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77. 140. 99 H 34 YB 中华人民共和国黑色冶金行业标准 YB/T4315—2012 炼钢用尘泥团块 Dust and mud agglomeration for steelmaking 2012-12-28 发布 2013-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B/T 4315—2012 前 言 本标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淑娟、王海丹、张新义、耿继双、费鹏、侯洪宇、王向锋、张钟铮。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YB/T4315—2012 炼钢用尘泥团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炼钢用尘泥团块的术语和定义、分类与代号、技术要求、取样与制样、试验方法、检验规 则、包装、标志、贮存和质量证明书等。 本标准适用于由炼铁、炼钢、轧钢等工艺过程产生的固态废物经加工后供炼钢使用的尘泥团块。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007.1散装矿产品取样制样通则手工取样方法 GB/T2007.2散装矿产品取样制样通则手工制样方法 GB/T2007.7 散装矿产品取样制样通则粒度测定方法手工筛分法 GB/T6730.5 铁矿石全铁含量的测定 三氯化钛还原法 GB/T6730.10 铁矿石化学分析方法重量法测定硅量 GB/T 6730.17 铁矿石化学分析方法燃烧碘量法测定硫量 GB/T 6730.19 铁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铋磷钼蓝光度法测定磷量 GB/T 6730.50 铁矿石化学分析方法气体容量法测定总碳量 GB/T6730.61 铁矿石石 碳和硫含量的测定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 GB/T 6730.65 铁矿石 全铁含量的测定三氯化钛还原重铬酸钾滴定法(常规法) GB/T6730.66 铁矿石全铁含量的测定自动电位滴定法 GB/T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10122 铁矿石(烧结矿、球团矿)物理试验用试样的取样和制样方法 GB/T10322.1铁矿石取样和制样方法 YB/T190.7连铸保护渣化学分析方法燃烧气体容量法和红外线吸收法测定碳含量 YB/T5142冶金矿产品包装、标志、运输、贮存和质量证明书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炼钢用尘泥团块dust and sludge agglomerate for steel making 由炼铁、炼钢、轧钢等工艺过程产生的固态废物经配料、混合、压球或造球、干燥或烧结等工序加工 后,具有一定强度和形状的含铁团块。 4分类与代号 4.1分类 炼钢用尘泥团块分为两类:不含碳尘泥团块与含碳尘泥团块;按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划分一级品和 二级品。 4.2代号 1 YB/T4315—2012 不含碳尘泥团块的代号为DSA(为尘泥团块的英文首字母);含碳尘泥团块代号为DSA-C(为含碳尘 泥团块的英文首字母)。 5技术要求 不含碳尘泥团块技术要求按表1的规定,含碳尘泥团块技术要求按表2的规定。 表1不含碳尘泥团块(DSA)的技术要求 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物理性能 10mm~50mm 分级 落下强度 抗压强度 TFe SiOz c 水分 粒度范围的 S P /次 /N 比例/% ≤0.10 ≤0.06 ≤6.0 <8. 0 ≤1.0 ≥95 >5 ≥1200 一级 ≥55.00 02> ≤2.0 ≥90 >3 ≥800 二级 ≥51.00 ≤0. 20 ≤0. 10 <8.0 表2 含碳尘泥团块(DSA-C)的技术要求 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物理性能 10mm~50mm 分级 落下强度 抗压强度 TFe SiO2 C 水分 粒度范围的 s P /次 /N 比例/% 90°0> ≤6.0 ≤1.0 ≥95 >5 ≥1200 一级 ≥50.00 ≤0.15 10.0~13.0 8.0~10.0 ≤2.0 ≥3 ≥800 二级 ≥48.00 ≤0.20 ≤0.10 ≤7.0 ≥90 6取样与制样 6.1取样 6.1.1尘泥团块在成品输出皮带上或运输车上取样。 6.1.2在成品输出皮带上采用手工取样时,按GB/T10122或GB/T2007.1的规定执行。 6.1.3在成品输出皮带上采用机械取样时,按GB/T10322.1的规定执行。 6.1.4在运输车上手工取样时,按GB/T2007.1的规定执行。 6.2制样 制样按GB/T2007.2、GB/T10122、GB/T10322.1的规定执行。 7试验方法 7. 1 全铁含量的测定按GB/T6730.5、GB/T6730.65或GB/T6730.66执行。 7.2 硫含量的测定按GB/T6730.17或GB/T6730.61执行。 7.3 磷含量的测定按GB/T6730.19执行。 7. 4 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按GB/T6730.10执行。 7.5 碳的测定按GB/T6730.50或YB/T190.7执行。 7.6水含量的测定按附录A执行。 7.7 粒度的测定按GB/T2007.7执行。 7.8 落下强度的测定按附录B执行。 7.9 抗压强度的测定按附录C执行。 2 YB/T4315—2012 8检验规则 8.1组批 产品按批交货,一交货批由一检验批或多个检验批组成。每一检验批不大于150t。 8.2检查和验收 8.2.1尘泥团块质量的出厂检验由供方技术质量部门负责进行,需方可对尘泥团块的质量进行验收。 8.2.2出厂检验时,全铁含量、硫含量、强度、水分为必检验项目。 8.3判定规则 8.3.1检验结果应符合第5章要求。 8.3.2如果有不合格指标,用副样对不合格项重新检测,再按表1或表2中各指标进行判定,如仍不合 格,整批判定为不合格品。 9包装、标志、贮存和质量证明书 9.1尘泥团块的包装、标志、运输、贮存和质量证明书按YB/T5142的规定执行。 9.2建议尘泥团块在30d内使用完。 YB/T4315—2012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炼钢用尘泥团块水分含量的测定 A.1试验设备 A.1.1干燥盘 表面光滑,无污染,边沿高度不低于60mm。 A.1.2干燥箱 装有温度指示器和控温装置,能将炉内任何一点的温度均控制在105℃~110℃之内;设计用空气流 保持这一温度以保证有效的干燥,而无任何样品损失;装有一台风扇,使空气能够进行循环和更换。 A.1.3天平 最大称量不少于2000g,感量0.5g。 A.2取样 A.2.1干燥出炉时取样 尘泥团块在干燥作业连续出炉情况下,每1h取1个小样,每个小样至少取2kg,4h的小样混合成大 样,按GB/T2007.2的规定缩分至2kg的试验样;在尘泥团块干燥作业间歇出炉的情况下,每次出炉按 GB/T2007.2或GB/T10322.1的规定取小样,将小样混匀后缩分成2kg的试验样。 A.2.2运输车上取样 尘泥团块在运输车上取样时,按GB/T2007.1的规定取样缩分到2kg的试验样。 A.3试验步骤 准确称取1000g试样,将试样铺在称量过质量的干燥盘内,样层厚度不超过一个团块,并立刻测出总 质量。记录总质量、干燥盘质量、试验样的初始质量。将装有实验样的干燥盘放在设定于105℃的干燥 箱内,保持这一温度3h,将干燥盘取出,趁热立刻称量,尽量减少水分的再吸收。 检查干燥性,再次将装有试验样的干燥盘立即放干燥箱内,继续加热1h,然后重复称量。重复上 述的程序,直至连续两次测定间的质量差等于或小于试验样初始质量的0.05%为止。 注1:称量装置应避免受热的影响。 注2:对同类型外形尺寸相同的炼钢用尘泥团块进行一系列水分测定的时候,可以根据预先的校核试验来规定试验样 的干燥时间。 A.4分析结果的计算 每个试验样的水分含量测定结果w:以质量百分数表示,按公式(A.1)计算,保留两位小数,按GB/T 8170进行数值修约。 mlm² ×100 ... (A.1) Wi= m1 式中: 试验样的初始质量,单位为克(g); 试验样的干燥质量,单位为克(g)。 m2 交货批水分含量应按照得到的所有炉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刃,由公式(A.2)计算,以质量百分 数表示。 4 YB/T 4315—2012 (A. 2) 式中: -第i炉试样的水分含量测定结果,以质量百分数表示; n一一试样检验批数。 5

.pdf文档 YB-T 4315-2012 炼钢用尘泥团块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YB-T 4315-2012 炼钢用尘泥团块 第 1 页 YB-T 4315-2012 炼钢用尘泥团块 第 2 页 YB-T 4315-2012 炼钢用尘泥团块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9-22 18:36:42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