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13.040.20 CCSZ05 T/ACEF214—2025团体标准 工业园区挥发性有机物大气扩散模型溯源 结果工程验证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engineeringverificationofvolatileorganiccompounds traceabilityresultsinindustrialparksviaairdispersionmodeling 2025-08-01发布 2025-08-01实施 中华环保联合会  发布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ACEF214—2025 I目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总体要求..............................................................................3 5技术要求..............................................................................5 6评价方法..............................................................................8 7质量控制..............................................................................9 8验证报告..............................................................................9 附录A(资料性)验证报告记录内容......................................................10 参考文献...............................................................................12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ACEF214—2025 Ⅲ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浙江工业大学提出。 本文件由中华环保联合会归口。 本文件主编单位:浙江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华环保联合会VOCs污染防治 专业委员会。 本文件副主编单位:浙江大学、天津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参编单位:北京首创大气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捷环境工程咨询(杭州)有限公司、 北京国环汇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非里、葛宝珠、荆博宇、李素静、王自发、陈建孟、吴克食、许夏、 张英磊、桑敏捷、吴成志、陈必新、薄宇、徐晨曦、王亘、李锦熙、王俏丽、成卓韦、张妍、沈志成、 张翔、周薇、罗春辉、郭丹阳。 本文件主要审议人:王宗爽、宁淼、张新民、沙莎、傅平青、周颖、昝鹏、张钢锋、李磊。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ACEF214—2025 1工业园区挥发性有机物大气扩散模型溯源结果工程验证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工业园区挥发性有机物大气扩散模型溯源结果工程验证的总体要求、技术要求、评 价方法、质量控制和验证报告等。 本文件适用于工业园区挥发性有机物大气扩散模型溯源结果工程验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GBZ/T300.51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51部分:六氟化硫 HJ759环境空气65种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罐采样/气相色谱-质谱法 DB31/T310002、DB32/T310002、DB33/T310002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挥发性有机 物走航监测技术规范 关于发布《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环发 〔2013〕92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工业园区industrypark 划定一定范围的土地,并先行予以规划,以专供工业设施设置、使用的地区。 3.2 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organiccompounds(VOCs) 参与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或者根据有关规定确定的有机化合物。 在表征VOCs总体排放情况时,根据行业特征和环境管理要求,可采用总挥发性有机物(以TVOC 表示)、非甲烷总烃(以NMHC表示)作为污染控制项目。 [来源:GB37822—2019,3.1] 3.3 大气扩散模型airqualitymodel 采用数值方法模拟大气中污染物的物理扩散和化学反应的数学模型。 3.4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ACEF214—2025 2挥发性有机物源排放清单emissioninventoryofVOCs 在一定的时间跨度和空间区域内,各类排放源向大气中排放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量的集合,通 常根据排放系数及活动水平估算,用于识别对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有贡献的主要排放源。 3.5 VOCs源成分谱sourceprofileofVOCs 污染源排放VOCs的化学组分质量百分比的组成。 3.6 大气扩散模型溯源sourcetracingwithairqualitymodel 利用大气扩散模型,结合环境质量实时监测数据、气象数据和工业园区企业档案数据等,计算污 染物浓度的时空演变,并实现污染的溯源追踪,定位污染排放企业或生产单元。 3.7 工程验证engineeringverification 在产品开发或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测试和评估活动来确认设计、产品或系统是否符 合既定的规范和要求的环节。 3.8 模型溯源结果工程验证modeltraceabilityresultengineeringvalidation 通过实地测量、数据分析、控制实验和模型校准等方法,对大气扩散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对 比验证的过程。 3.9 独立数据independentdata 从监测网络随机分离出来未用于大气污染扩散模型计算的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数据。 3.10 计算数据datausedforcomputation 来自于监测网络以及现场走航监测且用于大气污染扩散模型计算的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数据。 3.11 监测网络monitoringnetwork 由地面监测站和数据交汇中心构成,专门用于监测大气环境质量及其扩散能力。监测网络承担的 任务是对全区域或特定监测区域内GB16297标准中所规定的33种大气污染物和其他VOCs,以及关键 气象参数进行连续的实时监测。监测网络可依据实际监测需求与区域环境保护目标,在上述污染物中 选取相应物种构建监测网络。根据选定的大气污染物,以及其他相关大气污染物进行系统的监测。监 测范围应涵盖但不限于该标准中规定的33种大气污染物。 3.12 走航监测cruisemonitoring 利用车载式快速监测设备在行进中连续自动监测,结合定点监测,对污染物定性定量分析,并基 于地理位置信息显示沿行进路线污染物空间连续分布的监测方法。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pdf文档 T-ACEF 214-2025 工业园区挥发性有机物大气扩散模型溯源结果工程验证技术规范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T-ACEF 214-2025 工业园区挥发性有机物大气扩散模型溯源结果工程验证技术规范 第 1 页 T-ACEF 214-2025 工业园区挥发性有机物大气扩散模型溯源结果工程验证技术规范 第 2 页 T-ACEF 214-2025 工业园区挥发性有机物大气扩散模型溯源结果工程验证技术规范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9-01 00:44:27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