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中华 人民共和国 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111387539.3
(22)申请日 2021.11.22
(71)申请人 西北工业大 学
地址 710072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
路127号
(72)发明人 李勇军 张银银 黄丽蓉 颜兆洁
(74)专利代理 机构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
公司 6120 0
代理人 王艾华
(51)Int.Cl.
G06K 9/62(2022.01)
G06V 10/74(2022.01)
G06Q 50/00(2012.01)
G06Q 10/04(2012.01)
G06F 16/9536(2019.01)G06F 16/9537(2019.01)
G06F 16/906(2019.01)
(54)发明名称
一种跨社交平台的用户身份同一性识别的
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跨社交平台的用户身份
同一性识别的方法, 通过4个模块的处理, 考虑了
稀疏数据带来的消极影响, 提取了用户行动模
式, 并且在基于轨迹计算相似度时提出了一个地
点具备全局流行度和局部流行度, 这对两个用户
之间的相似计算有不同的权重。 经过真实的数据
集的验证, 本发明的方法具有很好的准确率, 同
时只要是基于轨迹相似计算的场景, 都可应用,
具有良好的扩 展性。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6页 附图2页
CN 113988217 A
2022.01.28
CN 113988217 A
1.一种跨社交平台的用户身份同一 性识别的方法, 其特 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1)数据预处 理
从第一个社交平台上获取第 一用户账户的活动轨迹序列, 获取第 二个社交平台上第 二
用户账户的活动轨迹序列, 在上述的轨迹序列中包含很多轨迹点, 每一个轨迹点由时间, 经
度, 纬度组成, 为了全面分析每个用户, 收集一段时间内一个用户的活动轨迹, 比如三个月,
直接处理这样的数据是复杂和稀疏的, 所以在数据预处 理阶段, 做如下处 理:
对于经度和纬度, 根据精度的需求, 将地理区域按照网格间隔(例如, 0.01)划分为网格
的二维矩阵形式, 其中每个小区域就可以用一个网格gr id_id表示, 对于每一个用户将其经
过的轨迹点按照下面的公式转换落入到二维网格矩阵的小区域中;
grid_id=(lat_i ndex‑1)*n+lng_index
其中, 假设整个地理区域的纬度范围是[lng_d,lng_u],经度范围是[lat_d,lat_u], 在
给定一个用户的轨迹点tra=(t,lat,lng)后, 通过公式转换得到落入的网格编号, 接下来,
针对时间, 将一天24h按照时间间隔, 如, 15min, 30min进行划分, 最后取每一个时间段内最
频繁出现的轨迹点落入的gr id_id作为当前时间段的活动点, 至此, 将第一用户账户和第二
用户账户的轨 迹序列表示 为一个一维向量;
2)轨迹相似度衡量
基于两个账户的轨迹序列判断用户是否属于同一身份, 轨迹序列又是通过很多轨迹点
组成, 所以衡量轨迹点之间的距离就极其重要, 为此设定一个距离下限阈值θ1和距离上限
阈值θ2, 当给定两个不同的轨 迹点trai, traj, 通过下面的公式定义 他们之间的距离为:
其中d(·)是任意一种距离计算公式, 比如欧式距离计算公式或者曼哈顿距离计算公
式, 如果两个轨迹点之间的距离大于距离上限阈值, 则认为这两点的距离很远, 此时将其计
算距离置为无穷远, 加大差异; 如果计算得到的距离小于距离下限阈值, 则认 为这两点的距
离很近, 为了缩小差异增大相似, 此时将距离置为0; 如果计算得到的距离介于上下距离阈
值之间, 不做任何 处理;
3)轨迹嵌入
经过1)处理后, 将第一平台的第一用户账户可以表示为一个一维向量, 这里记为ui=权 利 要 求 书 1/3 页
2
CN 113988217 A
2[grid_id1,...,grid_idi,...,grid_idm], 同理将第二平台的第二用户账户记为uj=
[grid_id1,...grid_idi,..,grid_idn], 首先, 定义这一用户对的联合 概率为:
其中, θtime是时间划分间隔阈值;
4)相似验证判断
在将原始用户轨迹序列表示为嵌入向量后, 选择用余弦距离计算嵌入向量的相似度,
同时设定一个过滤阈值, 当计算得到的相似度大于该阈值, 认为这两个用户账户很大概率
属于同一身份, 否则表示没有找到匹配的用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社交平台的用户身份同一性识别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3)为了保证嵌入前后的相似度, 需要遵循下面的损失函数:
此时, 将用户的轨迹序列从原始 的物理空间嵌入到另一向量空间, 嵌入后的表示能够
捕捉到用户行动模式, 并且表示的更加简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社交平台的用户身份同一性识别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2)计算两个单轨迹点间的距离, 为了解决平台采样率带来的偏差, 结合滑动窗口
机制计算整个序列之 间的距离, 在这之前, 为了提高基于轨迹计算得到的相似度, 引入了局
部流行度和全局流行度的概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跨社交平台的用户身份同一性识别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局部流行度LP: 将其定义为在特定的时间段到访的人数, 即表示某一特定时间段内地点的
流行度, 它是一个 变化的值, 用公式可以表示 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跨社交平台的用户身份同一性识别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全局流行度GP: 将其定义为到访过该地点的访问人数, 即表示一个地点的平均流行度, 总体
上它是一个稳定的值;
因此, 经过上述的数据预处理, 将不等长度和不规则的第一用户账户 和第二账户分别
表示为相同长度的一维向量表示, 规定第一账户为待计算用户, 第二账户为其候选匹配用
户, 针对待计算用户的每一个时间段内的轨迹点, 考虑候选匹配用户对应时间段及其前后
时间段的轨迹点, 并且在原始的距离计算值上乘 候选用户轨迹点的全局流行度和局部流行
度, 对待计算用户轨迹序列中每一个时间段 的轨迹点都进行上述的操作, 最后加和得到的
距离就是第一用户账户和第二用户账户之间的距离值, 方便解释, 将这一步得到的距离值
记为OD, 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权 利 要 求 书 2/3 页
3
CN 113988217 A
3
专利 一种跨社交平台的用户身份同一性识别的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9 03:17:10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