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11.020 CCS C 62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SN/T 5921.4—2025 2025 ‑07‑25发布 2026 ‑02‑01实施境外重要病媒生物鉴定方法 蚊类 第4部分:三列伊蚊 Identification of important abroad vectors —Mosquito —Part 4:Aedes triseriatus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   发  布SN/T 5921.4—2025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为 SN/T 5921《境外重要病媒生物鉴定方法 蚊类 》的第 4部分。SN/T 5921已发布以下 部分: ——第1部分:通用规则 ; ——第2部分:冈比亚按蚊 ; ——第3部分:达氏按蚊 ; ——第4部分:三列伊蚊 。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提出并归口 。 本文件起草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厦门海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杭州海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连海关 、 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州海关 。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贺骥、徐琦、郑乐怡、黄恩炯、宋锋林、王刚、孔丹。 ⅠSN/T 5921.4—2025 引 言 病媒生物区系分布是一个大洲中各国家或区域的特有生物标签 ,不同区系有着该区系下独特的种类 和特性,而种类和特性的不同决定了媒介效能的差异 。当病媒生物随跨国贸易等途径输入到另一个国家 或区域,就可能在入侵地定植并扩散 ,同时也带来了各大洲病媒生物进入我国的可能 ,给生物安全带来 风险。 SN/T 5921《境外重要病媒生物鉴定方法 蚊类 》系列标准针对境外重要蚊媒 ,旨在描述形态学鉴定 的技术方法 ,从而对其在口岸区域的入侵采取相应的措施 。 SN/T 5921拟分为 4个部分。 ——第1部分:通用规则 。 ——第2部分:冈比亚按蚊 。 ——第3部分:达氏按蚊 。 ——第4部分:三列伊蚊 。 本文件为第 4部分,需与 SN/T 5921 .1—2025《境外重要病媒生物鉴定方法 蚊类  第1部分:通用 规则》配合使用 。 ⅡSN/T 5921.4—2025 境外重要病媒生物鉴定方法 蚊类 第4部分:三列伊蚊 1 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三列伊蚊的生物学信息 、形态特征 、形态鉴别特征和结果判定方法 。 本文件适用于对三列伊蚊的形态鉴定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 文件。 SN/T 5042 .1—2018 常见蚊虫鉴定方法 SN/T 5921 .1—2025 境外重要病媒生物鉴定方法 蚊类 第 1部分:通用规则 3 术语和定义 SN/T 5042 .1—2018、SN/T 5921 .1—2025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 4 基本信息 拉丁名:Aedes triseriatus Say 分类地位 :三列伊蚊分类学上属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 、昆虫纲(Insecta) 、双翅目(Diptera) 、蚊科 (Culicidae ) 、库蚊亚科 (Culicinae ) 、伊蚊属(Aedes) 、Protomacleaya 亚属。 生态习性 、医学重要性与地理分布见附录 A。 5 三列伊蚊形态特征 5.1 雌性成虫 5.1.1 头部 喙和触须具深色鳞片 ,唇基无鳞片 ,头顶有直立和狭窄的弯曲鳞片 。 5.1.2 胸部 中胸盾片中部鳞片深棕色 ,两侧有银白色条纹 ,在肩部最宽 ,小盾前区暗 ,边缘有一排细长的白色鳞 片。侧背片、中胸后侧片 、前胸后背片和足基节具银白色鳞片 。足黑色,股节端部白色 ,跗节全部黑色 。 翅鳞窄、黑色,前缘脉基部通常具深色鳞片 。 1SN/T 5921.4—2025 5.1.3 腹部 腹部黑色 ,背板基部外侧有银白色鳞片 ;腹板具银白色基带 。 5.2 雄性成虫 侧板长、圆锥形,在基部下角和外 1/3处有少量鬃毛簇 。小抱器干柄短 ,刀叶圆柱形 ,较窄,比干柄 长。抱肢非常细小 ,抱肢端节长 ,超过抱肢的一半 。 5.3 幼虫 5.3.1 头部 头近似半圆形 ,触角长,纤细,头毛 1‑C粗。 5.3.2 腹部 具腹毛 12‑I。栉齿 10个~13个,不规则排列成一齿区 ,各齿末端具 䍁;4‑X具4对刚毛,2对在栅区 前。呼吸管为其宽度的 2.5倍,顶端圆钝 ,齿梳在中部 ,其后有一根毛 。肛节长宽几乎相等 ,尾鞍几乎覆 盖到两侧 。肛鳃长,末端圆钝 。 6 三列伊蚊鉴别特征 三列伊蚊形态特征见附录 B。 成蚊喙和触须具深色鳞片 。中胸盾片两侧有银白色条纹 。腹部腹板具银白色基带 ;背板基部外侧有 银白色鳞片 。跗节全部黑色 。幼虫头毛 1‑C粗,有腹毛 12‑I。栉齿 10个~13个,不规则排列成一齿区 , 各齿末端具 䍁;4‑X具4对刚毛,2对在栅区前 。 7 结果判定 雌性成虫符合 5.1、雄性成虫符合 5.2、幼虫符合 5.3描述特征的蚊类 ,即鉴定为三列伊蚊 。 2SN/T 5921.4—2025 附 录 A (资料性) 三列伊蚊重要生物学信息 A.1 生态习性 雌虫通常在树洞里产卵 ,也可孳生在森林中荫蔽的人工容器 ,包括废弃轮胎 。3月至10月都可发现 幼虫,7月初至8月下旬会出现数个密度高峰 。该蚊以卵的形式在北方种群中越冬 ,在树洞的水融化后 , 卵开始孵化出 。在温带地区 ,树洞不结冰 ,该蚊以幼虫越冬 。 成蚊常常在靠近幼虫栖息地的林荫区休息 ,但会飞到开阔的地方吸血 。宿主范围很广 ,包括鹿、松 鼠、负鼠、老鼠、兔子和花栗鼠 。在哺乳动物稀少的地方 ,会吸食进入森林里的人的血液 ,以及鸟类 、两栖 动物和爬行动物 。 A.2 医学重要性 该种是美国拉克罗斯病毒 (LACV)的重要传播媒介 ,病毒可经卵传播 ,并可通过交配传播 。此外,与 其相关的病原体有卡希谷病毒 、东方马脑炎病毒 、Jamestown Canyon Virus 、Potosi Virus 、裂谷热病毒 、 Trivittatus Virus ,以及西尼罗病毒 。 A.3 地理分布 国外:加拿大、古巴、格陵兰岛 、墨西哥、美国等。 3SN/T 5921.4—2025 附 录 B (资料性) 三列伊蚊形态特征图 三列伊蚊形态特征图见图 B.1~图B.6。 图B.1 整体侧面观 4SN/T 5921.4—2025 图B.2 头部侧面观 图B.3 胸部侧面观 5

.pdf文档 SN-T 5921.4-2025 境外重要病媒生物鉴定方法 蚊类 第4部分 三列伊蚊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SN-T 5921.4-2025 境外重要病媒生物鉴定方法 蚊类 第4部分 三列伊蚊 第 1 页 SN-T 5921.4-2025 境外重要病媒生物鉴定方法 蚊类 第4部分 三列伊蚊 第 2 页 SN-T 5921.4-2025 境外重要病媒生物鉴定方法 蚊类 第4部分 三列伊蚊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10-06 22:24:42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