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71. 080 G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黑色冶金行业标准 YB/T5078—2010 代替YB/T5078—2001 煤焦油 萘含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Testing of coal tarDetermination of the naphthalene contentGas chromatography 2011-03-01实施 2010-11-1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B/T5078—2010 前言 本标准代替YB/T5078—2001《煤焦油茶含量气相色谱测定方法》。 本标准与YB/T5078—200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采用毛细管柱、内标法代替原填充柱、外标定量的方法。 本标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冶治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武汉平煤武钢联合焦化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翠霞、曹素梅、常红兵、王兰、徐明万、谢广粤、孙伟。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3704—1983、YB/T5078—1993、YB/T5078—2001。 www.docin.com YB/T50782010 煤焦油萘含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焦油萘含量的气相色谱测定原理、试剂和材料、仪器设备、试验条件、分析步骤和结 果计算。 本标准适用于高温炼焦时所得的煤焦油中萘含量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99焦化油类产品取样方法 3试验原理 用N,N-二甲基乙酰胺溶解煤焦油,在该溶液中加人一定量的内标物正十二烷,利用商品化毛细管色 谱柱进行分离。用微量注射器直接进样,气化的试样被载气携带,分流后一部分进入毛细管色谱柱,在柱 出口处迫加氮气后由氢火焰检测器(FID)检测待测物质。以内标法计算出茶的百分含量。 4试剂 www.docin.com 4.1N,N-二甲基乙酰胺:分析纯。 4.2茶:色谱纯。 4.3正十二烷:色谱纯。 5仪器和设备 5.1气相色谱仪:具有氢火焰检测器,程序升温功能,安装毛细管色谱柱的接口及分流、不分流装置,灵 敏度为M≤1X10-1g/s的气相色谱仪。 5.2色谱工作站或色谱数据处理器。 5.3微型旋涡混合仪(转数:2000r/min,振幅:6mm)。 5.4色谱柱:石英弹性毛细管柱DB5,30m×0.32mm×0.25um,或能达到分离要求的同类型毛细管柱。 5.5分析天平:感量0.1mg。 5.6氢气:纯度≥99.99%,氮气:纯度≥99.99%;空气:净化后的压缩空气。 5.7# 微量注射器:10L。 5.8# 移液管:10mL。 5.9带密封垫样瓶:12mL。 5.1050mL烧杯。 6试样的采取 煤焦油试样的采取按GB/T1999的规定进行。 7分析步骤 7.1按下述柱温及表1所规定的条件调整气相色谱仪,允许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变动,但需保证茶峰与 1 YB/T50782010 十二烷峰的相对分辨率(R)≥1.5,进样量和仪器的灵敏度应控制在萘的线性相应范围内。R值按式(1) 求得: (8)4-(0)4 (1) Y1/2 (α)+Y1/2 (β) 式中: R-相对分辨率; tr(a)- 一正十二烧的保留值,单位为毫米(mm); tr(β)一一的保留值,单位为毫米(mm); Yi/2(a)— 一正十二烷的半峰宽,单位为毫米(mm); Y1/z(β)一一萘的半峰宽,单位为毫米(mm)。 柱温(程序升温):起始温度95℃,保持6min;以40℃/min速率升温至150℃,保持1min;再以40℃/ min速率升温至250℃,保持1min;然后以40℃/min速率升温至300℃,保持7min。 表1典型色谱操作条件 控制项目 控制值 汽化温度/℃ 300 检测温度/℃ 300 柱流量(N2)/(mL/min) 2.63 柱前压(N2)/MPa 0.08 氢气(H2)/(mL/min) 35 空气(Air)/(mL/min) 380 半峰宽/min 3 分流比 50 : 1 尾吹(N2)/(mL/min) 25 进样量/uL 0.4 最小峰面积/mm 100 7.2 在典型色谱操作条件下,主要组分的相对保留时间及标样、试样的色谱图示于表2和图1、图2。 表2煤焦油主要组分定性结果 组分名称 煤焦油各组分相对保留值(R) 标准物质相对保留值(R.) 茶 1.000 1.000 3-甲基茶 1.411 1.412 α甲基蔡 1.446 1.448 联萃 1,743 1.743 范 1.798 1.801 氧芬 1.843 1.845 苏 1.953 1.941 非 2.1948 2.201 2.204 2.209 咔唑 2.246 2.249 2-甲基葱 2.330 2.338 荧葱 2.477 2.485 花 2.534 2.539 2 YB/T5078—2010 5.175N pA SO0 600 3 504 400 200 mm 1——溶剂(N,N-二甲基乙酰胺); 2——萘; 3——正十二烷(内标物)。 W图1.标样色谱图 7.3校正因子的测定 7.3.1标样的制备 按照煤焦油萘含量的变化范围,配制一系列萘(色谱纯)的标准溶液(含内标物)。准确称取萘 0.01g、0.02g、0.03g、0.04g、0.05g、0.06g(精确到0.1mg).准确称取0.030g正十二烷(精确至0.1mg)于 带密封垫的样瓶中,用移液管加人6mLN,N-二甲基乙酰胺,混合均匀后备用。 7.3.2标样的色谱分析及校正因子的计算 按7.1调整好色谱仪,用微量注射器注人0.4L标准样,每个标样平行测定3~5次,由色谱工作站 (或色谱数据处理器)测定茶与内标物正十二烷的峰面积比(A:/A),取平均值。 按式(2)计算萘相对于内标物(正十二烷)的相对校正因子 fi (2) A; ms 式中: 一相对校正因子; A一一正十二烷的峰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 A;- 萘的峰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²); mi 萘的质量,单位为克(g) 正十二烷的质量,单位为克(g)。 m, 7.3.3,在正常条件下,校正曲线每隔三个月校准一次,以保证定量的准确性。但如果色谱条件改变,则 必须重新验证校正因子。 YB/T5078—2010 750 500 6181 250 min 溶剂(N.N-二甲基乙酰胺); 2- 一茶; 3- 一正十二烷(内标物): www.docin.com 4- -β甲基萘; 5- 一α甲基茶; 一联苯; 7范; 8- 一氧; 9—苏; 10——菲; 11—葱: 12——咔唑; 13- 二甲基葱; 14——荧总; 15—芪; 16——苯并意(α); 17——菌; 18——苯并花(e); 19- 一苯并(a)。 图2煤焦油样品色谱图 7.4试样的测定 按7.1调整好色谱仪,准确称取煤焦油试样0.5g(精确到0.1mg),称取0.030g正十二烷(精确到 0.1mg)于带密封垫的样瓶中,用移液管加入6ml.N,N-二甲基乙酰胺,在80℃~100℃烧杯水浴中加热 2min~3min,在旋涡混合仪上振荡10s将样品均勾后,用微量注射器取0.4ul样品,在规定的试验条件 4 YB/T50782010 下进行分析。每个样品重复测定两次,取两次分析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结果计算 8 按式(3)计算煤焦油萘(无水基)的百分含量。 X装(无水基)%=A/A×fi×(ms/m送)×100/(100-Ma) (3) 式中: A一一样品中萘的峰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 A.一 一样品中正十二烷的峰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 f一一茶的相对校正因子; 正十二烷的质量,单位为克(g); ms 一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m式一 Ma- 一煤焦油分析试样中水分的质量分数(%)。 9 精密度 重复性:同一化验室两次平行试验结果重复性:不大于1.0%。 www.docin.com 5

.pdf文档 YB-T 5078-2010 煤焦油 萘含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YB-T 5078-2010 煤焦油 萘含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第 1 页 YB-T 5078-2010 煤焦油 萘含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第 2 页 YB-T 5078-2010 煤焦油 萘含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9-22 19:01:04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