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SN/T2536--2010/IS0817:2005 进出口制冷剂命名规则 Rules of designation for import and export refrigerants (ISO 817:2005,Refrigerants—Designation system,IDT) 2010-03-02发布 2010-09-16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发布 数码防体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SN/T2536—2010/ISO817:2005 前 言 本标准等同采用ISO817:2005《制冷剂 』命名方法》(英文版),在标准文本格式上按GB/T1.1- 2000做了编辑性修改。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常州进出口工业及消费品安全检测 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红松、徐炎、汪蓉、唐建民、高翔、王文烨。 本标准系首次发布的出人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SN/T25362010/IS0817:2005 进出口制冷剂命名规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进出口制冷剂的编号方法和成分标识前缀的分配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进出口制冷剂的命名。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 1 共沸物 azeotropic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制冷剂的混合物,在恒定的压力和温度下达到平衡状态,其每种组分在液相和气 相的含量相同。 2.2 混合物制冷剂blendsrefrigerant 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制冷剂的混合物。 2. 3 化合物 compound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元素以确定的质量比例通过化学反应得到的物质。 2. 4 环状化合物cycliccompound 分子结构中至少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原子形成的一个环状结构的化合物。 2.5 异构体isomers 两种或多种具有相同化学成分,不同分子结构的化合物。 注:异构体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示例:R-600(CH:CHzCHzCHs)的沸点为0℃,而R-600a(CH(CHs)2CHs)的沸点为一12。两个化合物都含有 4个碳原子和10个氢原子。 2. 6 名义成分nominalcomposition 制冷剂混合物的液相组成。 注:制冷剂混合物参见表2和表3。 2.7 制冷剂refrigerant 在机械制冷系统中,用于传递热量的物质。吸收低温低压处的热量,并将热量传递给高温高压处, 在此过程中常伴随着相状态的改变。 2.8 相对摩尔质量 relativemolarmass 相对摩尔质量的数值等于分子量,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 2. 9 不饱和有机化合物 unsaturated organic compound 至少含有一个碳碳双键或叁键的有机化合物。 SN/T25362010/IS0817:2005 2. 10 饱和有机化合物saturatedorganiccompound 只含有碳碳单键的有机化合物。 2. 11 非共沸混合物zeotrope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制冷剂的混合物,在恒定的压力和温度下达到平衡状态,其每种组分在液相和气 相的含量不相同。 3制冷剂的编号 3.1一般要求 对每一种制冷剂都应该给予一 个阿拉伯数字2~4作为识别编号 3.2甲烷、乙烷、丙烷和环丁烷系的卤代烃、碳氢化合物以及醚 3.2.1规定的识别编号要使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化学组成可以从制冷剂的编号推导出来,且不致产生 模棱两可的判断。 3.2.2自右向左的第一个数字是化合物中的氟(F)原子数。 3.2.3自右向左的第二个数字是化合物中的氢(H)原子数加1的数。 自右向左的第三个数字是化含物中的碳(C)原子数减1.的数。当该数字为零时,则不写。 3.2.4 3.2.5自右向左的第四个数字是化合物中不饱和碳碳键的个数。当该数字为零时,则不写。 3.2.6在溴(Br)部分和全部代替氯(C1)的情况下,仍然采用同样的规则,但要在原来氯氟化合物的编 号后面加字母B以表示溴(Br)的存在,字母-B-后的数字表示溴原子个数 3.2.7化合物中的氯(CI)原子数,是从能够与碳(C)原子结合的原子总数中减去氟(F)、溴(Br)和氢 (H)原子数的和后求得的。对于饱和的制冷剂,连接的原子总数是2n+2,其中n是碳原子数。对于含 有一个双键的制冷剂或环状饱和制冷剂,连接的原手总数是2n。 3.2.8碳原子应该按照在分子结构中出现的顺序编号,连接的氢原子取代基最多的一端的碳原子记为1。 如果两端碳原子所连接的卤素原子不同但数自相向,应分别统计所连接的所有卤素原子数目,按照优先 等级:溴原子、氯原子、氟原子、碘原子的顺序,取其中含有优先等级的卤素原子数最多的碳原子记为1。 3.2.9环状衍生物应在其编号前加大写字母C 示例:R-C318,PFC-C318 3.2.10乙烷系同分异构体都具有相同的编号,但最对称的一种用编号后不带任何字母来表示。随着 同分异构体变得越来越不对称,就应附加a、b、c.等字母。对称度是把连接到每个碳原子的卤原子和氢 原子的质量相加,并用一个质量总和减去另个质量总和所得的差值来确定,其差值绝对值越小,生成 物就越对称。 3.2.11丙烷系同分异构体都具有相同的编号,它们通过后面加上的两个小写字母区别,加的第一个字 母表示中间碳原子(C2)上的取代基。 CCl,- CCIF— b -CF2 -CCIH— d --CH,- 对环丙烷的卤代衍生物,用所连接原子的质量总和为最大的碳原子作为中心原子,对这些化合物, 第一个后缀字母舍去。 加的第二字母表示两端碳原子(C,和C3)取代基的相对对称性,对称行取决于与“C,”和“C3”碳原 子分别相连的卤索原子和氢原子质量总和,两个和之差绝对值越小,这个同分异构体越对称。但与乙烷 2 SN/T2536—2010/ISO817:2005 系列不同,最对称的同分异构体具有第二个附加字母a(乙烷系列同分异构体不加字母),按不对称顺序 再附加字母(b、c等);如果没有同分异构体时,则省略附加字母,这时仅用制冷剂编号就明确地表示出 分子结构,例如,CF:CF,CF编号是R218,而不是R218ca,该体系的例子参见附录A。含溴的丙烷系列 同分异构体不包含在上述情况中,因为目前还有发现此类制冷剂。 3.3醚 3.3.1除了在碳氢原子的编号必须根据3.2命名的情况外,醚类制冷剂应该在其编号前加大写字母E (ether)。 3.3.2两个碳原子的二甲基醚类的编号不需要添加后缀,除非如3.2.10所述情况,因为前缀“E”已经 做了明确的说明。 3.3.3三个碳原子的直链醚类需遵循3.2.8中的碳氢化合物的规则。 a)在醚类的编号后加1个整数后缀,以表示醚中氧原子所连接的第1个碳原子(如:R-E236ea2, CHF,--O—CHF-CF)。 b)对于其他对称的碳氢结构分子式中醚的氧原子所连接的碳原子是该氧原子所连接的2个碳 原子中前面那个碳原子。 c)) 尽管如果醚类中碳氢结构只有1种分子结构,3.2.10中的前缀仍需保留,如CFs一O一CF2一CF3 只有一种结构,其正确的编号应该是R-E218。 d)对于结构中含有2个分开的氧原子的二醚而言,应在醚类的编号后加2个整数后缀,以表示醚 中2个氧原子的位置。 3.3.4对于环状醚类,应在编号前加“CE”作为前缀。对于四元环状醚类(含有三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 子),其中的碳氢原子的编号应遵循3.2中的规则。 3.4混合物 3.4.1混合物应按照400序号或500序号进行编号 3.4.2非共沸混合物应按照400序号中的次序,顺次地规定其识别编号。为区别组分相同而质量分数 不同的非共沸混合物,应在识别编号之后加止大写字母A、B、C等后缀 3.4.3共沸混合物应按照500序号中的次序,顺次地规定其识别编号。为区别组分相同而质量分数不 同的共沸混合物,应在识别编号≠后加上大写字母A、B,C等后。 3.4.4混合物的编号应该表明每种组分的含量的波动范围,具体精确到0.1%(质量分数)。这种波动 应在正常含量的士0.1%~士2.0%范围之内组分含量的最高的波动和最低的波动之间相差不可超过 该组分正常含量的50%。 3.5有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应按照600序号中的次序,顺次地规定其识别编号。 3.6无机化合物 3.6.1无机化合物按照700序号和7000序号中的次序,顺次地规定其识别编号。 3.6.2相对分子量小于100的无机化合物,其编号应是700加上其相对分子量(精确到整数)。 3.6.3相对分子量等于或大于100的无机化合物,其编号应是7000加上其相对分子量(精确到整数)。 4命名前缀 4.1概述 在第3章规定的制冷剂编号前面应加字母R或制冷剂。 示例:R134a,制冷剂134a,R-134a。 4.2组分示意前缀 4.2.1应在碳氟和碳氢化合物的编号前加一个字母序列,以表示组成该化合物的所有元素。这种组分 3 SN/T2536—2010/ISO817:2005 示意前缀是由每种元素的第一个字母组成。如果还有氢原子,则前缀的第一个字母应是H,最后一个 字母应是C,表示有碳原子。卤素原子位于中间,顺序如下:I、B、C和F,分别代表碘原子、溴原子、氯原 子以及氟原子。如果是醚类制冷剂,应用“E”代替表示碳原子的“C”,如HFE、HCFE和CFE分别代表 氢氟醚、氢氯氟醚以及氯氟醚。此外,如果制冷剂中所有氢原子都被氟原子取代,前缀应为PFC。 CCl,F2 CFC-12 示例1:氯氟烷烃12 示例2:氢氯氟烷烃22 CHCIF2 H
SN-T 2536-2010 进出口制冷剂命名规则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9-22 07:37:01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