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CCS B 05
团体标准
T/FJJC 002 —2023
巨菌草种茎生产技术规范
Technical standard for seed -stem production of Giant Juncao Grass(Cenchrus
fungigraminus )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
2023 - 08 - 22 发布 2023 - 08 - 22 实施
福建省菌草开发工程协会 发布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FJJC 002—2023
I 目次
前 言 ................................ ................................ ..............
1 范围 ................................ ................................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
3 术语和定义 ................................ ................................ ............
4 茎秆繁殖法 ................................ ................................ ............
5 分株繁殖法 ................................ ................................ ............
6 穴盘育苗繁殖法 ................................ ................................ ........
参考文 献 ................................ ................................ ..........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FJJC 002—2023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出。
本文件由福建省菌草开发工程协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 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福建正原菌草
国际合作有限公司 、普洱市畜牧发展中心 。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林冬梅、林占熺、林辉、梁静、谢胜佳、罗海凌、林兴生、张双双、林应兴、
李晶、苏德伟、余世葵、罗宗志、陈晓斌、蔡杨星、曹秀明、郑丹、姚俊新、罗琳、林良辉、林春梅 、
李才勇、 阮蓉丹、李文芳 、黄宇思。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FJJC 002—2023
1 巨菌草种茎生产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巨菌草种茎生产 的三种方法( 茎秆繁殖 法、穴盘育苗繁殖法 和分株繁殖法 )的田间条
件、原种、生产工艺、田间管理、收割、包装、贮存及运输。
本文件适用于巨菌草种茎生产与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GB/T 8321. 1~8321.1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所有部分)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原种 original seed -stem
由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供,在严格控制的环境条件下,采取常规种茎无性繁殖或脱毒腋芽
繁殖生产的纯正、健康的良种 种茎。
3.2
种茎seed-stem
用于大田种植、具可正常萌发腋芽的巨菌草茎段。
3.3
生产用种 seed-stem for production
无性繁殖生产 的可直接用于种植的 健康种茎。
3.4
腋芽axillary bud
生长在植物茎、叶相连部分的侧芽。
3.5
草蔸short stems with roots of grass
菌草的根 和靠近根的茎。
3.6
节间距internode spacing
茎秆节与节之间的距离。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FJJC 002—2023
2 3.7
茎粗stem diameter
地上2~3节之间茎秆的直径。
4 茎秆繁殖法
4.1 田间条件
选择交通方便 、水源充足、不会积水且相对平整的土地,土质疏松、肥力中等以上,土壤 pH值为
5.5~7.5,盐含量小于 0.3%,有机质含量大于 20 mg/kg ;全氮大于 1.0 g/kg ,有效磷大于 10 mg/kg ,
速效钾大于 100 mg/kg 。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应符合 GB 15618 的要求。
4.2 原种
应选择节间距 12 cm以上、生长 9~12个月、茎粗大于 2.0 cm、无病虫害 的巨菌草茎秆作为原种。
4.3 生产工艺
4.3.1 下种前准备
应清除种植地块表面杂草、石块,施用有机肥 0.25 kg/m2,翻耕深度 30 cm~40 cm,翻
耕松土后清除草根 、耙平。地下水位较高的水田,应在地块四周开挖排水沟,宽 0.3 m,深
0.4 m。
4.3.2 裁切
将巨菌草原种裁切成段,茎秆不开裂,每段保留 1个腋芽,腋芽上端留 3 cm~5 cm,下端留 5 cm~
7 cm。
4.3.3 催芽
将巨菌草种茎置于 0.2 %尿素溶液中浸泡 4 h~6 h后,遮光保湿 24 h~36 h,直至腋芽萌发。
4.3.4 筛选
筛选出腋芽粗壮、长势旺盛的巨菌草种茎。
4.3.5 开挖种植沟
开挖种植沟,种植沟深 不少于10 cm,宽不少于10 cm。
4.3.6 下种
将巨菌草种茎腋芽朝上, 平放于种植沟内,株行距(腋芽与腋芽之间的距离)为 0.6 m×0.9 m,行
与行错位成品字形种植。
4.3.7 覆土
将种植沟填满并压实,腋芽上方覆土不超过 3 cm。覆土时,注意不损伤腋芽。
4.4 田间管理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FJJC 002—2023
3 4.4.1 除草
采用人工锄草,或者在两行巨菌草间覆盖厚度为 0.008 mm ~0.01 mm的黑色可降解地膜,边缘用细
土压紧。
4.4.2 水分管理
4.4.2.1 苗期:土壤表层 25 cm的含水量低于最大 田间持水量55 %时,宜进行浅灌。
4.4.2.2 分蘖期:土壤表层 25 cm的含水量低于最大 田间持水量60 %时,应及时灌溉。
4.4.2.3 拔节期:应根据实际的降雨量决定灌概次数和灌溉量, 保持土壤表层 50 cm的含水量大于等
于最大田间持水量80 %,并注意清理田间排灌沟渠,防止积水。
4.4.3 追肥
第一次在巨菌草苗期,结合中耕除草施尿素 10 g/m2~15 g/m2;第二次在分蘖期,施尿素 15 g/m2~
22 g/m2;第三次在拔节期,施复合肥 (氮:磷:钾 =15:15:15)15 g/m2~22 g/m2。第三次施肥 后超过
3个月没有收割,应再次追肥。
4.4.4 病虫害防治
巨菌草苗期及分蘖期新叶易受虫害,主要有 草地贪夜蛾、斜纹夜蛾等鳞翅目夜蛾科害虫 、粘虫和部
分蝗科害虫。具体防治措施 参照NY/T 1276 的规定。
4.5 收割
4.5.1 在20 ℃~35 ℃温度条件下,生长 8~10个月,植株高达 3 m 以上或有效芽节达 10个以上
的巨菌草种茎即可收割。
4.5.2 采用人工收割,地面留茬 5 cm,保留地面 1个茎节,弃去病茎、虫蛀茎。
4.5.3 根据种植环境的不同,将茎秆截成 10 cm~50 cm长短一致的段,每段至少保留 1个腋芽,即可
作为生产用种。
4.6 包装、贮存及运输
4.6.1 包装
采用含塑料薄膜的编织袋 或泡沫箱 进行包装,并贴上标签,注明包装时间、地点和数量。
4.6.2 贮存
应将种茎存放 在10 ℃~25 ℃温度条件下 ,保持空气相对湿度不低于 65 %,贮存时间不 应超过15
d。
4.6.3 运输
应尽快运往种植地, 运输过程中轻拿轻放, 不损伤腋芽。 长途运输时, 应采用透气性好的装载工具,
再加上少量土壤以保持水分 ,温度控制在10 ℃~30 ℃。
5 分株繁殖法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FJJC 002—2023
4 5.1 田间条件
见本文件 4.1。
5.2 原种
应选择生长时间为 12~24个月,分蘖数在 10~20个的巨菌草草蔸作为原种。
5.3 生产工艺
5.3.1 下种前准备
见
T-FJJC 002—2023 巨菌草种茎生产技术规范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8-26 23:40:16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