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中华 人民共和国 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111397853.X
(22)申请日 2021.11.23
(71)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 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址 100192 北京市海淀区清河小营东路
15号
(72)发明人 燕京华 李宇轩 张瑞雯 苏明玉
李凌昊 常江 李立新 戴赛
潘毅 崔晖 丁强 杨占勇
盛灿辉 许丹 王磊 张传成
刘鹏 黄国栋 李伟刚 韩彬
胡晨旭 屈富敏 蔡帜 李博
张加力 杨晓楠 胡晓静 李哲
徐晓彤 李媛媛 路轶 许晓
马佳骏 (74)专利代理 机构 北京中巡通大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 1703
代理人 孟大帅
(51)Int.Cl.
G06F 30/20(2020.01)
G06Q 10/04(2012.01)
G06Q 50/06(2012.01)
G06F 111/04(2020.01)
(54)发明名称
双联络线电网送受电能力仿真分析方法、 系
统及存储介质
(57)摘要
一种双联络线电网送受电能力仿真分析方
法、 系统及存储介质, 方法包括: 对电网各类信息
构建优化所需的多种约束条件; 求解优化多边形
的初始顶 点, 并确定初始线 段类型为双侧可扩展
线段、 单侧可扩展线段还是不可扩展线段; 基于
双侧可扩展线段进行优化多边形的新顶点搜索;
基于单侧可扩展线段进行优化多边形的新顶点
搜索; 整合初始线段类型中的不可扩展线段、 双
侧可扩展线段新顶点搜索形成的不可扩展线段
以及单侧可扩展线段新顶点搜索形成的不可扩
展线段, 得到不可扩展线段集合; 将不可扩展线
段集合中全部不可扩展线段生成的约束条件合
并, 得出电网双联络线的送受电能力。 本发明分
类调整优化算法目标, 经过多次仿真分析形成双
联络线的计划可 行范围。
权利要求书7页 说明书16页 附图2页
CN 114091263 A
2022.02.25
CN 114091263 A
1.一种双联络线电网送受电能力仿真 分析方法, 其特 征在于, 包括:
对电网各类信息构建优化所需的多种约束条件, 并联立多种约束条件形成优化多边
形;
求解优化多边形的初始顶点, 获得若干初始线段, 并确定每条初始线段类型为双侧可
扩展线段、 单侧可扩展 线段还是不可扩展 线段;
基于初始线段类型中的双侧可扩展线段进行优化多边形的新顶点搜索, 并形成新的单
侧可扩展 线段和不可扩展 线段;
基于初始线段类型中的以及双侧可扩展线段新顶点搜索形成的单侧可扩展线段进行
优化多边形的新顶点搜索, 并形成新的单侧可扩展 线段和不可扩展 线段;
搜索并判断线段类型, 如果还存在单侧可扩展线段则再次基于单侧可扩展线段进行优
化多边形 的新顶点搜索, 如果没有单侧可扩展线段则表示已完成所有顶点搜索; 整合初始
线段类型中的不可扩展线段、 双侧可扩展线段新顶点搜索形成的不可扩展线段以及单侧可
扩展线段新顶点搜索形成的不可扩展 线段, 得到不可扩展 线段集合;
将不可扩展线段集合中全部不可扩展线段生成的约束条件合并, 得出电网双联络线的
送受电能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联络线电网送 受电能力 仿真分析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
对电网各类信息构建优化所需的多种约束 条件步骤中, 电网各类信息包括电网的系统负荷
预测、 母线负荷预测、 新能源功率预测、 开机的常规机组发电上下限、 节点对支路的功率转
移因子、 支路输电上 下限以及联络线输电功率上 下限、 未知的联络线计划变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联络线电网送 受电能力 仿真分析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
对电网各类信息构建优化所需的多种约束条件步骤中, 所述约束条件 包括:
发用电平衡约束:
式中, N为开机的常规机组个数; p为变量, 表示开机的常规机组发电计划功率; M为新能
源机组个数; Q为新能源机组预测功率; x和y分别变量, 表示两组联络线的计划送电功率; F
表示系统负荷预测;
常规机组发电约束:
式中, Pi为常规机组发电功率下限;
为常规机组发电功率上限;
支路安全约束:
式中, Lj为支路输电功率下限;
为支路输电功率上限; Si,j为节点i对支路j的功率转
移因子; K为节点个数; p ′i为从节点i 上网的常规机组发电计划功率之和; Q ′i为从节点i 上网
的新能源机组预测 功率之和; z ′i为从节点i输入的联络线计划功率之和; Bi为节点i的母线
负荷预测;
联络线输电约束:
式中, X和
为第一组联络线的输电下限和上限, Y和
为第二组联络线的输电下限和上
限。权 利 要 求 书 1/7 页
2
CN 114091263 A
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联络线电网送 受电能力 仿真分析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求
解优化多边形 的初始顶点, 并确定初始线段类型为双侧可扩展线段、 单侧可扩展线段还是
不可扩展 线段包括以下步骤:
以x最大为 目标, 通过仿真求解得到x的值为a1; 将x=a1增加到约束条件中, 以y最大为
目标, 通过仿真求 解得到y的值 为b1, 以y最小为目标, 通过仿真求 解得到y的值 为b2;
以x最小为 目标, 通过仿真求解得到x的值为a2; 将x=a2增加到约束条件中, 以y最大为
目标, 通过仿真求 解得到y的值 为b3, 以y最小为目标, 通过仿真求 解得到y的值 为b4;
根据b1与b2是否相等以及b3与b4是否相等, 判别以下4种情况:
情况1: 当b1=b2且b3=b4, 得到两个初始顶点D1和D2, 坐标为(X1,Y1)和(X2,Y2), 其中X1=
a1, Y1=b1, X2=a2, Y2=b3, 得到初始线段D1D2类型为双侧可扩展 线段;
情况2: 当b1=b2且b3≠b4, 得到三个初始顶点D1、 D2和D3, 坐标为(X1,Y1)、 (X2,Y2)和(X3,
Y3), 其中X1=a1, Y1=b1, X2=a2, Y2=b3, X3=a2, Y3=b4; 得到初始线段D1D2类型为单侧可扩展
线段, D1D3类型为单侧可扩展 线段, D2D3类型为不可扩展 线段;
情况3: 当b1≠b2且b3=b4, 得到三个初始顶点D1、 D2和D3, 坐标为(X1,Y1)、 (X2,Y2)和(X3,
Y3), 其中X1=a1, Y1=b1, X2=a1, Y2=b2, X3=a2, Y3=b3; 得到初始线段D1D2类型为不可扩展线
段, D1D3类型为单侧可扩展 线段, D2D3类型为单侧可扩展 线段;
情况4: 当b1≠b2且b3≠b4, 得到四个初始顶点D1、 D2、 D3和D4, 坐标为(X1,Y1)、 (X2,Y2)、 (X3,
Y3)、 (X4,Y4), 其中X1=a1, Y1=b1, X2=a1, Y2=b2, X3=a2, Y3=b3, X4=a2, Y4=b4; 得到初始线
段D1D2类型为不可扩展线段, D1D3类型为单侧可扩展线段, D3D4类型为不可扩展线段, D2D4类
型为单侧可扩展 线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联络线电网送 受电能力 仿真分析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
于初始线段类型中的双侧可扩展线段进行优化多边形的新顶点搜索, 并形成新的单侧可扩
展线段和不可扩展 线段包括以下步骤:
找出已知的任意一条双侧可扩展线段DiDj, 顶点坐标为(Xi,Yi)、 (Xj,Yj), 以
最大为目标, 通过仿真求 解得到
的最大值 为h;
把
加到约束条件中, 以x最大为目标, 通过仿真求解得到x的值为a1, y
的值为b1;
把
加到约束条件中, 以x最小为目标, 通过仿真求解得到x的值为a2, y
的值为b2;
如果坐标(a1,b1)和(a2,b2)相同, 则搜索到一个顶点Dk, 坐标为(a1,b1), 形成两条新的单
侧可扩展 线段DkDi和DkDj;
如果两个坐标值不同, 则搜索到两个顶点Dk, Dl, 坐标为(a1,b1)和(a2,b2), 形成两条新
的单侧可扩展 线段DkDi和DlDj以及一条不可扩展 线段DkDl;
DiDj的属性由双侧可扩展 线段调整为单侧可扩展 线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联络线电网送受电能力仿真分析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权 利 要 求 书 2/7 页
3
CN 114091263 A
3
专利 双联络线电网送受电能力仿真分析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9 03:17:37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