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SN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SN/T 1013—2010 代替SN/T1013一2001 进出口机织物中纱线的线密度测定方法 棉、涤棉机织物 Method for testing of linear density of cotton, polyester/cotton woven fabric for import and export 2010-05-27发布 2010-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发布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SN/T 1013—201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SN/T1013一2001《进出口棉、涤棉机织物的线密度测定方法》。 本标准与SN/T1013一2001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对纱线的屈服点的确定,本标准略去了SN/T1013一2001Y值的经验公式,标准规定的屈服 a) 点由纱支测定仪在一定张力下,推动试验夹,拉伸纱线,至纱支测定仪三点成一线,测得弯曲伸 长长度为屈服点; b)对于确定预加张力,标准给出了两个方法,一个是在标准正文引述了ASTMD1059-01的规 定,即对被测纱线预估线密度,按照0.25cN/tex先给予第一次预加张力,利用纱支测定仪测 得弯曲伸长长度,再按照第一次测得的弯曲伸长长度表征的线密度,按照0.25cN/tex再给予 确切的张力,再用纱支测定仪测得第二次的弯曲伸长长度。二是在标准的规范性附录中,引用 等速仲长型(CRE)材料试验机,对松驰的纱线进行预拉伸,根据强力-伸长曲线确定预加张力, 从而确定弯曲伸长长度; c) 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提出快速调湿方法; d)试样裁取确定为200mm×200mm2块,各向的纱的抽取根数确定为20根。 本标准修改采用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标准ASTMD1059-01“StandardTestMethodforYarn NumberBased on Short-Length Specimens 1.Scope:1oprocedure和1l.Calculation条。 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出人境检验检疫局、纺织品面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华大 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庆东、张宁、汪军、赵洁。 本标准于2001年首次发布,2010年第一次修订。 I SN/T1013—2010 进出口机织物中纱线的线密度测定方法 棉、涤棉机织物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机织物线密度的原理、仪器、试剂、制样、试验步骤、计算和试验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棉、涤棉机织物线密度的测定。本部芬不适用于针织物、纯化纤以及经割绒等工艺整 理过的特殊织物。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4344一2003化学纤维,短纤维取样 3原理 本部分根据线密度的定义,综合考虑经纱推备和织造工艺所形成的拉伸、卷曲以及印染、整理等加 工工艺对纱的线密度的影响,用一定方法去除坏布上浆和印染布的树脂、柔软剂等;用张力法测定弯曲 伸直长度后,以其质量、长度计算,开用系数法修正得到。 4仪器设备 4. 1 恒温水浴锅。 4.2 脂肪抽出器。 4.3 Y311型捻度试验仪的附件分解针、2g张力 、码 4.4 分析天平,最小分度值为*0. mg 4.5 纱支测定仪:YG111型。 4.6 等速仲长(CRE)试验仪:满足GB/T14344一2003中5.1的要求。 4.7 镊子。 5试剂 使用的试剂均为化学纯,试剂配制使用蒸馏水或三级水。 5.1无水碳酸钠。 5.2中性皂片。 5.3盐酸。 5.4 无水乙醇。 5.5 碱溶液:每升蒸馏水中含无水碳酸钠25g,中性皂片25g。 5.6 稀盐酸溶液:每升蒸馏水中含浓盐酸5ml.。 注:5.5和5.6溶液现配现用。 SN/T1013—2010 6实验条件 6.1试验用标准大气:温度20℃士2℃,相对湿度65%士2%。 6.2试样经预处理后应在试验用标准大气下调湿、剪取和进行试验,调湿至少24h。 6.3在非仲裁检测中,需要快速调湿的,参见附录A执行。 7制样 7.1在调湿过的织物上距布边至少十分之一幅宽内剪取略大200mm×200mm无疵点具代表性的试 样两块,分清经纬向。 7.2拆去经预处理的试样上的边纱直至能够抽取出完整纱线时,拆至准确的200mm×200mm大小。 8试验步骤 8.1织物预处理 8.1.1如试样为坏布,将试样放入沸水中,浴比1:100.沸煮30min,冲洗后干燥。 回馏6次以上,取出试样晾干:然后再将该试样放人温热水中洗10min,取出后放入已配制好的碱溶液 溶液中,浴比1:50,温度90℃,处理60min。取出后再用90℃热水清洗数次干燥。 8.2测定弯曲伸直长度 8.2.1校正YG111纱支测定仪测长部分。 8.2.2在已拆至准确200mm×200mm大小的修去边纱的试样上,左手握住已抽出纱的一端,小心地 将纱从织物中用分解针逐步拨出直至纱从织物中完全抽出,避免纱被过度牵伸、破坏纱体,也避免手汗 影响纱体湿度。经纬向各取20根,即试样两侧各10根。 8.2.3从试样拆下的20根经(纬)纱中随机抽出3根,用锻子(4.7)握持后分别称量,估算纱线线密度 (tex)。按照0.25cN/tex确定第一次预加张力,调整试验仪上础码至合适位暨,取一根称过质量的纱 线固定于试验仪两夹持器内,轻轻推动试验夹的一端至试验仪三点成一条直线为止。读取此时的长度 值(mm),估读一位。 8.2.4最终预张力的确定:以8.2.3读取的长度值(mm),求算纱线线密度(tex),针对这一值按照 0.25cN/1ex确定最终预张力。按附录B的方法用强力-伸张曲线确定最终预张力。 8.2.5弯曲伸长长度的确定:根据8.2.4确定的最终预张力,按照8.2.3步骤,调整纱支测定仪至三点 一线,读取此时的长度值为弯曲伸长长度值(mm):估读一位。弯曲伸长长度可以以被测3根纱线的平 均值(m)表示。 8.3测量纱线质量 从20根纱线中取出包括已测量长度的3根在内的10根纱线用镊子握持后置于分析天平称量, 记录。 8.4平行试验 两块试样平行进行试验,每块样布每个向测量3根纱线。 2 SN/T1013—2010 9计算 按式(1)计算经、纬纱线线密度: ×p×1000 .(1) 式中: Nex 样本纱线线密度,单位为特克斯(tex) 一在一个样本下,预处理后,N根经纱或纬纱弯曲的实测质量,单位为克(g); 一在一个样本下,预处理后,N根经纱或纬纱的实测弯曲伸长长度,单位为米(m); N 在一个样本下,经纱或纬纱被测称量的根数; 修正系数(经纱p=1.119,纬纱p=1.031)。 p 10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 参考本标准; b) 样品的名称、编号、原料、组织规格; c) 使用的标准大气; (P 确定最终预张力的方法: e) 样品经纱线密度(tex); ) 样品纬纱线密度(tex); 任何偏离本标准的细节和试验中的不正常现象应加注明。 g) SN/T 1013—2010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快速调湿方法 A.1本快速调湿方法仅适用于工厂内部作为质量控制用。产品的定等、仲裁检验应经有关各方协商 后方能采用。 A.2快速调湿时间见表A,1。 表A.1 快速调湿时间 试样的标准回潮率/% 最少调湿时间/b 2以上:7 4 2以下 2 SN/T 1013—2010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预加张力求取方法 B.1在某些场合与某些试样,规定的预加张力不适合,可由有关各方协商按以下方法确定。 B.2试验在等速伸长(CRE)试验仪上进行。 B.3经调湿平衡的实验室样品,将试样的一端夹在夹持器的一个钳口中并拧紧,再把试样的另一端夹 在第二个钳口中,并保持试样正好处在松弛状态(张力正好为零)。确保纱线处在夹持器钳口的中心位 置,拧紧夹持器。启动拉伸程序,在试样呈松弛状态下进行拉伸试验,得出的强力-伸长曲线如图B.1 所示。 负荷/eN 伸长/mm 图B 负荷-神长曲线 在强力-伸长曲线原点附近取强力变化随伸长变化最大点A,作切线与伸长轴相交于E,由E作垂 线与强力-伸长曲线相交于F。,F。所示的强力值即为所求的预加张力

.pdf文档 SN-T 1013-2010 进出口机织物中纱线的线密度测定方法 棉 涤棉机织物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SN-T 1013-2010 进出口机织物中纱线的线密度测定方法 棉 涤棉机织物 第 1 页 SN-T 1013-2010 进出口机织物中纱线的线密度测定方法 棉 涤棉机织物 第 2 页 SN-T 1013-2010 进出口机织物中纱线的线密度测定方法 棉 涤棉机织物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9-22 06:54:43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