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信息化发展 评价报告
(2016)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二〇一六年十一月
“当今世界,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全面融入社会生
产生活,深刻改变着全球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安全格局。
世界主要国家都把互联网作为经济发展、技术创新的重点,
把互联网作为谋求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方向。虽然我国网络信
息技术和网络安全保障取得了不小成绩,但同世界先进水平
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战略
规划和统筹,加快推进各项工作。 ”
——习近平总书记国家信息化发展 评价报告 (2016)
I
目 录
一、国家信息化发展评价概述 ............................. 1
(一) 工作背景 ................................ ........ 1
(二) 工作过程 ................................ ........ 1
(三) 设计原则 ................................ ........ 3
(四) 指标特点 ................................ ........ 4
二、中国信息化发展进步显著 ............................. 6
(一) 中国信息化全球排名大幅度提升 .................... 6
(二) 中国超过“二十国集团”平均水平 .................. 9
(三) 中国带动“一带一路”国家协同发展 ............... 10
三、中国国内各省(区、市)信息化发展状况 ............... 12
(一) 信息化与经济发展存在较高相关性 ................. 13
(二) 信息化发展探索出多种路径模式 ................... 14
四、中国信息化发展十大特点 ............................ 16
(一) 宽带下载速率和性价比均大幅提高 ................. 16
(二) 宽带普及和终端普及取得显著进步 ................. 17
(三) 网信企业新增数量和市值规模实现爆发式增长 ....... 17
(四) 网信领域创新驱动中国科技创新实现快速进步 ....... 18
(五) 中国规模以上网信企业研发投入呈金字塔型分布 ..... 18 国家信息化发展 评价报告 (2016)
II (六) “互联网 +”不断促进商务应用跨界融合 ............ 19
(七) 移动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子商务实现迅猛增长 ......... 19
(八) 中国移动政务用户规模及服务范围快速扩张 ......... 20
(九) 移动互联网推动分享经济在多个行业加速渗透 ....... 21
(十) 中国信息化发展的政策环境得到不断优化 ........... 21
五、中国信息化发展策略 ................................ 22
(一) 升级网络基础设施,实现网络惠及全体民众 ......... 22
(二) 高度重视基础研发,突破信息领域核心技术 ......... 23
(三) 提高国民信息素养,着力培养信息化人才 ........... 23
(四) 健全完善政策措施,促进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 24
附录一:国家信息化发展评价测算方法 ..................... 25
(一) 指标选取依据 ................................ ... 25
(二) 指标权重确定 ................................ ... 25
(三) 数据标准化 ................................ ..... 26
(四) 指数合成方法 ................................ ... 26
附录二:支持单位及专家学者 ............................ 27
(一) 支持单位 ................................ ....... 27
(二) 专家鸣谢名单(按拼音字母排序) ................. 28 国家信息化发展 评价报告 (2016)
III
图表目录
图表1 国家信息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 5
图表2 信息化发展领先国家排名 ........................ 7
图表3 “二十国集团”国家信息化发展总指数对比 ........ 9
图表4 “二十国集团”国家信息化指标实现情况 ......... 10
图表5 “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信息化发展总指数对比 . 11
图表6 “一带一路 ”沿线主要国家各类指标实现情况 ..... 12
图表7 中国各省份信息化发展水平分布图 ............... 13
图表8 中国各省份信息化发展水平与人均 GDP的相关性 ... 14
图表9 中国各省份信息化发展的阶段模式 ............... 15
国家信息化发展 评价报告 (2016)
1 一、国家信息化发展评价概述
(一) 工作背景
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 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
个领域不断渗透和推陈出新,正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 的运作
方式和创新模式,驱动信息社会快速实现转型升级。 在信息
化不断发展演化的过程中, 如何科学评价信息化发展水平,
并进一步总结发展经验、提出发展策略, 是世界各国的政府
部门、行业组织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 。信息化发展评价对网
络强国建设具有指导意义,对政策制定具有参考价值。
在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信息化发展局的指导 下,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联合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电子
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国家统 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工业和
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等 单位,深度研究以全球
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指数( IDI) 、全球电子政务发展指数
(EGDI) 、全球网络化就绪度指数( NRI)等为代表的国际知
名信息化评价指数, 密切关注美国、 日本、 韩国、 澳大利亚、
俄罗斯等国家信息化测评领域的最 新发展动态和实践成果。
通过对各评价体系的侧重点、 共同点、 差异性进行深入剖析,
力求从多层面、多视角反映我国信息化发展的真实水平, 为
制定科学合理的信息化发展 评价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 工作过程
1.制定信息化发展 评价指标 。通过与政府信息化主管部国家信息化发展 评价报告 (2016)
2 门、各类型企业代表、信息化专家学者沟通交流,就指标体
系总体框架设计、指标选取,以及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进行
商讨,初步形成信息化发展 评价指标体系。在充分吸纳各位
专家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对指标体系和测算方法进行进一步
修正,最终形成信息化 发展评价 指标体系。
2.构建信息化发展 评价模型 。在上述工作基础上 ,初步
构建起信息化发展 评价指标体系和测算模型。为验证评价模
型的可操作性和数据的可获取性, 对评价模型所涉及的国际
数据进行预采集,结果表明 大部分国际数据均可以采集到定
量数据,少量数据 需要通过抽样调查、 专家调查或者网民调
查的方式获得。
3.确定评价范围及开展数据采集 。基于开展国际对比的
需要,以及数据采集的可行性,选择 88个国家1进行评价,
同时纳入中国 31个省级单位2。评价工作所采用的国际数据
主要来源于国际电信联盟、世界经济论坛、世界银行、联合
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等机构。国 内数据来源于 教育部、 工业
和信息化部、 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统计局、 国家知
识产权局 、中国证监会以及 各类研究机构。
4.评价结果计算分析及报告撰写 。在对2011-2015年原
始数据开展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综合评分法计算得出 各
国家和国内各省(区、市)的信息化 发展指数。与此同时,
对网络基础设施、产业和技术创新、信息化应用效益、可持
1 88个国家的 GDP总量占世界 GDP总量的95.81%,人口数量占世界总人口
的86.08%,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2 本研究评价范围暂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地区 。 国家信息化发展 评价报告 (2016)
3 续发展等指标的表现情况进行分析 ,提炼主要研究结论,在
此基础上完成《国家信息化发展评价报告( 2016) 》 。
(三) 设计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工作 坚持导向性、系统性、可比性、
科学性、可操作性、动态优化等设计原则, 具体如下:
1.导向性原则。指标体系的设计,以促进信息化发展 为
目标,以国家大政方针、经济发展规律、 网络强国建设 需求
为统领。 评价指标主要 体现了国家信息化发展 战略的总体要
求,浓缩了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 。同时,
cnnic 国家信息化发展评价报告 2016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3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3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2-29 00:24:14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