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43.040 CCST30QC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 QC/T502-XXXX 代替QC/T502—1999 钢制汽车零件感应淬火金相检验 Metallographicexaminationforsteelautomobilepartsbyinductionhardened (报批稿)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QC/T502—XXXX I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QC/T502—1999《汽车感应淬火零件金相检验》,与QC/T502—1999相比,主要变化 如下: a)增加了试样制备方法(见4.1); b)增加了取样位置(见4.2); c)增加了淬硬层深度测量的硬度试验法(见5.2); d)更改了金相法测量淬硬层深度的金相照片(见图4,1999版的图11、图12)。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洛阳升华感应加热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俊平、牛恩来、颜婧、汪维新、郭文芳、褚红梅、孙超、黄志、张轶凡、刘 海堂、熊碧云、施天寅。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QC/T502,1999年首次发布;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QC/T502—XXXX 1钢制汽车零件感应淬火金相检验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钢制感应淬火汽车零件的试样制备、淬硬层深度测量及金相组织的检验及评定。 本文件适用于中碳碳素结构钢和中碳合金结构钢制造的零件,经感应淬火低温回火后的金相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 于本文件。 GB/T230.1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 GB/T4340.1金属材料维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 GB/T9450钢件渗碳淬火硬化层深度的测定和校核 GB/T13298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有效淬硬层深度effectivehardeneddepth 感应淬火的零件,在淬火状态或淬火后低温回火状态,从零件淬硬层表面至规定界限硬度值位置的 垂直距离。 4试样制备 4.1取样 检验试样一般直接在零件上截取,在不影响结果的前提下也可在与零件检验部位的形状、尺寸、材 质、热处理条件相同的样件上截取。 4.2取样部位 4.2.1形状简单的零件在淬硬区中部取样,见图1。若有特殊要求在产品文件上标注。QC/T502—XXXX 2取样区淬硬区 图1形状简单的零件取样区示意图 4.2.2淬硬区连续的变截面轴类零件在截面变化处附近取样,见图2。若有特殊要求在产品文件上标 注。 单位为毫米 ≥10≥10取样区 图2变截面轴类零件取样区示意图 4.2.3圆角淬火零件的取样部位见图3。若有特殊要求在产品文件上标注。 单位为毫米 R取样区 ≥15≥R+10 R取样区 ≥15≥R+10 图3圆角淬火零件取样区示意图 4.3试样制备要求 试样制备时,试样检测面(截面)须与零件淬硬层表面相垂直;试样边缘不应倒圆角;应避免对试 样硬度、组织产生影响(如变形、过热等),防止硬度、组织发生变化。 5淬硬层深度的测量 5.1总则 QC/T502—XXXX 3淬硬层深度的测量方法包括硬度测量法和金相测量法,有异议时,以维氏硬度检测的硬度测量法 作为仲裁方法。 5.2硬度测量法 5.2.1一般要求 推荐采用维氏硬度,按照GB/T4340.1进行硬度测量,负荷可用4.9N~49N,推荐使用9.8N。当 淬硬层深度要求最小值大于2.0mm时,可采用洛氏硬度HRC,按照GB/T230.1进行测量。 5.2.2界限硬度 测定有效淬硬层深度的界限硬度为400HV或41HRC。 技术文件另有规定时,采用文件所规定的界限硬度。推荐界限硬度见表1。 表1推荐界限硬度 表面硬度最低值 HRC 45 50 55 58 推荐界限硬度HV 350 400 450 500 HRC 37 41 45 49 注:表面硬度最低值是指零件技术要求规定的表面硬度最低值。下同。 5.2.3淬硬层深度的测量 按照GB/T9450测量淬硬层深度。 5.3金相测量法 制备金相试样,用2%~5%硝酸酒精浸蚀,用金相显微镜在100倍视野下观察测量。 预备热处理为正火的钢制零件的界限金相组织为50%马氏体组织(见图4a),测到黑线处)。 预备热处理为调质的钢制零件的界限金相组织为20%回火索氏体组织(见图4b),测到黑线处)。QC/T502—XXXX 4a)正火 b)调质 图4淬硬层深度测量-金相法 6淬硬层金相组织的检验及评定 6.1按照GB/T13298检验淬硬层金相组织,用金相显微镜在500倍视野下观察,对金相组织级别进行 评定,检验位置为淬硬层表层。 100μm 100μmQC/T502—XXXX 56.2当零件表面硬度最低值大于或等于55HRC时,3~7级合格;当零件表面硬度最低值小于55HRC时, 3~8级合格。 6.3淬硬层金相组织评定说明见表2及图5。 表2淬硬层金相组织评定说明 级别 显微组织 图号 1 粗大的马氏体 图5a) 2 较粗大的马氏体 图5b) 3 针状马氏体 图5c) 4 较细的针状马氏体 图5d) 5 细针状马氏体 图5e) 6 微细马氏体 图5f) 7 微细马氏体、含碳量有些不均匀 图5g) 8 微细马氏体、含碳量有些不均匀、有少量网状屈氏体+少量未溶铁素体(<5%) 图5h) 9 微细马氏体、网络状屈氏体+少量未溶铁素体(<10%) 图5i) 10 微细马氏体、网络状屈氏体+大块未溶铁素体(>10%) 图5j) a)1级 b)2级 c)3级 d)4级 图5淬硬层金相组织评定QC/T502—XXXX 6 e)5级 f)6级 g)7级 h)8级 i)9级 j)10级 图5淬硬层金相组织评定(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df文档 QC-T 502-2025 钢制汽车零件感应淬火金相检验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QC-T 502-2025 钢制汽车零件感应淬火金相检验 第 1 页 QC-T 502-2025 钢制汽车零件感应淬火金相检验 第 2 页 QC-T 502-2025 钢制汽车零件感应淬火金相检验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31 12:10:54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