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CCS B 22
2310
牡丹江市 地方 标准
DB 2310/T 092—2023
高产水稻新品种牡育稻 66生产技术规程
2023 - 03 - 31发布 2023 - 04 - 30实施
牡丹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 2310/T 092 —2023
I 前言
本文件依据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提出并起草。
本文件由牡丹江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程杜娟、魏才强、李洪亮、孙玉友、解忠、曲金玲、宋泽、刘春光、 徐德海、
姜龙、王丽、张丽萍 、吕烨、 于晨啸、梁孝丽、 郑毅、褚孝渭、 郭妍、吴杨、冯丹、 郭巍、关伟、刘麟
峰、宫德峰、 刘文忠。
DB 2310/T 092 —2023
1
高产水稻新品种牡育稻 66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水稻新品种牡育稻 66生产技术规程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育苗技术、本田整
地及插秧、本田管理、收获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第 三积温带插秧种植牡育稻 66水稻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 (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 525 有机肥料
NY 884 生物有机肥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牡育稻66
牡育稻66是2021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普通粳稻品种。牡育稻 66是黑
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水稻研究所 2010年以牡00-1066为母本,以垦稻 12为父本杂交,后代经
系谱法选择而育成。
该品种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 130天左右,需 ≥10℃活动积温 2400℃左右。该品种 主茎11
片叶,圆粒型,株高98.4 cm左右,穗长 17.0 cm左右,每穗粒数 126粒左右,千粒重 23.5 g左右。
两年品质分析结果: 出糙率 83.2%~84.5%, 整精米率 66.7%~70.5%, 垩白粒米率 9%~10%, 垩白度2.2%~
2.7%,直链淀粉含量(干基) 15.63%~16.30%,胶稠度 77 mm~84 mm,粗蛋白(干基) 4.90%~6.40%,
食味品质 80分~87分,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二级。三年抗病接种鉴定结果:叶瘟 3~5级,穗
DB 2310/T 092 —2023
2 颈瘟5级。三年耐冷性鉴定结果:处理空壳率 16.06%~27.45%。
4 产地环境
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 10 ℃活动积温 2400 ℃左右的地区,环境空气质量符合 GB 3095、土壤环
境质量符合 GB 15618 、农业灌溉水质符合 GB 5084的规定。
5 育苗技术
5.1 播种前准备
5.1.1 苗床地选择
本着确保旱育、便于管理、培育壮秧、运苗方便等要求,按照易集中不易分散的原则选好秧田地,
做好规划设计和基本建设。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水源方便、排水良好、无病虫杂草、土质肥沃的
中性或偏酸性地块做秧田。在水田地育秧的, 采用50 cm高台式育秧。
5.1.2 育秧大棚及 整地作床
育秧大棚一般宽 5 m~8 m,高2.2 m~2.5 m,床长因地制宜,预留 30 cm~40 cm作为步行道。大
棚采用燕尾槽开闭式通风,便于通风炼苗。 秋整地, 秋做床, 常年培肥地力,苗床高一般 10 cm~15 cm,
苗床边和 大棚边留15 cm~25 cm作为防寒带 。
5.1.3 秧本田比例
秧、本田面积比例为 1:80~1:100,每公顷本田需秧田面积 100 m2~125 m2。
5.1.4 扣棚
春季早清雪、早化冻,提前 30天左右扣棚增温,保证种子播在暖床上,早生根、早发苗 。
5.1.5 床土配制
床土选择肥沃无草籽、无残茬、无农药残留的旱田土,并秋备床土 。床土用壮秧剂按照使用说明书
进行配制,床土 pH调至4.5~5.5。
5.1.6 床土消毒
农药使用应符合 GB/T 8321 规定,使用恶霉灵或甲霜·恶霉灵,按药剂使用说明书进行床 土消毒。
5.2 种子及种子处理
5.2.1 种子质量
应符合GB 4404.1 的规定。纯度不低于 98%,净度不低于 98%,发芽率不低于 85%(幼苗率) ,含水
量不高于 14.0%。
5.2.2 晒种
选择成熟度好的种子, 选晴天通风处晾晒2 d~3 d,铺摊厚度要均匀,每天翻动 3~4次。
5.2.3 盐水选种
DB 2310/T 092 —2023
3 用比重1.13的盐水选种去除不饱满种子,每选一次都要调整盐水比重,确保选种质量,经盐水选
种后的饱满种子要用清水进行冲洗。
5.2.4 种子药剂处理
水稻恶苗病 防治采取种子包衣 或浸种防治,对恶苗病菌产生抗药性地区可采取包衣 +浸种措施。种
子包衣可选用含有精甲·咯菌腈 、种菌唑、苯甲·咪鲜胺 等成分的包衣剂,药剂浸种可选用氰烯菌酯、
戊唑醇、种菌唑等药剂,按说明书使用。包衣 +浸种应选择有效成分不同的药剂,以提高防治效果。农
药使用应符合 GB/T 8321 。
5.2.5 催芽
将浸泡好的种子, 在温度 30 ℃~32 ℃条件下破胸。 当种子有 80%左右破胸时, 将温度降到 25 ℃~
28 ℃催芽,当芽 长1 mm时,降温到 15 ℃~20 ℃晾芽6 h播种。
5.3 播种
5.3.1 播期
当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 5 ℃时开始播种, 此品种的适宜播期为 4月中下旬,最佳播期一般是 4月
15~25日。
5.3.2 播量
此品种为小粒品种,可降低播种量,采用播种器播种,播种量为 200 g/m2~250 g/m2 芽种。尺寸
28 cm×55 cm机插软盘每盘播芽种 100 g~125 g。
5.3.3 覆土
用过筛无草籽的疏松沃土盖严种子,覆土厚度 0.5 cm~1 cm,0.7cm最佳,厚薄一致 ,然后铺上无
纺布,育苗时可根据气候条件增盖一层地膜,以提高前期保温保湿效果。
5.4 秧田管理
5.4.1 温度管理
播种到出苗期,密闭保温,高温保持在 30 ℃~32 ℃,最低温度 10 ℃以上,出苗达 70%以上时,
揭开地膜;出苗到 1叶1心期,在晴好天气提早肩部通风炼苗,棚内温度控制在 25 ℃~28 ℃;秧苗 1
叶1心到2叶1心期,逐步增加通风量,棚内温度控制在 22 ℃~25 ℃;2叶1心期到插秧期,棚内温
度控制在 20 ℃~22 ℃,移栽前全揭膜 3 d以上。遇到低温时,晚上用防寒帘覆盖保温。
5.4.2 水分管理
播种前要浇匀浇足底水,秧苗 2叶前,原则上不浇水,保持旱育条件,如苗床干裂及时补水,苗床
有积水要晾床。秧苗 2叶后,苗床视干旱程度适时浇水。浇水时间应选择早晨或傍晚,一次浇透,但不
能灌水上床。
5.4.3 苗床除草
播种农药使用应符合 GB/T 8321 的规定。选择安全、高效、低残留、环境友好型的除草剂及配方,
如新马歇特(含安全剂)、氰氟草酯等,按说明书使用。
DB 2310/T 092 —2023
4 5.4.4 预防苗期病害
水稻苗期易发生立枯病、青枯病和绵腐病等病害。尤其是低温年份苗床湿度大、持续时间长,水稻
苗期病害发生的机率大,要及时预防。凡苗床湿度过大的,要在白天揭去地膜,散去多余水分,晚间再
盖上地膜;棚内湿度过大时,要及时通风,散去潮气;在秧苗 1.5叶期、2.5叶期或立枯病发病初期进
行药剂防治,可选用甲霜·噁霉灵或精甲·噁霉灵进行防治,同时可喷施芸苔素内 酯或碧护等植物生长
调节剂,增强秧苗素质,提高防效。秧苗 3叶期左右易发生青枯病,应注意气温变化,采取灌水上床、
异地寄秧或插秧。苗床如发生绵腐病,应加强通风排湿,并在发病初期使用甲霜灵、 精甲霜灵 、碱式硫
酸铜喷雾防治。农药使用应符合 GB/T 8321 的规定。
5.4.5 苗床追肥
秧苗2叶1心期发现脱肥,每平方米使用硫酸铵 25g、硫酸锌 0.25g,稀释100倍叶面喷施,喷后
及时用清水冲洗叶面。
5.4.6 预防潜叶蝇
起秧前1 d~3 d,苗床喷施 啶虫咪、吡虫啉等 药剂,使秧苗带药下田,预防潜叶蝇。
5.5 壮苗标准
5.5.1 旱育中苗标准
秧苗叶龄 3.1~3.5叶,秧龄 30 d~35 d,株高13 cm左右,根数 10~14条,百株地上干重 3.0 g
以上。
5.5.2 旱育大苗标准
秧苗叶龄 4.1~4.5叶,秧龄 35 d~40 d,株高17 cm左右,根数 14~23条,百株地
DB2310-T 092-2023 高产水稻新品种牡育稻66生产技术规程 牡丹江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4-16 13:56:21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