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CCS B 36
34
安徽省 地方 标准
DB34/T 4399—2023
黄姜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ultivation of ginger
2023 - 03 - 01发布 2023 - 04 - 01实施
安徽省市场 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4/T 4399 —2023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提出。
本文件由安徽省 农业农村厅 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安徽徽农种苗有限公司 、蒙城县农业农村局、舒
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界首市农业农村局、阜
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临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舒城县黄姜协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廖华俊、 赵永利、章树、王前前、 闫冲冲、 马连军、 范国斌、 付玉营、包建民、
俞飞飞、 龚猛、卜晓静、 汪涛、薛炳杰、胡宝玉、李然、 柳西玉、丁银媛、陈梦玲、龚义彬 。
DB34/T 4399 —2023
1
黄姜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黄姜栽培的产地环境、栽培模式与栽培季节、姜种的选择和处理、种植田块的准备、播
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的基本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黄姜的栽培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8321 (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525 有机肥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DB34/T 3937 生姜设施栽培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应符合 NY/T 5010 的规定。选择地势高燥、排灌良好,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壤土地
块。姜田轮作周期应两年以上。
5 栽培模式与栽培季节
10 cm 地温稳定在 15℃ 以上时播种,在适宜的栽培季节内以适期早播为好。露地栽培,在 3 月
中下旬至 4 月上旬播种,霜降前收获;设施栽 培,2 月上旬至 3 月上旬播种, 嫩姜在 7 月下旬至 8
月上旬收获,鲜姜视长势可延迟至 11月中旬收获。
6 姜种的选择和处理
姜种选择
DB34/T 4399 —2023
2 选择姜指饱满,单层排列;表面光滑,姜皮黄白,姜肉淡黄;质地松脆,辣香味浓,姜味醇厚 ;抗
病性好, 耐储运的优质黄姜品种。 种姜要求, 姜块饱满、 皮色光亮、肉质新鲜、 无病虫害和无机械损伤。
有条件的可选用脱毒姜种。
晒姜与选种
播种前 20 d~30 d,选晴天,姜种清洁后平摊在背风向阳处晾晒 1 d~2 d,并注意翻姜,随时剔
除瘦弱干瘪、褐变、受冻、受病虫危害的劣质姜种。每天傍晚收进室内 ,中午若日光强烈,适当遮阳。
催芽
6.3.1 将种姜置于相对湿度 75 %~85 %、温度 22 ℃~25 ℃ 的条件下催芽,温度保持前期高后期
低,萌芽前温度为 25 ℃,萌芽后温度为 22 ℃。
6.3.2 壮芽标准 为芽身粗短、顶部钝圆,芽长 0.5 cm~2.0 cm,芽粗 0.5 cm~1.0 cm。
掰姜种
将催芽后的种姜掰成 50 g~75 g 重的小块,每块姜种保留一个壮芽,其余幼芽全部去除, 严格剔
除病变和无芽姜块。
7 种植田块的准备
整地、施基肥
7.1.1 秋后,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清理田园,深翻土壤 30 cm,晒垡冻垡。种植前 结合整地每 667m2
撒施商品有机肥 500 kg~1000 kg 和 45%硝硫基复合肥( 15-15-15)50 kg及钙镁磷肥 30kg~50kg。
7.1.2 肥料使用应符合 NY/T 496 和 NY/T 525 的规定。
设施搭建
永久性钢架大棚及配套灌溉设施,应在整地前搭建完成;季节性大棚和配套灌水设施,可以在播种
结束后及时搭建。
开种植沟
淮河以南地区,采用畦上开沟播种的种植方法;沿淮及淮北地区采用沟种扶垄的栽培方式。 按 60
cm~70 cm 行距开播种沟,沟深 25 cm~30 cm、宽 40 cm。
8 播种
播种密度
行距 60 cm~70 cm,株距 15 cm~20 cm,深度 25 cm~30 cm,每 667 m2 播种株数 5000 株~
7000 株。
播种方法
播种前在种植沟内 每 667 m2 施磷酸二铵 5kg作种肥,并与土混匀,浇足底水,待水渗下后,将姜种
按株距水平排放在沟内,东西行向的,姜芽向南;南北行向的,则姜芽向西,姜芽与土面持平。播种后
随即覆土 3 cm~5 cm,覆盖地膜。
DB34/T 4399 —2023
3 9 田间管理
破膜引苗
当姜芽出土接近地膜时,应及时破膜引苗。
遮阳培土
姜苗长出 3 片~4 片叶时,全田覆盖透光率为 50% 的遮阳网,高度不低于 180 cm。在 8 月下
旬到 9 月上旬,撤除遮阳网并进行培土。
水分管理
9.3.1 播种到齐苗
播种时浇透底水,出苗前不浇水。苗出齐后,视墒情浇 1次小水,以后结合中耕保墒,保持土壤见干
见湿。
9.3.2 幼苗期
根据土壤墒情适当浇水,保持土壤见干见湿。
9.3.3 旺盛生长期
土壤湿度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 80% 为宜,使土壤保持湿润状态。
9.3.4 收获前
收获前 7 d 停止浇水。
9.3.5 排水
整个生长期 间若遇雨涝,应及时排水。
追肥管理
9.4.1 幼苗期
苗高 30 cm、具 1 个~2 个分枝时,结合培土每 667 m2 条施氮磷钾( 20-10-15)复合肥 10 kg~
15 kg,或结合灌水追施黄腐酸钾水溶肥 8 kg~10 kg。
9.4.2 旺盛生长期
植株具三个分杈时,每 667 m2 施氮磷钾( 20-10-15)复合肥 25 kg~30 kg,于姜苗 一侧距植株
15 cm~20 cm 处开沟施入,然后覆土封沟,或结合灌水追施。
9.4.3 根茎膨大期
植株具 6 个~8 个分枝时,每 667 m2 施氮磷钾( 14-16-15)复合肥 20 kg~25 kg,于姜苗另一
侧距植株 15 cm~20 cm 处开沟施入,然后覆土封沟,或结合灌水追施。
中耕培土
DB34/T 4399 —2023
4 植株封垄前应进行及时中耕除草。在黄姜生育过程中须进行多次培土,一般于立秋前结合撤除遮阴
材料和第二次追肥进行第一次培土,变沟为垄。以后结合追肥,多次培土,逐渐使垄面加厚加宽。
10 病虫害防治
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协调运用综合防控技术,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
和生物防治措施,辅助以安全合理的化学防治。农药使用应符合 GB/T 8321 (所有部分 ) 和 NY/T 1276
的规定,并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等有关规定。
主要防控对象
虫害主要有玉米螟(姜螟)、小地老虎、异型眼蕈蚊(姜蛆)、蓟马;病害主要有姜茎基腐病、姜
瘟病(姜腐烂病、软腐病、青枯病)、姜斑点病、姜炭疽病、根结线虫病。
防控方法
参照 DB34/T 3937 的方法进行。黄 姜生长期病虫害防治常用药剂的使用方法参见附录 A。
11 收获
收获前 3 d~4 d,田间先浇小水使土壤充分湿润, 然后用农机具将姜整株起出 或抓住茎叶整株拔
出,轻轻抖落 根茎上的泥土 ,保留茎杆基部 2 cm~3 cm,削去其它茎叶,并清除 须。
DB34-T 4399-2023 黄姜栽培技术规程 安徽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4-21 13:19:33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