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19)中华 人民共和国 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121978 886.9 (22)申请日 2021.08.20 (73)专利权人 成都上锦南府医院 地址 610000 四川省成 都市高新西区尚锦 路253号 (72)发明人 李娅 王霞  (74)专利代理 机构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51222 代理人 李安霞 谢一平 (51)Int.Cl. A61M 1/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引流链接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引流链接装置。 引流链接 装置, 用于连接负压引流装置和引 流管, 负压引 流装置具有导液管和第一接头, 引流管的一端与 第二接头连接, 引流链接装置包括: 第一筒体, 所 述第一筒体与第一接头连接; 第二筒体, 所述第 二筒体与第二接头连接; 中间筒, 所述中间筒连 接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 本实用新型的引流链接 装置的结构简单, 造价低, 使用时将可 以快速地 将引流管和负压引流装置组装为一体, 显著减少 工作量, 并且避免导液管剪裁操作, 可 以降低导 液管前端的污染风险, 便于废弃处理, 具有较强 的实用性。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15938482 U 2022.03.04 CN 215938482 U 1.引流链接装置, 用于连接负压引流装置和引流管(310), 负压引流装置具有导液管 (210)和第一接头(220), 引流管(310)的一端与第二接头(320)连接, 其特征在于: 引流链接 装置包括: 第一筒体(1 10), 所述第一筒体(1 10)与第一接 头(220)连接; 第二筒体(120), 所述第二筒体(120)与第二接 头(320)连接; 中间筒(13 0), 所述中间筒(13 0)连接第一筒体(1 10)和第二筒体(12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链接装置, 其特 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 头(220)具有: 第一圆筒部(2 21), 所述 导液管(210)的内壁与第一圆筒部(2 21)的外壁配合连接; 第一椎管部(222), 所述第一椎管部(222)的大径端与第一圆筒部(221)连接, 小径端插 入第一筒体(1 1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流链接装置, 其特征在于: 负压引流装置还包括与导液管 (210)连接的控制阀(23 0)、 连接器(240)和引流 瓶(250)。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流链接装置, 其特 征在于: 所述第一椎 管部(222)呈台阶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链接装置, 其特 征在于: 所述第二接 头(320)具有: 连接部(321), 所述引流管(310)的内壁与连接 部(321)的外壁配合连接; 第二圆筒部(32 2), 所述第二圆筒部(32 2)的内壁与第二筒体(120)的外壁连接; 限位部(323), 所述限位部(323)连接第二圆筒部(322)和连接部(321), 限位部(323)的 直径大于第二圆筒部(32 2)和连接 部(321)的直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引流链接装置, 其特征在于: 引流管(310)的另一端与第三接头 (330)和针头(340)连接 。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链接装置, 其特征在于: 第一筒体(110)和/第二筒体(120) 的长度≥0.5 cm。 8.如权利 要求1所述的引流链接装置, 其特征在于: 第一筒体(110)与中间筒(130)之间 和/或第二筒体(120)与中间筒(13 0)之间设有第二椎 管部(140)。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链接装置, 其特征在于: 中间筒(130)的直径小于第一筒体 (110)和第二筒体(120)的直径。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5938482 U 2引流链接装 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学引流的技术领域, 具体而言, 涉及用于连接负压引流装置和 引流管的引流链接装置 。 背景技术 [0002]当需要采用负压引流时, 引流管的一端与穿刺口连通, 另一单需要与负压引流装 置连接。 由于负压引流装置的导液管与接头为一体式结构, 而该接头通常与引流管 的公头 不相匹配, 通常医护人员会剪去接 头, 然后再使导液 管与公头连接 。 [0003]由于负压引流装置需要每天更换, 因此增加了很多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量; 并且, 在剪裁导液管的时候容易导致导液管的前端被污染, 也容易造成护理人员职 业暴露; 此外, 可能存在导液管的尺寸与公头不相适配的情况, 最终导致引流操作效率差; 同时, 造成 医疗 垃圾冗杂。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引流链接装置, 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负压引流装置 更换存在的工作量大和安全性差的技 术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引流链接装置 。 技术方案如下: [0006]引流链接装置, 用于连接负压引流装置和引流管, 负压引流装置具有导液管和第 一接头, 引流管 的一端与第二接头连接, 引流链接装置包括: 第一筒体, 所述第一筒体与第 一接头连接; 第二筒体, 所述第二筒体与第二接头连接; 中间筒, 所述中间筒连接第一筒体 和第二筒体。 [0007]进一步地是, 所述第一接头具有: 第一圆筒部, 所述导液管的内壁与第一圆筒部的 外壁配合连接; 第一椎管部, 所述第一椎管部的大径端与第一圆筒部连接, 小径端插入第一 筒体。 [0008]进一步地是, 负压引流装置还 包括与导液 管连接的控制阀、 连接器和引流 瓶。 [0009]进一步地是, 所述第一椎 管部呈台阶状。 [0010]进一步地是, 所述第二接头具有: 连接部, 所述引流管的内壁与连接部的外壁配合 连接; 第二圆筒部, 所述第二圆筒部的内壁与第二筒体的外壁连接; 限位部, 所述限位部连 接第二圆筒部和连接 部, 限位部的直径大于第二圆筒部和连接 部的直径。 [0011]进一步地是, 引流管的另一端与第三接 头和针头连接 。 [0012]进一步地是, 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的长度≥0.5 cm。 [0013]进一步地是, 第一筒体与 中间筒之间和/或第二筒体与 中间筒之间设有第二椎管 部。 [0014]进一步地是, 中间筒的直径小于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的直径。 [0015]综上可知, 本 实用新型的引流链接装置的结构简单, 造价低, 使用时将可以快速地 将引流管和负压引流装置组装为一体, 显著减少工作量, 并且避免导液管剪裁操作, 可以降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15938482 U 3

.PDF文档 专利 引流链接装置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引流链接装置 第 1 页 专利 引流链接装置 第 2 页 专利 引流链接装置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9 02:18:48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