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19)中华 人民共和国 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122052286.6 (22)申请日 2021.08.27 (73)专利权人 南京明基医院有限公司 地址 210019 江苏省南京市 建邺区河西大 街71号 (72)发明人 孟丽 段慧杰 李卉青 杜庆燕  刘佳琪  (51)Int.Cl. A61M 16/04(2006.01) A61M 16/06(2006.01) A61M 1/00(2006.01) A61M 11/00(2006.01) A61M 31/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气管切开连接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管切开连接装置, 用 于连接气管切口, 气管切开连接装置包括面罩、 人工鼻底 座、 吸痰管、 连接头及连接管, 面罩具有 第一开孔; 人工鼻底座设置于第一开孔并贯穿第 一开孔, 人工鼻底座的气 口、 第二开孔及开第三 开孔与腔体连通, 气口位于面罩的一侧, 第二开 孔及第三开孔位于面罩的另一侧, 气口对准气管 切口; 连接头连接人工鼻底座及吸痰管; 连接头 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相对且相连通, 第一开口位于 第一端, 第二开口位于第二端, 第二端于第一端 的正投影落于第二端的轮廓边界内, 第一开口连 接于第二开孔, 第二开口连接吸痰管; 连接管设 置于第三开孔; 其中, 气管切口依序经由气口、 腔 体、 第二开孔、 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与 吸痰管相 连通。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4页 CN 216022558 U 2022.03.15 CN 216022558 U 1.一种气管切开连接装置, 用于连接气管切口, 其特征在于, 该气管切开连接装置包 括: 面罩, 具有第一 开孔, 该第一 开孔贯穿该面罩; 人工鼻底座, 设置于该第一开孔并贯穿该第一开孔, 该人工鼻底座具有腔体、 气口、 第 二开孔及第三开孔, 该气口、 该第二开孔及开第三开孔与该腔体连通, 该气口位于该面罩的 一侧, 该第二 开孔及该第三 开孔位于该面 罩的另一侧, 该气口对准该气管切口; 吸痰管; 连接头, 连接该人工鼻底座及该吸痰管, 该连接头具有第一端、 第二端、 第一开口及第 二开口, 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相对且相连通, 该第一开口位于该第一端, 该第二开口位于该 第二端, 该第二端于该第一端的正投影落于该第二端的轮廓边界内, 该第一开口连接于该 第二开孔且位于该第二开孔内, 该第二开口连接该吸痰管, 其中该第一开口的外径大于该 第二开口的外径; 以及 连接管, 设置 于该第三 开孔; 其中, 该气管切口依序经由该气口、 该腔体、 该第二开孔、 该第一开口及该第二开口与 该吸痰管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切开连接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连接头呈圆台状, 该第一开 口与该第二 开口共轴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切开连接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连接头自该第 一端至该第 二 端中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切开连接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人工鼻底座具有相对的内侧 及外侧, 该第一 开口位于该内侧, 该第二 开口位于该外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切开连接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连接头还具有延伸部, 该延 伸部位于该第一端, 该延伸部的尺寸大于该第一端的尺寸, 该人工鼻底座具有相对的内表 面及外表面, 该延伸部位于该 人工鼻底座内且贴附于该内表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切开连接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第 二开孔的直径小于该第 一 开口的直径, 该第二 开孔的直径大于该第二 开口的直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切开连接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吸痰管具有第三开口, 该第 三开口设置 于该第二 开口, 该第三 开口的直径小于该第二 开口的直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切开连接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固定带, 该固定带设置 于该面罩的两端。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切开连接装置, 其特 征在于, 该吸痰管为密闭式吸痰管。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切开连接装置, 其特征在于, 用于连接雾化器及吸氧装置, 该连接管为三通连接管, 该连接管分别连接该人工鼻底座的该第三开孔、 该雾化器及该吸 氧装置。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6022558 U 2气管切开连接装 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管切开连接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密闭式吸痰、 吸氧及雾化 的气管切开连接装置 。 背景技术 [0002]人工气道建立后, 上呼吸道完全丧失了气体 的加温、 湿化、 过滤作用, 防御功能减 弱, 如果在护理工作中对人工气道的湿化不够, 将在人工气道或上呼吸道上形成痰痂, 痰痂 一旦形成, 可阻塞支气管, 引起周围性呼吸困难、 窒息等。 气管切 开的病人由于置管时间过 长, 易引起感染, 易造成气管黏膜缺血坏死, 对肺功能将造成一定的损害或引起气道阻塞, 肺部感染率 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 有效的呼吸道湿化可使其管壁纤毛运动活跃, 将附着于纤毛的黏液不断上推, 有利于吸出。 因此, 合理的呼吸道湿化是气管切开术后的重 要护理环节。 近年来, 密闭式 吸痰在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重视, 减少低 氧血症、 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减少交叉感染、 减少环境污染、 提高操作安全性等等这些 优势大大提高了普通病房非机 械通气带 管患者对密闭式吸痰的需求。 [0003]临床使用的气切雾化装置多为医用面罩式雾化器(金属气切患者)和喷雾瓶组(塑 料气切患者), 其中塑料气切患者可以配合密闭式吸痰管使用, 存在一定弊端。 氧气从三通 管路进入气道, 存在较大的生理死腔, 病情不稳定患者在使用时易导致血氧饱和度低。 密闭 式吸痰管与气切口吻合面积 较小, 导致装置易脱落。 装置与三通连接后重量较大, 与气切管 连接后易 导致患者呛咳。 [0004]因此, 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气管切开连接装置, 以克服上述 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管切开连接装置, 其能够同时吸痰、 吸氧及雾 化且具有完整的密闭性。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 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管切开连接装置, 用于连接气管切口, 其特征在于, 该气管切开连接装置包括: 面罩, 具有第一开孔, 该第一开孔贯穿该面罩; 人工 鼻底座, 设置于该第一开孔并贯穿该第一开孔, 该人工鼻底座具有腔体、 气口、 第二开孔及 第三开孔, 该气口、 该第二开孔及开第三开孔与该腔体连通, 该气口位于该面罩的一侧, 该 第二开孔及该第三开孔位于该面罩的另一侧, 该第气口对准该气管切口; 吸痰管; 连接头, 连接该人工鼻底座及该吸痰管, 该连接头具有第一端、 第二端、 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 该第 一端与该第二端相对且相连通, 该第一开口位于该第一端, 该第二开口位于该第二端, 该第 二端于该第一端的正投影落于该第二端的轮廓边界内, 该第一开口连接于该第二开孔且位 于该第二开孔内, 该第二开口连接该吸痰管, 其中该第一开口的外径大于该第二开口的外 径; 以及连接管, 设置于该第三开孔; 其中, 该气管切口依序经由该气口、 该腔体、 该第二开 孔、 该第一 开口及该第二 开口与该吸痰管相连通。 [0007]较佳的, 该 连接头呈圆台状, 该第一 开口与该第二 开口共轴线。说 明 书 1/5 页 3 CN 216022558 U 3

.PDF文档 专利 气管切开连接装置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气管切开连接装置 第 1 页 专利 气管切开连接装置 第 2 页 专利 气管切开连接装置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9 02:18:55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