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77.150.30 YS H 62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YS/T 974—2014 复合触点材料用铜及铜合金带材 Copper and copper alloy strip for compound contacts 2015-04-01实施 2014-10-14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S/T 974—2014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绍兴市力博电气有限公司、中色奥博特铜铝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高磊、姚幼甫、姜业欣、张西军、任静、钱国统、田原晨。 I YS/T974—2014 复合触点材料用铜及铜合金带材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复合触点材料用铜及铜合金带材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 存、质量证明书及合同(订货单)内容等。 本标准适用于复合触点材料用铜及铜合金带材。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8.1一2010金属材料拉伸试验 第1部分:试验方法(ISO6892-1:2009,MOD) GB/T351金属材料电阻系数测量方法 GB/T4340.1金属维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 GB/T5121(所有部分)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T5231 加工铜及铜合金化学成分和产品形状 GB/T8888 重有色金属加工产品的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GB/T26303.3金 铜及铜合金加工材外形尺寸检测方法第3部分板带材 YS/T478 铜及铜合金导电率涡流测试方法 YS/T482 铜及铜合金分析方法 光电发射光谱法 YS/T483 铜及铜合金分析方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 YS/T668 铜及铜合金理化检测取样方法 YS/T815 铜及铜合金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试样的制备方法 3术语及定义 下列术语及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同厚差 the transverse thickness difference 在带材任一横断面上沿宽度方向与中心点任意对称两点的厚度差。 4要求 4.1产品分类 4.1.1带材的牌号、状态、规格应符合表1规定。 1 YS/T 9742014 表1 牌号、状态、规格 规格/mm 牌号 代号 供应状态 厚度 宽度 TU0、TU1、T1 T10130,T10150,T10900 软化退火(O60)、 H62 T27600 0.5~5.0 50~300 硬(H04) QSn6.5-0.1 T51510 BZn15-20 T74600 注:经供需双方协商,可供其他牌号、状态、规格的带材,具体要求在合同中注明。 4.1.2 标记示例 产品标记按产品名称、标准编号、牌号(或代号)、状态和规格的顺序表示,标记示例如下: 示例:用TU0(T10130)制造的硬态(H04),厚度为1.0mm,宽度为110mm的带材标记为: 铜带YS/T974-TU0H04-1.0×110 或 铜带YS/T974-T10130H04-1.0×110 4.2 化学成分 带材的化学成分应符合GB/T5231规定。 4.3 外形尺寸及其允许偏差 4.3.1 带材的厚度允许公差、同厚差、宽度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表3的规定。 表2 厚度允许偏差 单位为毫米 厚度 厚度允许偏差 同厚差 0.5~1.0 ±0.020 0100> >1.0~1.5 ±0.025 ≤0.013 >1.5~2.0 ±0.030 ≤0.015 >2.0~2.5 ±0.040 >2.5~5.0 ±0.050 ≤0.025 注:当厚度允许偏差要求单向偏差时,其值为表中数据的2倍。 表3 宽度充许偏差 单位为毫米 厚度 宽度允许偏差 0.5~1.0 ±0.10 >1.0~1.5 ±0.15 >1.5~2.5 ±0.20 >2.5 ±0.25 注:当要求单向偏差时,其值为表中数据的2倍。 2 YS/T974—2014 4.3.2 带材应平直,允许有轻微波浪,其侧边弯曲度应不大于3mm/m。 4.3.3带材的两边应切齐、无明显毛刺、裂边和卷边 4.4力学性能 带材的室温力学性能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力学性能 拉伸试验 硬度试验 牌号 代号 状态 抗拉强度 断后伸长率 维氏硬度HV R./MPa A11.s /% T10130 ≥195 ≥30 软化退火(O60) TUO、TU1、T1 T10150 硬(H04) ≥295 110-130 T10900 软化退火(060) ≥290 ≥35 S6> H62 T27600 硬(H04) 410~630 ≥10 125~165 ≥315 ≥40 ≤120 软化退火(060) QSn6.5-0.1 T51510 硬(H04) 590~690 >8 180~230 软化退火(O60) ≥340 ≥35 BZn15-20 T74600 硬(H04) 540~690 ≥15 4.5 电性能 在20℃的温度下测试,带材的电性能应符合表5规定。 表5电性能 电阻系数 导电率 牌号 代号 状态 %IACS 0·mm*/m 软化退火(060) ≤0.017241 ≥100 T10130、T10150、 TUO、TU1、T1 T10900 硬(H04) ≤0.017 774 ≥97 4.6表面质量 带材表面应光滑、清洁,不允许有分层、起皮、裂纹、压折、起刺、氧化、气泡、划伤、夹杂、绿锈、斑点、 辊纹等不良现象;同时不允许有其他任何影响使用的缺陷。 5试验方法 5.1化学成分 带材化学成分的检测按GB/T5121或YS/T482或YS/T483的规定进行,仲裁分析方法按 GB/T5121的规定进行。 3 YS/T974—2014 5.2 外形尺寸 带材的外形尺寸检测按GB/T26303.3的规定进行。 5.3 力学性能 带材的拉伸试验方法按GB/T228.1-—2010的规定进行。试样应符合GB/T228.1一2010表B.1 中P01和表D.1中P07的规定。维氏硬度试验按GB/T4340.1的规定进行。 5.4电性能 带材的电性能试验按GB/T351或YS/T478的规定进行。当需仲裁时,仲裁试验按GB/T351的 规定进行。 5.5 表面质量 带材的表面质量应用目视进行检验。 6检验规则 6.1检查和验收 6.1.1带材应由供方质量监督部门进行检验,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本标准及合同(或订货单)的规定,并 填写产品质量证明书。 6.1.2需方应对收到的产品按本标准及合同(或订货单)的规定进行复检,复检结果与本标准及合同 (或订货单)的规定不符时,以书面形式向供方提出,由供需双方协商解决。属于表面质量及尺寸偏差的 异议,应在收到产品之日起一个月内提出;属于其他质量异议,应在收到产品之日3个月内提出。如需 仲裁,仲裁取样应在需方由供需双方共同进行。 6.2组批 带材应成批提交验收,每批应由同一牌号、状态和规格组成。每批质量应不大于3500kg(如该批 为同一熔次,则该批质量可不大于6000kg)。 6.3检验项目 每批带材出厂前应进行化学成分、外形尺寸、力学性能、电性能(TUO、TU1、T1牌号)和表面质量 的检验。 6.4取样 带材取样应符合表6规定。取样方法按YS/T668的规定进行,力学性能试样的制备按YS/T815 的规定进行。 YS/T974—2014 表6带材的取样 检验项目 取样规定 要求的章条号 试验方法的章条号 供方每批(炉)每批取1个试样,需方每批(炉)每 化学成分 4.2 5.1 批取1个试样 外形尺寸 逐卷 4.3 5.2 拉伸性能 每批任取2卷,每卷沿轧制方向取1个样 4.4 5.3 维氏硬度 每批任取2卷,每卷任取1个试样 4.4 5.3 电性能 每批任取2卷,每卷取1个试样 4.5 5.4 表面质量 逐卷 4.6 5.5 6.5 检验结果的判定 6.5.1化学成分不合格时,判该炉(或批)带材不合格。 6.5.2带材的外形尺寸、表面质量不合格时,判该卷不合格。 6.5.3当力学性能、电性能的试验结果中有试样不合格时,应从该批带材(包括原检验不合格的那卷带 材)中另取双倍数量的试样进行重复试验,重复试验结果全部合格,则判整批产品合格。若重复试验结 果仍有试样不合格,则判该批带材不合格,允许供方逐卷检验,合格者交货。 7标志、包装、运输、存、质量证明书 带材的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质量证明书应符合GB/T8888的规定。 8合同(或订货单)内容 订购本标准所列材料的合同(或订货单)应包括下列内容: a)产品名称; b) 牌号: 供应状态; c) d)规格; e) 质量(卷质量和托质量); f) 本标准编号; g) 其他。 5

.pdf文档 YS-T 974-2014 复合触点材料用铜及铜合金带材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YS-T 974-2014 复合触点材料用铜及铜合金带材 第 1 页 YS-T 974-2014 复合触点材料用铜及铜合金带材 第 2 页 YS-T 974-2014 复合触点材料用铜及铜合金带材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10-06 23:37:07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