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65.020 LY B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LY/T2348-—2014 油茶苗木产地检疫规程 Plant quarantine rules for producing areas of Camellia oleifera nursery stocks 2014-08-21发布 2014-12-01实施 国家林业局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 行业标准 油茶苗木产地检疫规程 LY/T2348-2014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29)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 网址www.spc.net.cn 总编室:(010)64275323 发行中心:(010)51780235 读者服务部:(010)68523946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 开本880×12301/16 印张0.75 字数15千字 2014年12月第一版 2014年12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55066·2-27720定价 16.00元 如有印装差错 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10107 LY/T 2348—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君昂、周国英、宋光桃、钟仕进、靳爱仙、何苑腺、李河、王瑞芹、王圣杰、左杰、 文亚雄。 I LY/T2348—2014 油茶苗木产地检疫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茶(CamelliaoleiferaAbel)苗木产地危险性病虫害和应施检疫的繁殖材料,产地 检疫调查、室内检验、检验结果报告及疫情处理等技术规程。 本标准适用于油茶苗木产地检疫。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1760 植物检疫证书准则 GB/T27402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植物检疫 LY/T1730.3油茶第3部分:育苗技术及苗木质量分级 SN/T1848植物有害生物鉴定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产地检疫 quarantine in producing site 苗木繁育过程中的全部检疫工作,包括繁育无检疫对象的苗木(或接穗)和苗木生长期间的田间检 验及必要的室内检验等。 3.2 健康苗木healthynurserystocks 按本标准所列检验方法检验未发现危险性病虫害的健壮苗木或接穗。 4应控制危险性病虫害和应施检疫的繁殖材料 4.1危险性病虫害 油茶软腐病AgaricodochiumcamelliaeLiu.WeietFan.(无性世代) 油茶炭疽病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Penz.(无性世代) Glomerellacingulata(Stonem)SchrenketSpaud(有性世代) 油茶毒蛾EuproctispseudoconspersaStrand 4.2应施检疫的繁殖材料 砧木种子、砧木、接穗、苗木。 1 LY/T2348—2014 5苗圃、采穗防疫措施 5.1禁止携带未经消毒的砧木种子、砧木、接穗、苗木、果实和包装器材进入。 5.2苗圃、采穗圃内使用的工具要消毒专用。 5.3凡外出到别的苗圃或茶园归返人员进人苗圃、采穗圃前,要消毒或换穿备用工作服。 6产地检疫调查 6.1由植物检疫机构会同苗圃或采穗圃的管理单位进行。 6.2产地检疫调查应根据不同危险性病、虫的生物学特性,在病害发病盛期或末期、虫害危害高峰期或 某一虫态发生高峰期进行,每年不得少于两次, 6.3检疫调查一般先进行踏查。踏查要选择有代表性的路线,以圃地自然道路或林间自然界线或选择 有代表性的线路踏查。采取多点随机进行细查,每点不少于50株~100株。根据油茶危险性病虫害田 间为害特征进行田间鉴别(见附录A和附录B)。 6.4采穗圃以棕准地调查为主,面积在5hm以上时应不少于4块标准地,面积在5hm*以下时,选设 一块标准地。每块标准地林木株数应不少于10株~15株,应逐株调查。 6.5记录调查结果并填人苗圃或采穗圃检疫调查登记档案(参见附录C和附录D)。 7室内检验 7.1田间调查发现的可疑样本,现场又难以确切诊断的,应及时送回实验(检验)室确诊鉴定。 7.3油茶危险性病、虫的形态鉴定见附录B。 8检验结果 由植物检疫实验(检验)室对送检样品进行检验后,应出具《检疫检验报告单》(见附录E)。 9疫情处理 9.1苗圃、采穗圃一且发现危险性病、虫,应在检疫人员的监督下立即进行封锁。严禁接穗、苗木外运, 并采取消毒或销毁后限制使用等措施。 9.2立即查清疫情,采取有效防治措施(防治方法参见附录F)。 9.3采穗圃应经过查治并经验收确认无危险性病虫害后方可恢复采穗。 2 LY/T2348—2014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油茶危险性病虫田间为害特征鉴别 表A.1油茶危险性病虫田间为害特征 油茶病虫 主要为害特征 叶片受害初期在叶尖、叶缘或叶片其他部位出现圆形或半圆形水溃状斑点,接着迅速扩大为土黄 色大斑。侵染后如遇连续阴雨,病斑迅速扩展,叶肉腐烂,仅剩表皮,形成淡黄褐色“软腐型”病斑,病 叶2d~3d内脱落;侵染后如遇天气转晴,病斑扩展缓慢,形成黄褐色“枯死型”病斑,病斑边缘明显, 病叶不易脱落。叶片受害后期,病斑上长出一些士黄色粒状物,在放大镜下呈现白色钮扣状,是此病 油茶软腐病 的明显特征。 芽或嫩叶受害后,即可枯黄腐烂而死。 一般叶片在3月下旬开始发病,4月~5月阴雨天气会迅速蔓延,6月~8月出现高峰。4月~8月 是田间调查的适宜时期 受害嫩叶病斑多发生在叶缘或叶尖,呈半圆形或不规则形,黑褐色,常呈水没状轮纹,边缘紫红色, 后期病部下陷,病斑中心灰白色,内有轮生小黑点,病斑大小不一,有时扩大到整个叶片。 受害枝梢病斑多发生在新梢基部,少数在梢中部,呈椭圆形或梭形,略下陷,边缘淡红色,病斑后期 油茶炭疽病 黑褐色,中部灰白色,其上生黑色小粒点,皮层纵向开裂,病斑若环梢一周,梢即枯死。 叶芽受害部位为黑色或黄褐色,无明显边缘,后期呈灰白色,上生小黑点,严重时叶芽枯死。 每年4月初开始发病,先是为害嫩叶、梢,5月为病害盛发期;叶芽一般在6月上、中旬开始受到 病原菌的侵染,8月前后达到盛期。5月~8月是田间调查的适宜时期 初龄幼虫群集,哨食叶肉,留下叶表皮呈薄膜状。3龄后分散成数群,取食全叶。幼虫能吐丝结网, 受惊即吐丝下垂。 成虫有趋光性,喜择生长茂盛的油茶产卵,卵产于叶背,每个卵块有卵50粒~80粒。高温干旱年 油茶毒蛾 份不利于该虫的发生。 1年2代~3代,4月上旬至5月上旬、6月下旬至7月上旬、8月下旬至9月中旬分别是三代幼虫 期主要为害时间,是田间调查的适宜时期 3

.pdf文档 LY-T 2348-2014 油茶苗木产地检疫规程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LY-T 2348-2014 油茶苗木产地检疫规程 第 1 页 LY-T 2348-2014 油茶苗木产地检疫规程 第 2 页 LY-T 2348-2014 油茶苗木产地检疫规程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9-02 00:58:30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