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2 0 2 5 0 4 1 1 发 布 - - 2 0 2 5 0 7 0 1 - - 实 施 生 物 絮 团 养 殖 罗 非 鱼 技 术 规 程 5 2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水 产 行 业 标 准 备 案 号 : X X X X - X X X X I C S 6 5 . 1 5 0 C C S B 1 1 8 2 — 2 0 2 5 T e c h n i c a l c o d e o f p r a c t i c e f o r t h e t i l a p i a r e a r e d w i t h b i o f l o c S C / T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农 业 农 村 部 发 布SC/T1182—2025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淡水养殖分技术委员会(SAC/TC156/SC1)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罗国芝、谭洪新、刘文畅、谢骏、胡鲲、赵金良、章海鑫、胡鑫. ⅠSC/T1182—2025 引  言 生物絮团技术利用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含氮磷代谢物质及残饵和粪便为营养物质,通过补充有机碳源 促进异养细菌大量繁殖,形成生物絮团.生物絮团可吸收利用或转移转化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氨氮、亚硝酸 盐氮和硝酸盐氮,实现养殖水质的原位控制.罗非鱼可以直接滤食生物絮团.因此,生物絮团养殖罗非鱼 具有节约资源、生产高效和绿色环保等优点.本文件旨在为罗非鱼生产者提供技术指导,保障生产顺利进 行,推动我国罗非鱼产业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方向转型升级. ⅡSC/T1182—2025 生物絮团养殖罗非鱼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利用生物絮团技术养殖罗非鱼的流程,规定了前期准备、生物絮团培养、鱼种放养、投喂 管理、生物絮团管理、分级分池、设施设备管理、病害防控、收获等各环节的操作指示及转换条件,描述了过 程记录等追溯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利用生物絮团技术进行罗非鱼工厂化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T22213 水产养殖术语 GB/T22919􀆰10 水产配合饲料 第10部分:罗非鱼配合饲料 NY/T3616 水产养殖场建设规范 SC/T1008 淡水鱼苗种池塘常规培育技术规范 SC/T6050 水产养殖电器设备安全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GB/T2221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生物絮团 biofloc 水产养殖水体中经生物絮凝过程形成的细菌、藻类、原生动物、粪便和未食用饲料等的聚集体. 3􀆰2 有机碳源 organiccarbon 可以为异养细菌提供能量的含碳有机物. 3􀆰3 生物絮团体积指数 indexofbioflocvolume 单位体积生物絮团养殖水在英霍夫管内沉淀后测得的生物絮团体积. 4 养殖流程 生物絮团养殖罗非鱼一般包括前期准备(5)、生物絮团培养(6)、鱼种放养(7)、投喂管理(8)、生物絮团 管理(9)、分级分池(10)、设施设备管理(11)、病害防控(12)及收获(13)等环节.生物絮团养殖罗非鱼技术 流程见图1. 5 前期准备 5􀆰1 产地环境检查 查看产地环境,确认产地环境符合NY/T3616的规定. 5􀆰2 养殖设施设备检查 检查养殖池,确认其无死角,底排污口能正常排污;检查增氧系统,确认其能正常运行,且能够维持养 1SC/T1182—2025 图1 生物絮团养殖罗非鱼技术流程 殖水体充分混合;发电机组、控温装置、备用曝气装置、备用增氧装置等能正常运行,具备24h持续供电能 力,涉及电器符合SC/T6050的规定. 5􀆰3 养殖池准备 养殖池也可以作为生物絮团培养池.使用前加入约5cm深养殖源水,加入水体终浓度1g/m3的次 氯酸钠,混合均匀后,用该池水泼洒池壁3次后,排干,用养殖源水冲洗干净;加注养殖源水至生产水位,用 含氯消毒剂带水消毒,使水体中有效氯含量为15mg/L~20mg/L;宜加入硫代硫酸钠等中和余氯,或曝 气.养殖源水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 检测余氯,当余氯低于0􀆰02mg/L后,可进行生物絮团培养和养殖. 6 生物絮团培养 6􀆰1 添加碎饲料 在培养池中添加经磨碎后粒径约100μm的罗非鱼膨化饲料(或其他水产配合饲料),用量为 2􀆰0g/L~3􀆰0g/L. 6􀆰2 添加有机碳源 每克饲料氮添加37􀆰5g葡萄糖(含碳量约40%)或其他相应碳量的水溶性淀粉、糖蜜等有机碳源. 6􀆰3 充气 持续充气,确保所有颗粒物呈悬浮状态. 6􀆰4 监测和调控 每天监测溶解氧、总碱度、pH等水质指标,及时调控至适宜范围: a) 溶解氧浓度高于5mg/L; b)水温25℃~30℃; c)pH6􀆰5~8􀆰0,总碱度100mg/LCaCO3~150mg/LCaCO3,总碱度低于100mg/LCaCO3或 pH低于6􀆰5时,补充适量小苏打等碱性物质. 6􀆰5 功能确认 当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稳定至0􀆰5mg/L以下时,随机取1000mL混匀的水体,加入19􀆰1mg 氯化铵或23􀆰6mg硫酸铵,使水体中氨氮浓度约为5􀆰0mg/L;曝气使生物絮团悬浮,监测水体中的氨氮 2SC/T1182—2025 和亚硝酸氮,当10h内氨氮降低至1􀆰5mg/L以下、亚硝酸盐氮保持在0􀆰5mg/L以下时,生物絮团的氨 氮处理能力可满足养殖过程需求. 6􀆰6 完成 加入6􀆰5中培养成熟的生物絮团,使养殖池中的30min生物絮团体积指数达5mL/L~20mL/L,可 以放养鱼种. 7 鱼种放养 7􀆰1 鱼种选择 选择规格整齐、无明显外伤、无明显畸形、检验检疫合格的罗非鱼苗种. 7􀆰2 放养规格和密度 放养规格5g/尾~100g/尾为宜,生物絮团养殖罗非鱼鱼种规格与放养密度见表1. 表1 生物絮团养殖罗非鱼鱼种规格与放养密度 鱼种规格 g/尾放养密度 尾/m3 5~10 1500~1000 >10~50 1000~200 >50~100 200~80 7􀆰3 放养操作 按SC/T1008的规定试水.入池前先向运输车厢内加入养殖池水调整温差小于2℃后,用2%~3% 食盐水浸泡鱼种10min~15min,全程带水操作. 8 投喂管理 鱼种入池后第二天开始少量投喂罗非鱼专用膨化饲料,之后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5%,并根据 生长、摄食、水质等情况及时调整.及时捞除残饵.饲料质量应符合GB/T22919􀆰10的要求. 9 生物絮团管理 9􀆰1 日常按照以下要求进行操作管理: a) 养殖池24h曝气,保持生物絮团呈悬浮状态; b)及时补充因蒸发、去除多余生物絮团等减少的水量; c)24h监测养殖水体溶解氧、温度、pH和水位,每1d~2d检测1次氨氮等其他水质指标,每周检 测1次生物絮团体积指数和总碱度. 9􀆰2 当出现异常情况时,按下列措施操作: a) 氨氮超过1􀆰5mg/L或亚硝酸盐氮超过0􀆰5mg/L时,每升水每毫克氨氮和亚硝酸盐氮加入 33mg葡萄糖或其他相应碳量的水溶性淀粉、糖蜜等有机碳源. b)30min絮团体积指数超过50mL/L时,及时排出部分絮团,将30min絮团体积指数控制在 5mL/L~50mL/L. c)总碱度、pH、水温、溶解氧等指标偏离时,按6􀆰4调控. d)因停电等原因造成养殖水质恶化时,及时换水.换水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一次性换水 量不应超过养殖水量的1/3.临时换水前停食6h.换水后及时补充符合6􀆰5要求的生物絮团. 10 分级分池 养殖密度达30kg/m3以上时,分级分池养殖. 11 设施设备管理 保持24h有专人值班或安装互联网监控报警系统,主要检查增氧设备、管道是否漏气或堵塞等故障, 3SC/T1182—2025 检查养殖池是否漏水.定期维护和保养发电机和增氧设备. 12 病害防控 按下列措施操作: a) 做好放养前器具消毒、鱼种消毒、养殖过程中所用器具的消毒等工作; b)每天观察鱼情,每7d镜检1次,一旦发病第一时间停食并及时对症治疗,用药见«水产养殖用药 明白纸»的要求. 13 收获 提前一周逐步降低投喂量,每日减少1/3的生物絮团,并补充养殖源水.源水应符合GB11607的要 求.起捕前停食1d. 14 记录 养殖过程中做好日常养殖、水质检测、用药等记录,记录表格见附录A. 4

.pdf文档 SC-T 1182-2025 生物絮团养殖罗非鱼技术规程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SC-T 1182-2025 生物絮团养殖罗非鱼技术规程 第 1 页 SC-T 1182-2025 生物絮团养殖罗非鱼技术规程 第 2 页 SC-T 1182-2025 生物絮团养殖罗非鱼技术规程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31 12:12:25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