-25发布 2003-06-01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45/T80-2003 前言 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南宁地区农业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梁启祥、李璧球、李全、潘淘兴、赵龙。 1 DB45/T80-2003 苦丁茶加工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冬青科大叶冬青苦丁茶产品的原料、加工场地及设备、产品初加工、技术要求、检验 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苦丁茶加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 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969茶叶卫生标准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NY/T5019无公害食品茶叶加工技术规程 DB45/T79苦丁茶栽培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 苦丁茶 采用冬青科大叶冬青苦丁茶树的嫩梢,经过杀青(蒸青、脱水)造形、发色、毛火、足火等工序制 成的条形、颗粒形苦丁茶。 3. 2 摊青 鲜叶采集后加工前的处理过程。 3.3 杀青 利用高温(汽、热)破坏鲜叶中酶的活性,清除鲜叶青草气,促进内含物转化和水份散失的工艺过程。 3. 4 造形 杀青后的叶子在机械(或人工)作用下,造成各种形状的工艺过程。 3. 5 发色 把造形后的茶叶置于室内,在室温下使叶色转变成乌黑色的工艺过程。 3. 6 DB45/T80-2003 毛火 苦丁茶干燥的前期烘焙过程。 3.7 足火 苦丁茶充分干燥过程,使茶叶含水率达≤7.0%。 4鲜叶原料 4.1不同等级鲜叶分别制作,上午、下午采摘的鲜叶也分别制作。 4.2鲜叶有污染、腐败变质,不得用来制茶, 4.3鲜叶质量应符合DB45/T79的规定。 5加工场地及设备 加工厂、加工设备、加工人员按NY/T5019的规定执行。 6苦丁茶初制工艺 6.1工艺流程 苦丁茶初制的主要工艺流程应尽量采用连续化、自动化、封闭式等生产方式,减少对茶叶的污染。 其工艺为:鲜叶→摊青→杀青→造形→发色→毛火→足火。 6.2摊青 6.2.1摊青间清洁卫生,空气流通。 6.2.2送到加工场地的鲜叶,立即摊放在木地板、竹席、竹帘上散热。摊放厚度在8cm~15cm。有表 面水的鲜叶适当摊薄,有条件的,可推广机械通风吹干叶表面水分。 6.2.3不同等级的鲜叶要分别摊放,分别付制,有表面水的鲜叶要单独摊放、付制。先送的鲜叶应先 付制。, 6.2.4摊青过程中,可适当翻叶、翻匀,用力要轻,减少机械损伤。 6.3杀青 6.3.1杀青可用锅式杀青、滚筒式杀青机杀青或蒸汽杀青机杀青。 6.3.2电炒锅单锅投叶1kg左右,锅温度180℃~200℃。蒸汽杀青机温度125℃以上。60型滚筒杀青 机台时投叶量120kg~150kg,滚简温度240℃~260℃,有表面水的鲜叶投叶量酌情减少。 6.3.3杀青时间:电炒锅3min左右:滚筒式杀青机2min左右:蒸汽杀青机杀青30s左右。 6.3.4杀青叶含水率:特级、一级鲜叶60%左右,二级鲜叶62%左右。 6.3.5鲜叶经杀青后叶色呈紫褐色,叶质柔软,用手紧握叶子成团,稍有粘性,嫩茎不易折断,青草 气消失,有清香气。 6.4造形 6.4.1条形茶 6.4.1.1揉捻机视规模大小可选桶径40cm~45cm型机具。 6.4.1.2投叶量(杀青叶):40型10kg左右;45型为15kg左右。特级鲜叶可适当增加,二级鲜叶可 适当减少。 2 DB45/T 80-2003 6.4.1.3揉捻时间:特、一级鲜叶应掌握20min~25min;二级以上原料25min~35min。 6.4.1.4加压掌握“轻、中(重)、轻”原则,特、一级鲜叶压力时间应为:空揉3min~5min,轻压 5min,松压2min,中压(或重)5min~8min,松压2min。二级以上原料压力要适当重一些,揉捻时间 稍长一些。 6.4.1.5解块:聚结成团块状的揉捻叶,要用人工或解块机解散团块。 6.4.2颗形茶 6.4.2.1用揉捻机揉15min~20min。 6.4.2.2用转紧切碎机械造成颗粒。 6.5发色。 用竹筐或簸箕装盛,叶子厚10cm~15cm,置于室温环境中,叶子转成乌黑色即可打毛火。 6.6毛火 6.6.1可用烘干机,也可用焙笼或电烘箱。 6.6.216型烘干机台时产量(造形后的时子)80kg~100kg;烘干机进风口温度为118℃土5℃、所需 时间18min~25min;焙笼或焙箱温度掌握115℃土5℃,叶子摊厚1cm,要勤翻动叶子 6.6.3毛火下机后要摊凉20min~30min,待叶质回软后再足干。 6.6.4揉抢叶经毛火后茶条相互不粘连,稍感触手,叶质尚软,手抓不粘,青气消失。含水率为25%~30%。 6.7足火 6.7.1足火用烘干机或电烘箱进行。 6.7.2投叶量按机型要求的台时产量。 6.7.3进风口温度掌握90℃土5℃。 6.7.4足火后的毛茶要适当摊凉后方能装袋。 6.7.5足火后的茶条可以用手指碾成粉末状,含水率≤7.0%。 6.8手工加工 6.8.1应有专用加工场地,加工场应宽散、明亮、干净,地面要硬实,平整、墙面洁净无污垢。加I 场地无异气味,有阻止家禽、家畜及宠物出入加工场所的设施。 6.8.2加工场地在加工期间不应存放其他杂物。加工设备、用具、器具应摆放整齐,加1.期间坚持每 天加工前清扫一次,加工完后再扫一次,保持场地和工具清洁。 6.8.3手工加工苦丁茶的锅、灶应专用,不能使用日常生活炊具加工苦厂茶。炉灶、烟图口应设在室 外,避免灰尘污染苦丁茶。 6.8.4应有足够的摊叶、盛放茶叶的器具,加工过程要保持苦丁茶不直接与地面接触。手1搓条的应 戴上手套或其它无污染、清洁卫生的代用具,尽量减少手直接与苦丁茶接触。 6.9成品茶要存放在干燥、密封、避光、阴凉的地方,防止苦丁茶受潮变质,吸附异味。 6.10苦丁茶在加工过程中禁止使用添加剂。 7在制品检验 7.1茶厂必须配备合格的质量检验人员,并按检验工作的要求,配置检验所需的仪器设备。每批产品 都按表1所列的检验项目进行。 7.2各检验项目,以二次测定的平均数为检验结果。精确为1%,记入表1。 3 DB45/T 80-2003 表 1 检验地点 检验日期 检验人 条形或颗粒 色泽 感 外 形 整碎 官 净度 滋味 内 质 汤色 项目 平均值 毛茶叶率,% 理化 碎末含量,% 水分含量,% DB45/T 80-2003 表 1 检验地点 检验日期 检验人 条形或颗粒 色泽 感 外 形 整碎 官 净度 滋味 内 质 汤色 项目 平均值 毛茶叶率,% 理化 碎末含量,% 水分含量,%

.pdf文档 DB45-T 80-2003 苦丁茶加工技术规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5-T 80-2003 苦丁茶加工技术规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1 页 DB45-T 80-2003 苦丁茶加工技术规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2 页 DB45-T 80-2003 苦丁茶加工技术规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31 04:05:53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