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19)中华 人民共和国 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111411791.3 (22)申请日 2021.11.25 (71)申请人 浙江工业大 学 地址 310014 浙江省杭州市拱 墅区潮王路 18号 (72)发明人 曾淦宁 马源 杜明明 戴孟铮  潘响亮  (74)专利代理 机构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 司 33201 代理人 王兵 (51)Int.Cl. G06N 3/04(2006.01) G06N 3/08(2006.01) G06Q 10/04(2012.01) G06Q 10/06(2012.01) (54)发明名称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生物质活性炭吸附亚 甲基蓝性能预测方法 (57)摘要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生物质活性炭吸附亚 甲基蓝性能预测方法, 包括: 使用铜藻制备的活 性炭进行亚甲基蓝吸附条件实验, 获取单一来源 吸附数据; 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初步筛选和归一 化, 将数据库内的单一来源亚甲基蓝吸附数据和 多组多重来源亚甲基蓝吸附数据按照比例划分 为训练集和测试集; 使用编码系统将这些值转换 为模型可接受的数据类型; 搭建深度神经网络预 测模型, 使用训练集进行训练, 通过DNN预测模型 计算出亚甲基蓝去除率, 以评价DNN预测模型的 精度; 使用训练后的DNN预测模型对亚甲基蓝去 除率进行预测并使用评价指标进行评价, 通过 HeatMap可视化多重来源 亚甲基蓝吸附数据的吸 附各变量之间的相互影 响。 本发明高效、 低耗、 可 靠性高、 普适 性强。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3页 CN 114202060 A 2022.03.18 CN 114202060 A 1.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生物质活性炭吸附亚甲基蓝性能预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以下步骤: S1.使用铜藻制备的活性炭进行亚甲基蓝吸附条件实验, 获取单一来源吸附数据。 在 Web of Science, 万方数据库2000 ‑2020中, 以 “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 ”、“吸附/ adsorption ”为关键词, 进行生物质碳材料的数据材料采集, 选取其中广泛存在的碳吸附性 能评定因子 “亚甲基蓝 ”, 得到多组多重来源亚甲基蓝吸 附数据建立数据库, 亚甲基蓝吸附 数据包括活性炭制备工艺 参数、 活性炭特性和吸附环境 参数; S2.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初步筛选和归一化, 将数据库内的单一来源亚甲基蓝吸附数 据和多组多重来源亚甲基蓝吸附数据按照比例划分为训练集和 测试集; S3.由于吸附数据中个别变量不是数字数据类型, 因此有必要使用编码系统将这些值 转换为模型 可接受的数据类型。 S4.搭建深度神经网络(DNN,Deep  Neural Network)预测模型, 使用训练集进行训练, 以活性炭制备工艺参数、 活性炭孔特性以及吸附环境参数作为输入参数, 通过DNN预测模型 计算出亚甲基蓝去除率, 以评价DN N预测模型的精度; S5.使用训练后的DNN预测模型对亚甲基蓝去除率进行预测并使用评价指标进行评价, 通过HeatMap可视化多重来源亚甲基蓝吸附数据的吸附各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生物质活性炭吸附亚甲基蓝性 能预测方 法, 其特征值在于: 步骤S1中得到15 0组多重来源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生物质活性炭吸附亚甲基蓝性 能预测方 法, 其特征值在于: 步骤S1中, 活性炭制备工艺参数为生物质 种类、 活化剂种类、 活化温度、 活化时间、 液料比中的一种或多种; 活性炭特性为比表面积(BET)、 平均孔径、 平均孔容、 粒 径中的一种或多种; 吸附环境参数为吸附温度、 吸附时间、 活性炭添加量、 亚甲基蓝溶液初 始浓度、 pH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生物质活性炭吸附亚甲基蓝性 能预测方 法, 其特征值在于: 步骤S2中, 初步筛 选包括删除含有缺失值的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生物质活性炭吸附亚甲基蓝性 能预测方 法, 其特征值在于: 步骤S2中, 归一 化采用以下公式: 上式中, y为归一化后的数据, x为原始数据, xmin为原始数据的最小值, xmax为原始数据 的最大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生物质活性炭吸附亚甲基蓝性 能预测方 法, 其特征值在于: 步骤S2中, 将数据库内的单一来源亚甲基蓝吸附数据和多组多重来源亚 甲基蓝吸附数据分别按照随机划分方法以7: 3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 训练集占比70%, 测 试集占比3 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生物质活性炭吸附亚甲基蓝性 能预测方 法, 其特征值在于: 步骤S 3中选用独热(one ‑hot)编码系统将生物质种类、 活化剂种类、 液料 比、 粒径、 亚甲基蓝溶 液初始浓度中的一种或多种转 化为模型可接受的二进制数据类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生物质活性炭吸附亚甲基蓝性 能预测方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14202060 A 2法, 其特征值在于: 步骤S4搭建的DNN预测模型的结构为: 输入层, 隐藏层和 输出层, 网络总 层数在5‑10层内, Dropout率0 ‑0.6间, 学习率0.0 01, 迭代次数3 000‑4000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生物质活性炭吸附亚甲基蓝性 能预测方 法, 其特征值在于: 步骤S4和S5中的评价指标为相关性系数R、 拟合度R2、 均方误差MSE和均 方根误差RMSE中的一种或多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生物质活性炭吸附亚甲基蓝性能预测 方法, 其特 征值在于: 相关性系数R的公式为: 拟合度R2的公式为: 均方误差 MSE的公式为: 均方根误差RMSE的公式为: 式中, n为样本总数, Xti代表真实值, Xpi代表预测值, 代表所有真实值的平均值, 代 表所有预测值的平均值。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14202060 A 3

.PDF文档 专利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生物质活性炭吸附亚甲基蓝性能预测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生物质活性炭吸附亚甲基蓝性能预测方法 第 1 页 专利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生物质活性炭吸附亚甲基蓝性能预测方法 第 2 页 专利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生物质活性炭吸附亚甲基蓝性能预测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9 03:18:06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