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13.060.10 B 05 山 DB 14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 14/T 2171—2020 大棚种植区降水集蓄资源化高效利用 技术规范 2020 - 09 - 30 发布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 - 12 - 30 实施 发 布 DB 14/T 2171—2020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可集蓄水量估算............................................................................................................................................. 1 5 雨水集蓄系统................................................................................................................................................. 2 6 雨水高效利用技术......................................................................................................................................... 3 7 运行管理......................................................................................................................................................... 4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山西部分地区设计暴雨强度公式........................................................................... 5 I DB 14/T 2171—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西省水利厅提出并监督实施。 本标准由山西省水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西欢、马娟娟、郭向红、曹玉涛、石小虎、王鹏宇、郑利剑、李永业、周义 仁、李旭峰、李卓然、李文玲、杨彩霞、高晓丽。 II DB 14/T 2171—2020 大棚种植区降水集蓄资源化高效利用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棚种植区降水集蓄资源化高效利用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可集蓄水量估算、雨水集蓄 系统、雨水高效利用技术、运行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多年平均降水量在400 mm以上且有一定其它灌溉水源作为补充灌溉用水的大棚种植 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50014 室外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T 50485 微灌工程技术规范 GB/T 50596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SL 267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DB 14/T1049.1-2020 山西省用水定额 第一部分:农业用水定额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大棚种植技术 大棚种植技术是目前种植业中常见的技术之一,一般蔬菜大棚使用竹结构或者钢结构的骨架,上面 覆上一层或多层保温塑料膜,外膜很好地阻止内部蔬菜生长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流失,使棚内具有良好 的保温效果,可以在不同的季节中栽培出反季节蔬菜供人们食用。 3.2 大棚种植区雨水收集技术 大棚种植区雨水收集技术是利用作物种植区的棚面等集雨面,把雨水径流通过集水池、沉淀池汇集 到能够调蓄的水池中,经过处理后,达到符合某种水质指标的雨水利用的过程,它可以改变雨水利用时 效,提高雨水的利用率。 4 可集蓄水量估算 1 DB 14/T 2171—2020 宜收集当地不少于30年的降雨资料,采用P-Ⅲ曲线适线,对多年降雨资料进行频率分析,以75%为 设计频率,选取降雨量和设计频率最接近的年降雨量计算可集蓄水量。利用公式(1)计算工程区集流 面的可集蓄水量 W 。 W     P  A  10 3 .....................................................................(1) 式中: W ——大棚棚面可集蓄水量(m3);  ——集雨工程的管道径流系数;  ——大棚棚面的集流效率。年降雨量 400 mm~500 mm 时, =75%~85%;年降雨量 500 mm~800 mm 时, =80%~90%; P ——大棚种植区的年降水量(mm); A ——温室大棚的投影面面积(m2)。 5 雨水集蓄系统 雨水集蓄系统由集流面、汇流沟和蓄水池组成,以大棚(温室)棚面为集流面。 5.1 雨水集流工程 5.1.1 汇流沟的布置 大棚的汇流沟沿棚长方向布置在大棚两侧,若两棚相邻较近,可共用一条汇流沟;温室的汇流沟沿 棚长方向布置在较低的一侧。汇流沟可采用现浇混凝土、预制混凝土或土渠加塑料薄膜,断面形式通常 采用矩形渠道或“U”型渠道。 5.1.2 汇流沟的断面尺寸 5.1.2.1 5.1.2.2 设计暴雨强度 q 可参照相关资料计算,缺乏资料时可参考附录 A。 雨水的设计流量按照公式(2)计算。 Q  10 -7   q  A .........................................................................(2) 式中: Q ——棚面雨水设计流量(m3/s);  ——大棚棚面的集流效率。年降雨量 400 mm~500 mm 时, =75%~85%;年降雨量 500 mm~800 mm 时, =80%~90%; q ——设计暴雨强度(L/s·ha); A ——温室大棚的投影面面积(m2)。 5.1.2.3 汇流沟的断面面积宜根据明渠均匀流公式计算,见公式(3)。 S Q ................................................................................. (3) C Ri 2 DB 14/T 2171—2020 式中: S ——过水断面面积(m2); Q ——棚面雨水设计流量(m3/s); C ——谢才系数, C  R1 6 n , n 为糙率; R ——水力半径, R  S X , X 为湿周; i ——渠道纵坡。 5.1.2.4 通常矩形渠道断面的深宽比 H/B=1。“U”型渠道下部为半圆形, 上部为稍向外倾斜的直线段。 直线段下切于半圆, 外倾角θ=5°~20°, 随槽深加深而增大。较大的“U”型渠道采用较宽浅的断面, 深宽比 H/B=0.65~0.75;较小的“U”型渠道宜浅深一点,深宽比可增大到 H/B=1。 5.2 雨水存储工程 蓄水池通常用混凝土浇筑,宜布置在紧邻汇流沟且离灌溉渠首系统较近的一侧,在进水口前应设拦 污栅。沉沙池尺寸、结构应根据集流面大小和来沙情况确定,应符合GB 50014的规定。 5.2.1 蓄水池的容积 蓄水池容积按公式(4)计算: V  KW .................................................................................. (4) 1  式中: V ——蓄水池容积(m3); W ——大棚棚面可集蓄水量(m3);  ——蓄水工程的蒸发系数,一般取 0.05~0.1; K ——容积系数:温室、大棚灌溉供水工程根据GB/T 50596可取0.55~0.6。 5.2.2 雨水存储工程的选择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半干旱地区的储水设施应优先考虑采用封闭式结构,并设置必要的通气设施。如条件不允许只 能采用开敞式结构,则应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 b) 应设溢流排水设施,其溢流流量应能满足溢泄来水流量的能力。 c) 蓄水位以上应设置安全超高,且不得小于当地最大冻土层深度。 d) 蓄水工程须采用防渗处理。 e) 寒冷地区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蓄水设施应采取防冻措施。 6 雨水高效利用技术 6.1 在大棚种植区,应优先利用雨水集蓄系统收集的雨水资源对作物进行灌溉,并采用滴灌、小管出 流等高效节水的灌水技术,其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GB/T 50485 的有关规定。 3 DB 14/T 2171—2020 6.2 集雨灌溉时,配套选用抗旱作物品种,地膜覆盖,合理耕作,培肥改土,化学制剂保水等生物节 水、农艺节水、化学节水技术实施。 6.3 集雨灌溉水质标准应符合 GB 508

pdf文档 DB14-T 2171-2020 《大棚种植区降水集蓄资源化高效利用技术规范》 山西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4-T 2171-2020 《大棚种植区降水集蓄资源化高效利用技术规范》 山西省 第 1 页 DB14-T 2171-2020 《大棚种植区降水集蓄资源化高效利用技术规范》 山西省 第 2 页 DB14-T 2171-2020 《大棚种植区降水集蓄资源化高效利用技术规范》 山西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3 02:28:32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