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01 B 40 DB51 四 川 省 地 方 标 准 DB51/T 2689—2020 川西北草原固定监测点监测技术规程 2020 - 07 - 14 发布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 - 08 - 01 实施 发 布 DB51/T 2689—2020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草原固定监测点建设 ................................................................ 1 5 固定监测点监测 .................................................................... 5 6 数据管理 .......................................................................... 7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固定监测点基本情况调查 .......................................... 8 I DB51/T 2689—2020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的规定起草。 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由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草业技术研究推广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川江、鲁岩、李杰、侯众。 II DB51/T 2689—2020 川西北草原固定监测点监测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川西北草原固定监测建设、定位监测的方法和各项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川西北天然草原资源与生态的固定监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889-2004 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的测定 NY/T 1121.2-2006 土壤检测第1部分: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贮存 NY/T 1121.2-2006 土壤检测第2部分:土壤pH的测定 NY/T 1121.2-2006 土壤检测第6部分: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NY/T 2998-2016 草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草原固定监测点 rangeland fixed monitoring point 指按照监测要求设定的一定范围的草原固定场地。固定监测场地一般设置在连片面积300亩以上的 平坦、开阔草原上。由主监测场地和辅助监测场地两部分组成。 3.2 主监测场地 main monitoring site 指获取草原监测地面数据的主要固定区域,一般需要安装围栏进行保护。 3.3 辅助监测场地 auxiliary monitoring site 指获取草原监测地面对照数据的固定区域。辅助监测场地设置在主监测场地附近1公里的辐射半径 范围内,一般不需要安装围栏。 4 4.1 草原固定监测点建设 选址要求 1 DB51/T 2689—2020 监测点选址要科学、合理。根据不同的监测、研究目的,综合考虑当地的草原植被、地理环境等条 件,选择交通便利的地方建设草原固定监测点,便于开展草原监测工作和后期围栏设施的管理维护。 4.1.1 监测点内植被具有代表性。监测点应设置在主要的草原类型范围内,能代表当地草原生态环境 的平均水平。其草原植被、生态状况、退化状况及牲畜利用状况等具有典型性。 4.1.2 监测点内应选择地势平坦开阔、植被分布相对均一、连片集中的草原。 4.1.3 监测点内避免有河流、道路、村庄等存在,监测场地边缘离公路、河流、居民点 500 m 以外。 4.1.4 监测点数量可根据监测工作需要自行设置。 4.2 主监测场地 主监测场地面积50亩。可根据草原面积、类型、气候条件等因素因地制宜、因需而设。根据不同的 监测和研究目的,主监测场围栏内划分4个监测小区,分别为永久观测区、常规监测区、刈割监测区、 科研试验区。主监测场地小区功能见表1所示。监测场地一旦按照预定的小区设置建设完毕,运行过程 中不得对小区设置进行随意调整。永久观测区需要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干扰,需用围栏与其他小区分隔。 其他小区间可采用围栏分隔,为节省投资也可采用隔离桩分隔。主监测场地和各监测小区需要设置标识、 隔离桩和标牌,用于标识有关重要信息,便于对各小区进行区分和识别。主监测场地固定监测点监测小 区示意图见图3。 表1 小区类型 主监测场地小区类型及功能 功 能 定期轮流进行植被、土壤采样、观测、拍照和记录。包括定期测定群落地上生物量、盖度 常规监测区 和高度、土壤含水量;每 2 年测定一次土壤主要物理和化学性质(如容重等),拍照记录 地表状况。 永久观测区 4.3 永久性围封,不进行任何采样和人为扰动,用于观察草原群落自然演替,生长季每月只作 观测、拍照、记录。 刈割监测区 秋季打草一次,割草前后监测高度、盖度、生产力和植物种类等,探究植被补偿生长能力。 科研试验区 可开展各类型草原生态演替试验,为草原科研提供接口,充分发挥监测点作用。 辅助监测场地 辅助监测场地设置在主监测场地附近1 km的辐射半径范围内。辅助监测场地数量一般1个~4个,每 个50亩。位于主监测场地的不同方位,要与主监测场地草原类型、地形基本一致。主要用于监测自然利 用状态下的草原生长、生态情况,获取草原放牧强度、鼠虫害、毒杂草、雪灾、旱灾等数据,用于与主 监测场进行对照分析。辅助监测场地不需围栏,为查找定位方便,可设置一圈桩柱大致圈定一片草场, 以后连续在该片草场开展监测。 4.4 4.4.1 监测场设施技术要求 围栏 50亩的主监测场地,需要安装高标准围栏1000 m左右。围栏采用浸塑护栏网,样式如图1所示。浸 塑护栏网材料及安装要求如下: 材料:采用优质低碳钢丝(3 mm~6 mm)焊接而成,材料表面采用PVC浸塑处理或选择静电粉末喷 涂、镀锌等方式。 2 DB51/T 2689—2020 安装方式:网片采用卡接连接方式,附有防雨帽、连接卡、防盗螺栓等。立柱采用混凝土预埋式。 颜色:网片为绿色,立柱为红白色相间。围栏安装示意图参见图1。 具体规格见围栏平面示意图1所示(浸塑护栏网)。 a 图 1 固定监测点围栏安装示意图(浸塑护栏网) 4.4.2 4.4.2.1 门 监测点大门 监测点大门采用粗框网门形式,宽度为3 m~4 m(双开,单扇宽度1.5 m~2 m),高度与围栏高度 一致(1.6 m~1.8 m)。 单扇门样式:内网片孔距参照围栏网片,丝径为围栏网片丝径的2倍。门边框为围栏网片边框的2 倍。为安装门锁作好预留件。 门立柱:高度为1.9 m~2.1 m(高出围栏立柱0.3 m),焊管直径为围栏立柱的2倍。若为水泥柱围 栏,门柱的规格为90 mm×90 mm×8 mm,长度为2200 mm。 4.4.2.2 永久观测区小门 永久观测区小门采用与大门相同材质、相同样式的粗框网门,宽度为1.5 m,高度与围栏高度一致。 4.4.3 4.4.3.1 标牌 监测点大门标牌 监测点大门标牌名称为“草原固定监测点”,上面标有草原类型、经纬度、海拔、建设单位、建设时 间等文字。监测点大门标牌样式参见图2。 3 DB51/T 2689—2020 图2 监测点大门标牌样式 监测点大门标牌采用不锈钢。底色银色,字体为华文中宋、字体颜色为黑色。标牌尺寸:长×宽: 2.0 m×1.36 m;标牌下沿距地面高度0.8 m;标志牌上沿距地面高度约2.16 m。 安装方式:标牌与两侧立柱焊接,立柱采用混凝土预埋式。立柱直径参考大门立柱,保证标牌坚固, 具有一定的抗风能力。标牌立于围栏外靠近大门的一侧。 4.4.3.2 小区标牌 在常规监测区、永久观测区、刈割监测区、科研试验区,以及辅助观测区分别设置小标牌。监测小 区及标牌设置参见图3。 常规监测区    科研试验区 小门  永久观测区  四个小区标牌  刈割监测区 (火烧管理区)   大门及标牌  图3 4 监测小区及标牌设置示意图 DB51/T 2689—2020 小区标牌示意图参加图4。 图4 小区标牌示意图 标牌材质和字体要求:材质和字体要求参照大门标志牌。标牌长、宽分别为1.0 m、0.68 m。标牌 下沿距地面高度1m。标牌上沿距地面高度约1.68m。 4.4.4 隔离桩 各观测小区用隔离桩分隔,每15 m~20 m左右间隔埋设一个(监测小区设置见图3虚线所示)。隔 离桩材质为水泥柱,地上部分长宽高为150 mm×150 mm×(1000~15000)mm,可采用相近规格的钢管。 5 固定监测点监测 5.1 固定监测点基本情况调查 记录固定监测点所处行政区划、草原类型、经纬度、地形地貌、土壤等基本情况,具体记录信息见 “附录A.1”。 5.2 监测时期选择 草原固定监测点地面调查时间一般为3个时期:返青期(3月~5月)、植被生长期(6月~8月)、 枯黄期(9月~11月)。 5.3 样方地面调查 5.3.1 调查用具 准备调查所需的手持定位设备、数码相机和计算器等电子设备,样方框、剪刀、枝剪等取样工具, 50m钢卷尺、3m~5m钢卷尺、便携式天平或杆秤等量测工具,根钻、环刀、铝盒等土壤采样工具,样品 袋、标本夹等样品包装用品,野外记录本、调查表格、标签以及书写用笔等记录用具。 5.3.2 监测内容与指标 固定监测点监测内容与指标见表2所示: 5 DB51/T 2689—2020 表2 监测内容 固定监测点监测内容、指标与要求 监测指标 植物群落特征 盖度、高度、地上生 及生产力 物量、植物种类等 监测时间(周期) 3 月~5 月:开展返青期监测;

pdf文档 DB51-T 2689-2020 川西北草原固定监测点监测技术规程 四川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1-T 2689-2020 川西北草原固定监测点监测技术规程 四川省 第 1 页 DB51-T 2689-2020 川西北草原固定监测点监测技术规程 四川省 第 2 页 DB51-T 2689-2020 川西北草原固定监测点监测技术规程 四川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4 23:47:58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