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11.020
CCS C 05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 22/T 3464 —2023
儿童面瘫中医诊疗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Chinese med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or Facial paralysis in
children
2023 - 02 - 27 发布 2023 - 03-27 实施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发布
DB22/T 3464 —2023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提出。 本文件由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冯金花、蒋锴、田美玲、曲彦来、周艳秋、关诗慧、林双竹、钱美加、赵海燕、
刘志晶、纪宁、张新瑶、赵凯凯、王婉琦、尚光媛、王春月、穆春宇、陈乾兑、高稳、王银红、李佳祎、李梅、刘玉书。
DB22/T 3464 —2023
1 儿童面瘫中医诊疗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儿童面瘫中医诊疗的禁忌症、诊断、辨证论治、其他疗法和预防调护。
本文件适用于18 周岁以下人群面瘫的中医诊断和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面瘫 facial paralysis in children 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病证。又称“口眼 邪”。相当于西医学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
贝尔麻痹、面神经炎。属中医“中络”、“口僻”、“吊线风”范畴。
4 禁忌症
4.1 属于中枢性面瘫者。
4.2 虽有周围性面瘫,但作为其它疾病的一个症状表现,如 Guillain-Barre综合征、耳源性面瘫、脑
干梗死、后颅窝肿瘤等及 Hunt 综合征者。 4.3 有进展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或代谢性疾病者。
4.4 合并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器质性病变、精神障碍、认知功能障碍者。
4.5 严重的冻伤、湿疹、溃疡等皮肤病变者。
4.6 需要外科手术治疗者。
5 诊断
5.1 西医
5.1.1 急性起病,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的发病过程,通常 3 d 左右达到高峰。
5.1.2 临床主要表现为单侧周围性面瘫,如受累侧闭目、皱眉、鼓腮、示齿和闭唇无力,以及口角向
对侧歪斜,可伴有同侧耳后疼痛或乳突压痛。根据面神经受累部位的不同,可伴有同侧舌前三分之二味觉消失、听觉过敏、泪液和唾液分泌障碍。个别患者可出现口唇和颊部的不适感。当出现瞬目减少、迟缓、闭目不拢时,可继发同侧角膜或结膜损伤。 5.1.3 排除继发原因,颅脑 CT、MRI 检查正常。
DB22/T 3464 —2023
2 5.2 中医
5.2.1 急性发作,常在睡眠醒来时出现。
5.2.2 突然出现一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
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 5.2.3 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三分之二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
5.2.4 病程日久,可因瘫痪肌肉出现痉挛,口角反牵向患侧,甚则出现患侧面肌痉挛,形成“倒错”
现象。
5.3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见表1
表1
6 辨证论治
6.1 风寒袭络
6.1.1 证候
见于发病初期,面部多有受寒史,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6.1.2 治法
疏风散寒通络。
6.1.3 主方
麻黄附细辛汤加减:麻黄、附子、细辛、荆芥、防风、白芷、藁本、桂枝、甘草。
6.1.4 加减治疗 项目 中枢性面瘫 周围性面瘫
病变定位 核上瘫,即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之间,常
见部位为内囊。 核下瘫,即面神经核以下面神经运动纤维。
病因病理 各种原因导致的颈内动脉系统闭塞, 尤以大脑中动
脉主干及分支闭塞最为多见,也可因血管瘤、高血压血管病变所致的颅内出血以及颅内肿瘤所致。 受寒、病毒感染等各种原因导致的神经营养血管收缩
缺血,而毛细血管扩张,面神经水肿,面神经受到压迫。
临床表现 面额纹与对侧深度均相等、 眉毛高度与眼裂大小均
与对侧无异。病变对侧面下部肌肉出现瘫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动作时口角歪向健侧。 常伴有病灶对侧的肢体瘫痪。 起病出可有下颌角或耳后疼痛,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
额纹消失,不能皱眉,眼睑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外向健侧,甚者可有同侧味觉消失。肢体无变化。
辅助检查 颅脑 CT、MRI 检查异常 颅脑 CT、MRI 检查正常
DB22/T 3464 —2023
3 6.1.4.1 风寒偏盛者加制川乌。
6.1.4.2 口眼歪斜较甚者加乌梢蛇、地龙、僵蚕、全蝎。
6.1.4.3 局部肌肉麻木者加天麻。
6.2 风热袭络 6.2.1 证候
见于发病初期,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伴有发热,咽痛,耳后乳突部疼痛,继发于感冒风
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6.2.2 治法
疏风清热通络。
6.2.3 主方
大秦艽汤加减:秦艽、当归、蝉蜕、赤白芍、金银花、连翘、防风、板蓝根、地龙、生地、石膏。
6.2.4 加减治疗 6.2.4.1 里热盛者加知母、黄芩。
6.2.4.2 口眼歪斜较甚者加蜈蚣、僵蚕、全蝎。
6.2.4.3 耳心病、口苦、苔黄腻者加龙胆、山栀。
6.2.4.4 病侧牙龈红肿者加黄连。
6.3 风痰阻络 6.3.1 证候
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
大,苔白腻,脉弦滑。
6.3.2 治法
祛风化痰通络。
6.3.3 主方
牵正散加减:白附子、白芥子、僵蚕、全蝎、防风、白芷、天麻、胆南星、陈皮。
6.3.4 加减治疗 6.3.4.1 口眼歪斜较甚者加乌梢蛇、蜈蚣、地龙。
6.3.4.2 面肌痉挛者加秦艽、伸筋草、白芍。
6.4 气虚血瘀 6.4.1 证候
多见于恢复期或病程较长的患者, 口眼歪斜, 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 兼见肢体困倦无力, 面色
淡白, 头晕等, 舌淡紫, 苔薄白, 脉细涩或细弱。
6.4.2 治法
DB22/T 3464 —2023
4 补气活血通络。
6.4.3 主方
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党参、鸡血藤、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地龙、全蝎、僵蚕。
6.4.4 加减治疗 6.4.4.1 肝肾阴虚者加生地黄、玄参、山茱萸,枸杞子。
6.4.4.2 血虚甚者加熟地黄。
6.4.4.3 瘀血甚者加丹参。
7 其他疗法
7.1 针刺
7.1.1 取穴 7.1.1.1 主穴
攒竹、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合谷、人中、承浆。
7.1.1.2 配穴 7.1.1.2.1 风寒证加风池。
7.1.1.2.2 风热证加曲池。
7.1.1.2.3 鼻唇沟变浅加迎香。
7.1.1.2.4 人中沟歪斜加水沟。
7.1.1.2.5 乳突部疼痛加翳风。
7.1.1.2.6 舌麻、味觉减退加廉泉。
7.1.1.2.7 目合困难加鱼腰、申脉、昆仑。
7.1.1.2.8 恢复期加足三里。
7.1.2 方法 7.1.2.1 攒竹、阳白均向鱼腰部透刺,面部腧穴均行平补平泻法,肢体远端的腧穴行泻法。
7.1.2.2 急性期, 面部腧穴手法不宜过重,针刺不宜过深,取穴不宜过多,肢体远端腧穴手法宜重;
7.1.2.3 恢复期, 足三里施行补法,合谷、昆仑行平补平泻法,余穴均用泻法。
7.2 耳穴贴敷法 7.2.1 取穴 7.2.1.1 主穴
面颊、眼、口、额、肝、皮质下。
7.2.1.2 配穴
内分泌、三焦、脾、脑干、肾上腺、耳根。
7.2.2 方法
DB22-T 3464-2023 儿童面瘫中医诊疗规范 吉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3-25 01:26:16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