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75-010 E.11. SY 备案号:33531—20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62852011 代替SY/T6285—1997 油气储层评价方法 Evaluating methods of oil and gas reservoirs 2011—0728发布 2011-11-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SY/T6285-2011 目 次 前言 II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储层分类 3 盆地评价阶段储层评价方法 4 区带评价阶段储层评价方法 5 6 圈闭评价阶段储层评价方法 9 油气藏评价阶段储层评价方法 10 附录A(资料性附录) 火山岩岩相分类 14 SY/T6285—201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SY/T6285—1997《油气储层评价方法》,和SY/T6285--1997相比,主要变化 如下: 将储层评价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盆地评价、区带评价、圈闭评价、油藏评价,分别按SY/T 5519—1996《盆地评价技术规范》、SY/T5520—2005《圈闭评价技术规范》、SY/T5521— 1996《油藏评价技术规范》给出的要求进行评价。 储层评价的内容分为储层分类、储层特征、储层控制因素、储层分布预测、储层综合评价, 相应的研究成果也与这些内容对应。 储层岩石类型分为沉积岩(碎屑岩、碳酸盐岩)、火山岩和变质岩储层。 -SY/T6285一1997侧重地质评价,本次修订注重地质与地球物理综合评价,在常规评价的 基础上,可开展地震反演进行储层预测研究。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石油地质勘探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 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本标准起草人:任延广、王成、吴海波、于晶、邵红梅、万智民、王果寿、郭宏莉。 SY/T6285—2011 油气储层评价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沉积岩、火山岩及变质岩类油气储层评价的内容、方法、要求和成果。 本标准适用于上述不同储集岩类各勘探阶段油气储层的评价。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Y/T5368—2000米 岩石薄片鉴定 SY/T5477—2003 碎屑岩成岩阶段划分 SY/T5478—2003 碳酸盐岩成岩阶段划分 SY/T5481—2009 地震勘探资料解释技术规程 SY/T6451—2010 探井测井数据处理与资料解释技术规范 SY/T6546-2011 复杂岩性地层测井数据处理解释规范 3 储层分类 3.1沉积岩储层评价分类 3.1.1 储集空间孔洞缝的划分见表1。 表1沉积岩储层储集空间孔洞缝划分 储集空间类型 孔隙长宽比 孔洞直径,mm 孔 <2 孔洞 1 : 1~<10 : 1 洞 >2 裂缝 ≥10 : 1 3.1.2 按厚度h分级见表2。 表2沉积岩储层厚度类型划分 储层厚度类型 厚度h,m 特厚层 h≥10 厚层 5≤h<10 中厚层 2h<5 薄层 1≤h<2 特薄层 h<1 SY/T6285-2011 3.1.3按孔隙度Φ分级见表3和表4。 表3碎屑岩储层孔隙度类型划分 孔隙度Φ,% 储层孔隙度类型 特高孔 $≥30 高孔 25≤<30 中孔 15≤<25 低孔 10≤15 特低孔 5≤10 超低孔 <5 表4 碳酸盐岩储层孔隙度类型划分 储层孔隙度类型 孔隙度Φ,% 高孔 ≥20 中孔 12≤<20 低孔 4≤12 特低孔 <4 3.1.4按渗透率K分级见表5和表6 表5 碎屑岩储层渗透率类型划分 储层渗透率类型 渗透率K,mD 特高渗 K≥2000 高渗 500≤K<2000 中渗 50≤K<500 10≤K<50 低渗 特低渗 1≤K<10 超低渗 K<1 表 6 碳酸盐岩储层渗透率类型划分 储层渗透率类型 渗透率K,mD 高渗 K≥100 中渗 10≤K<100 低渗 1≤K<10 特低渗 K<1 3.1.5 按砂体连续性L分级见表7。 2 SY/T6285—2011 表7沉积岩储层砂体连续性类型划分 储层砂体连续性类型 砂体连续长度L,m 连续性特好 L≥2000 连续性好 1200≤L<2000 连续性中等 600≤L<1200 连续性差 L<600 3.1.63 按孔喉半径中值Rso分级见表8。 表8沉积岩储层孔喉半径中值类型划分 储层孔喉类型 孔喉半径中值Rso,μm 特大孔道 Rso≥25 大孔道 15≤Rso<25 中孔道 5≤Rso<15 小孔道 3≤Rso<5 特小孔道 Rso<3 3.1.7 按喉道半径平均值R分级见表9。 表9 沉积岩储层平均喉道类型划分 储层喉道类型 平均喉道半径R,μm 粗喉 R≥50 中喉 10<R<50 较细喉 5<R<10 细喉 1≤R<5 微细喉 R<1 3.1.8 按洞穴直径D分级见表10。 表10 沉积岩储层洞穴类型划分 储层洞穴类型 洞穴直径D,mm 巨洞 Di≥100 大洞 10≤D,<100 中洞 5≤D,<10 小洞 2<D,<5 3.1.9按喉道(D2一般指喉道宽度,少数指喉道半径)分级见表11。 SY/T6285—2011 表11 沉积岩储层喉道类型划分 储层喉道类型 喉道宽度D2,mm 大喉 D2≥0. 001 中喉 0.0002≤D<0.001 小喉 0.00003≤D2<0.0002 微喉 D2<0. 00003 3.1.10 按裂缝张开宽度D3分级见表12。 表12 沉积岩储层裂缝类型划分 储层裂缝类型 裂缝张开宽度Ds.mm D≥100 巨缝 大缝 5≤D;<100 中缝, 1<D;<5 小缝 0. 1≤D;<1 微缝 D;<0. 1 3.2火山岩与变质岩储层评价分类见表13和表14。 表13火山岩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划分标准 储层分类 孔隙度,% 渗透率K,mD 1 ≥15 K≥10 1015 5≤K<10 5≤10 1≤K<5 IV 3≤5 0. 1≤K<1 V <3 K<0.1 表14 变质岩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划分标准 储层分类 孔隙度% 渗透率K,mD I ≥10 K≥50 5≤ 10≤K<50 1<<5 1≤K<10 IV <1 K<1 盆地评价阶段储层评价方法 4.1 储层评价要求 盆地评价阶段以全盆地为评价对象,以认清储集层段和宏观分布为重点,分析有利储层的展布, 4

.pdf文档 SY-T 6285-2011 油气储层评价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SY-T 6285-2011 油气储层评价方法 第 1 页 SY-T 6285-2011 油气储层评价方法 第 2 页 SY-T 6285-2011 油气储层评价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9-22 12:14:08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