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13.020.40
CCS Z 10
长 江 三 角 洲 区 域 地 方 标 准
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 2、NO 2、NO、O 3、
CO)传感器法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
测方法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test procedures for automatic monitoring
system by sensor method for ambient air gaseous pollutants(SO 2、
NO2、NO、O 3 and CO)
2023 - 06 - 13发布 2023 - 09 - 13实施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联合发布 DB31/T 310015—2023
DB32/T 310015—2023
DB33/T 310015—2023
DB34/T 310015—2023
DB31/T310015—2023、DB32/T310015—2023、DB33/T310015—2023、DB34/T 310015—2023
I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系统组成 .............................................................................1
5 技术要求 .............................................................................2
6 性能指标 .............................................................................2
7 检测方法 .............................................................................4
附录 A(规范性)气态污染物传感器法自动监测系统数据格式要求 ..............................8
附录 B(规范性)气态污染物传感器法自动监测系统检测项目 ..................................9
附录 C(资料性)气态污染物传感器法自动监测系统性能测试数据记录表 .......................10
参考文献 ..............................................................................12
DB31/T 310015—2023、 DB32/T 310015—2023、 DB33/T 310015—2023 、DB34/T 310015—2023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安徽省生态环境厅联合
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由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江苏省环境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浙江省环境保护标准化技术
委员会、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浙江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安
徽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上海交通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启贞、潘骏、段玉森、曹军、孙鑫、张劲松、程金平、徐捷、包权、秦艳
红、宋清川、伍震威、李启勇、吴明胤、王新。
DB31/T310015—2023、DB32/T310015—2023、DB33/T310015—2023、DB34/T 310015—2023
1
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 2、NO 2、NO、O 3、CO)传感器法自动监测
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 2、NO2、NO、O 3、CO)传感器法自动监测系统(以下简称监测
系统)的系统组成、技术要求、性能指标和检测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 2、NO2、NO、O 3、CO)传感器法自动监测系统的检测,比对评
估等工作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HJ 654 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 2、NO 2、O3、CO)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HJ 818—2018 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 2、NO 2、O3、CO)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运行和质控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传感器法自动监测系统 automatic monitoring system by sensor method
采用电化学、 金属氧化物等传感器检测方法, 可以直接用于室外监测大气气态污染物 SO 2、 NO2、 NO、
O3、CO等一种或几种浓度状况的自动监测系统。
4 系统组成
基本构成
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 2、NO2、NO、O 3、CO)传感器法自动监测系统应由监测单元、数据传输及存
储单元、数据处理分析单元和辅助单元组成。
监测单元
监测单元是指传感器法监测设备,由采样入口、测量装置和辅助模块等组成,对采集的环境空气气
态污染物(SO 2、NO 2、NO、O 3、CO)因子进行测量。
数据传输及存储单元
数据传输及存储单元用于实时无线传输监测单元产生数据、设备工作状态信息等,并安全存储。
数据处理分析单元
DB31/T 310015—2023、 DB32/T 310015—2023、 DB33/T 310015—2023 、DB34/T 310015—2023
2
数据处理分析单元是整个系统运行的中心,一般由计算机、数据处理模块及系统管理模块组成,用
于监测单元产生数据的换算、判别及监测系统的管理等。
辅助单元
辅助单元包括安装仪器设备所需要的安装固定装置等。
5 技术要求
工作条件
监测系统在以下条件中应能正常工作:
a) 室外环境温度:(-20~50)℃;
b) 相对湿度:(15~95)%RH(无凝露);
c) 大气压:(80~106)kPa;
注:在特殊环境条件下,监测系统应具备控温除湿等功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
功能要求
5.2.1 数据采集
数据检测周期不大于 1min,每小时监测时间不应少于 45 min。
5.2.2 数据查看与存储
可通过设备主机显示面板或其他传输方式读取原始监测数据,并能够记录存储至少 3 个月以上的
原始数据,数据格式要求应符合附录 A 的规定。
5.2.3 异常数据标记
具有数据标记功能,应能标记设备的维护、校准、故障、检修、更换或其他异常情况。
通信要求
支持断点续传、一点多传。若设备因网络信号差导致丢包,通信模块具备连接恢复后数据重发的功
能。
远程校核
可通过远程终端实现数据自动校核。
断电自动重联
可采取市政供电或电池供电。采用市政供电时,监测系统外供电源掉电后,可自动保存历史数据;
恢 复供电后系统可自动启动,恢复运行状态并正常开始工作。采用电池供电时,配置的备用电池,支
持断电 后工作时长不少于 8 h。
6 性能指标
测量范围
DB31/T310015—2023、DB32/T310015—2023、DB33/T310015—2023、DB34/T 310015—2023
3 SO2、O3的浓度测量范围应包含: (0~500)nmol/mol,最小显示单位不高于 0.1 nmol/mol;
NO2的浓度测量范围应包含: (0~1000)nmol/mol,最小显示单位不高于 0.1 nmol/mol;
NO 的浓度测量范围应包含: (0~2000)nmol/mol,最小显示单位不高于 0.1 nmol/mol;
CO 的浓度测量范围应包含: (0~50)μmol/mol,最小显示单位不高于 0.1 μmol/mol 。
零点噪声
SO2、NO 2、NO、O 3的零点噪声≤2.5 nmol/mol;
CO的零点噪声≤0.05 μmol/mol。
最低检出限
SO2、NO 2、NO、O 3的最低检出限≤5 nmol/mol;
CO的最
DB33-T 310015—2023 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 (SO2、NO2、NO、O3、CO)传感器法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浙江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9-05 13:04:00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