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7.080.10 X 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 检验检疫总局备案号 : DB53/T 174—2017 代替DB53/ 174 -2007 地理标志产品 洱源梅子 2017 - 03 - 15发布 2017 - 06 - 01实施 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53/T 174 —2017 I 前 言 本标准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05年第78号令《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 》 、GB/T 17924 《地理标志产品标准通用要求 》修订。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 的结构和编写 》给出的规则编写 。 本标准代替DB53/ 174 -2007《地理标志产品 洱源梅子 》,与DB53/ 174 -200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 ——将标准属性由强制性改为推荐性 ; ——调整了规范引用文件 ; ——依据国家质检总局 《关于批准对洱 源梅子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 》(2007年第216号), 将洱源梅子地理标志 保护范围进一步明确 “为洱源县现辖行政区域 ”。在话梅(含软话梅 )的感官要求中 增加“有白色果露 ”; ——增加了洱源梅子生产加工工艺 (附录B); ——删除了“内包装用的材料应符合 GB 9683、GB 9687或GB 9688要求,其它包装符合相应卫生标 准要求”和“外包装采用瓦楞纸箱 ,并符合GB/T 6543 的规定,外包装箱储运图示标志应符合 GB/T 191 的规定”的内容,修订为“包装材料应符合相关食品 安全标准”; 本标准由洱源梅子地理标 志产品保护申报委员会办公 室提出。 本标准由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 。 本标准起草单位 :洱源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洱源县农业局 、云南大理洱宝实业有限公司 、大理天滋 实业有限公司 、洱源县果品农特经营有限责任公司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梁光亮、王灿华、段志榜、刘荣斌、李学军、郭津荔、李学峰、董志雄、张立 才。 本标准于 2007年首次发布 ,2017年第一次修订 。 DB53/T 174 —2017 1 地理标志产品 洱源梅子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理标志产品洱源梅子 的保护范围 、鲜果及栽培 、产品分类 、原辅料要求 、质量要求 、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地理标志产品洱源梅子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7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盐 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5009.3 食品中水分的测 定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8956 蜜饯企业良好生产规范 GB/T 10782 蜜饯通则 GB/T 10786 罐头食品的检验方法 GB/T 12456 食品中总酸的测定 GB 1310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糖 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 14884 蜜饯卫生标准 GB 149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蜂蜜 GB/T 20398 核桃坚果质量等级 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GB 299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 75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 文件。 3.1 洱源梅子 DB53/T 174 —2017 2 指采用洱源梅子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内种植的盐梅 、苦梅、照水梅、双套梅的鲜果为原料 ,在保 护区域内用传统加工方法 ,并结合现代工艺生产加工制成的洱源梅子 ,其产品类型为 雕梅(含雕梅脯 ) 、 炖梅、苏裹梅(又称紫苏梅 )、脆梅、话梅(含软话梅 )五类。 3.2 盐梅 盐梅树老枝暗褐色 ,新梢绿色 。叶柄呈淡红色 ,叶长椭圆形 ,边缘具细锯齿 。梅树开的花有白色 和粉红色两种 ,单瓣5片开展排列 ,花冠直径 1.5 cm~2.5 cm,花萼5片,紫红色,雄蕊35~47枚,雌蕊 1裂,基部有绒毛 。梅果6月中、下旬成熟 ,呈圆球形 ,酸汁多,肉质细脆 ,肉厚核小 ,单果重10 g~ 35 g,可食率82%~92%,果形指数 1.02,pH值1.5~2。 3.3 苦梅 苦梅树新梢绿色 ,老枝灰褐色 。叶片卵圆形 ,质地较厚 ,中等大小 ,叶缘重细锯齿 ,叶尖先端狭长 , 花单瓣5片单层排列 ,白色,花冠直径 1.5 cm~2.0 cm,雄蕊25~32枚,雌蕊1裂,花萼5片,紫红色, 梅果6月中旬硬熟 ,梅果呈椭圆形或长扁圆形 ,纵径大于横径 ,果色为深绿色 。梅果硬熟时 ,味略苦酸 , 单果重15 g~30 g,可食率82%~85%,pH值2,果形指数 0.91。 3.4 照水梅 梅树生长势强 ,树冠高大开张 ,小枝暗绿 ,干枝紫褐色 ,枝繁叶荗 ,叶片较大 、较厚,呈长椭圆 形,边缘具细锯齿 。照水梅树花开白色 ,5瓣单层排列 ,花冠直径 1.5 cm~2.0 cm,雄蕊38~40枚,雌 蕊1枚,花萼5片,深紫红色 ,1月中旬为盛花期 。果实顶端一边突起 ,果肉具酸 、香、细、嫩、脆等特 点,坐果率高 ,丰产性能强 ,大小年不明显 ,6月中旬硬熟 。果大核小 ,单果重可达 83.3 g,单果重15 g~40 g,可食率83%~90%,果形指数 1.05,pH值1.0。 3.5 双套梅 双套梅枝干较开张 ,新梢绿色 ,老枝暗褐色 。叶片长椭圆形 ,中等大小 ,质地较薄 ,边缘具细重 锯齿,深绿色,因果实成对开花座果而得名 。有双套红梅和双套白梅之分 ,双套红梅又有双套重瓣红 梅和双套单瓣红梅之分 。双套梅1月中旬盛花 ,花冠直径 1.6 cm~2.5 cm,单瓣花5片单层排列 ,雌蕊多 为1裂,重瓣花15~26片,2~3层排列,雄蕊32~42枚,单轮简状排列 ,长0.7 cm~1.0 cm,花瓣淡黄 色,雌蕊1~2裂。双套梅果实中等大小 ,果实6月中、下旬硬熟 ,肉厚核小 ,酸汁多,单果重10 g~35 g,可食率80%~88%果形指数 0.95,pH值1.5。 4 保护范围 洱源梅子地理标志范围为现辖洱源县行政区域 ,应符合规范性附录 A的要求。 5 鲜果及栽培 5.1 鲜果 为落叶乔木 ,属蔷薇科(Rosaceae )桃李亚科(Drupaceae )桃李属(Prunus,Linn. )李亚属(Fuprunus —Roehne)植物。 5.2 立地条件 DB53/T 174 —2017 3 海拔1 800 m~2 550 m,坡度25°以下区域 。土壤为砂质红壤 、棕壤、紫色土和冲积土 ,土壤有机 质含量≥1.5%、pH值5.5~7.5。 5.3 栽培技术 。 5.3.1 育种:在每年1月至2月,选取洱源果梅实生苗作砧木 ,从树势健旺 、稳产、高产、优质、无 病虫害的优良单株上截取接穗 ,进行嫁接 。 5.3.2 定植:宜在7月至8月定植。土壤条件好的平地或缓坡果园每公顷种植小于等于 630株;其他 果园每公顷种植小于等于 825株。 5.3.3 土壤管理 :注意培土护根 、中耕除草 、树盘管理及合理间作 ;新植梅树定植一年后开始扩穴改 土。 5.3.4 施肥:幼龄树根据树势适当施 肥;结果树在 8月至9月施肥,每株施30 kg至5 kg有机肥,并 配施磷肥 1 kg至2 kg、氮肥0.5 kg至1 kg、钾肥1 kg至2 kg。 5.3.5 排灌:根据物候期 、生理需水情况合理灌溉和排水 。 5.3.6 病虫害防治 :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 ,选择高效低毒 、低残留的农药防治病虫害 ,梅果采收前 30 天内严禁施药 。 5.3.7 环境、安全要求 :农药、化肥等的使用 应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 ,不得污染环境 。 6 产品分类 产品分为雕梅 (含雕梅脯)、炖梅、苏裹梅(又称紫苏梅)、脆梅、话梅(含软话梅)五类。 7 原辅料要求 7.1 鲜果质量 7.1.1 外观 鲜梅果形正常饱满 ,无萎焉,具有该品种成熟的固有色泽风味 ;果蒂完整 、果面清洁 ,果汁丰富 。 7.1.2 单果重和可食率 单果重和可食率见表 1。 表1 单果重和可食率 产品名称 鲜果品种 单果重(单位 g) 可食率(%) 雕梅(含雕梅脯 ) 盐梅、照水梅 ≥20 ≥85 炖梅 苦梅 ≥15 ≥82 苏裹梅(紫苏梅) 盐梅 ≥15 ≥82 脆梅 照水梅、盐梅 ≥15 ≥82 话梅(含软话梅 ) 盐梅、苦梅、照水梅、双套梅 ≥10 ≥80 7.2 安全要求 7.2.1 鲜梅果污染物限量 应符合GB 2762的规定。 7.2.2 鲜梅果

.pdf文档 DB53-T 174-2017 地理标志产品 洱源梅子 云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3-T 174-2017 地理标志产品 洱源梅子 云南省 第 1 页 DB53-T 174-2017 地理标志产品 洱源梅子 云南省 第 2 页 DB53-T 174-2017 地理标志产品 洱源梅子 云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31 04:41:44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