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01.080.01 CCSA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6449—2025 社区综合减灾公共信息标志 Publicinformationsignsforcommunitycomprehensivedisasterreduction 2025-10-05发布 2026-0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目 次 前言 Ⅲ ………………………………………………………………………………………………………… 引言 Ⅳ ………………………………………………………………………………………………………… 1 范围 1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 3 术语和定义 1 ……………………………………………………………………………………………… 4 基本要求 2 ………………………………………………………………………………………………… 5 标志类型 2 ………………………………………………………………………………………………… 6 标志设计 2 ………………………………………………………………………………………………… 7 标志制作和设置 4 ………………………………………………………………………………………… 附录A(资料性) 警告标志 6 ……………………………………………………………………………… 附录B(资料性) 场所标志名称示例 8 …………………………………………………………………… 附录C(资料性) 社区灾害风险与综合减灾图示例 9 …………………………………………………… 附录D(资料性) 疏散线路图示例 11 ……………………………………………………………………… 参考文献 16 …………………………………………………………………………………………………… ⅠGB/T46449—2025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应急管理与减灾救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07)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成都市应急管理局、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成都市城市 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中国社区发展协会、广州市城市规划勘 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杭州叙简科技股份有 限公司、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彭州市气象局、西华大学、江西省湖口县舜德乡人民政府。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梁振朋、陈厦、任雁、郭馨、张妮娜、杨信林、冯云、陈越良、刘洋、华巍、徐军、张硕成、 卢虹宇、金国庆、刘军、舒志乐、陈开艳、刘伟、罗坤、陈哲、黄文强、黄素平、李主瑞、邬文达、王美方、 黄进、蔡馥蕾。 ⅢGB/T46449—2025 引 言 社区是人民群众生活的家园,也是综合减灾的重要前沿阵地。社区综合减灾公共信息标志是指设 置于社区范围内,通过特定的视觉构型传递灾害风险、社区综合减灾资源、应急疏散线路等公共信息的 一系列标志。社区综合减灾公共信息标志的设置有助于增强社区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提升防灾避险和 自救互救能力,在灾害来临时正确选择路线自发有序疏散逃生。 本文件的制定遵循了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 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 险转变(“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救灾理念,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共中 央、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提 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和应急管理部等12部门《关于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指导意见》的相关 要求,有助于推进社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进一步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ⅣGB/T46449—2025 社区综合减灾公共信息标志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社区综合减灾公共信息标志(以下简称“标志”)的基本要求、类型、设计、制作和设置 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城市与农村社区范围内综合减灾公共信息标志的设置、使用和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2893.1 图形符号 安全色和安全标志 第1部分:安全标志和安全标记的设计原则 GB2894 安全色和安全标志 GB/T4208—2017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10001.1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1部分:通用符号 GB/T15565 图形符号 术语 GB/T15566.1 公共信息导向系统 设置原则与要求 第1部分:总则 GB/T24354 公共地理信息通用地图符号 GB/T31521 公共信息标志 材料、构造和电气装置的一般要求 GB/T38651.1 公共信息标志载体 第1部分:技术要求 GB/T44014—2024 应急避难场所 标志 QX/T635 防雷安全标志 3 术语和定义 GB/T1556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社区 community 以一定数量的人口为主体,在居住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特定文化、组织制度、生活方式和归属感的地 域生活共同体。 注:目前我国社区的范围是居(村)民委员会的治理区域范围。 [来源:GB/T31490.1—2015,2.1,有修改] 3.2 综合减灾 comprehensivedisasterreduction 针对各种自然灾害的防灾、备灾、抗灾、救灾各个管理阶段,综合运用各类资源和多种手段,采取一 系列措施减轻灾害风险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对社会和环境影响的实践活动。 3.3 社区综合减灾公共信息标志 publicinformationsignsforcommunitycomprehensivedisasterreduction 设置于社区范围内,由呈现在衬底色和/或边框构成的几何形状中的符号形成的传递社区灾害风 1GB/T46449—2025 险、综合减灾资源、应急疏散线路等公共信息的系列特定的视觉构型。 注:包括图形标志、文字标志及图形与文字的组合标志。 4 基本要求 4.1 应在综合评估社区基本情况、易发自然灾害类型、易受灾害影响区域等基础上,因地制宜选择设置 相应的标志。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增设文化宣传等其他相关类型标志。 4.2 标志应规范、内容清晰、便于识别,与社区风貌相协调。 4.3 少数民族地区可视情况在标志中增加当地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4.4 标志设置位置应醒目、无遮挡、无安全隐患。 4.5 标志应适时维护,出现标志字迹模糊、破损歪斜、污损遮挡等情况时应及时处理。应定期对标志设 置需求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移除或增设相应标志。 4.6 可根据需要将相关标志进行数字化传播。 5 标志类型 标志包括以下类型。 ———警告标志:标明社区内易出现的自然灾害风险隐患的类型和位置,包括当心洪涝、当心雷电、当 心塌方、当心滑坡、当心泥石流、当心风暴潮、当心台风、当心森林草原火灾、当心倒塌和当心落 物等。 ———场所标志:标明社区内各类综合减灾场所的位置,包括社区应急指挥场所标志、社区应急物资 储备场所标志、社区医疗救护场所标志、应急避难场所标志、社区救援力量集结场所标志、社区 宣传教育场所标志等。 ———导向标志:指明从当前位置向应急避难场所疏散的方向和距离。 ———平面图标志,包括: ● 社区灾害风险与综合减灾图,综合展示社区内灾害风险种类及隐患点位置或区域、社区综 合减灾场所位置、疏散线路等信息; ● 疏散线路图,标明当前区域内向应急避难场所疏散的方向和线路,包括住宅小区(院落)疏 散线路图、单元疏散线路图和散居住户疏散线路图。 6 标志设计 6.1 警告标志 警告标志设计型式应符合GB2894中警告标志的要求,标志及辅助信息组合的型式应符合 GB/T2893.1的要求。其中,当心雷电警告标志应符合QX/T635的要求。警告标志见附录A。 6.2 场所标志 6.2.1 社区应急物资储备场所标志图形、文字、颜色及其组合应符合国家应急救灾物资标识要求。 6.2.2 应急避难场所标志中的主标志、功能区标志、设施设备标志、出入口标志和应急避难场所内指向 标志的中英文名称、图形符号、颜色、字体及尺寸应符合GB/T44014—2024的要求。 6.2.3 除社区应急物资储备场所、应急避难场所之外的场所标志可使用文字标志,由社区中英文名称 与场所的中英文名称构成,示例见附录B。标志使用的字体、颜色、尺寸应根据社区需要进行设计。 2GB/T46449—2025

.pdf文档 GB-T 46449-2025 社区综合减灾公共信息标志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GB-T 46449-2025 社区综合减灾公共信息标志 第 1 页 GB-T 46449-2025 社区综合减灾公共信息标志 第 2 页 GB-T 46449-2025 社区综合减灾公共信息标志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10-19 07:53:49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